倡导“婚嫁新风” 向高额彩礼说“不”——郓城7对小夫妻把“移风易俗奖励车”开回家

倡导“婚嫁新风” 向高额彩礼说“不”——郓城7对小夫妻把“移风易俗奖励车”开回家

倡导“婚嫁新风” 向高额彩礼说“不”——郓城7对小夫妻把“移风易俗奖励车”开回家

倡导“婚嫁新风” 向高额彩礼说“不”——郓城7对小夫妻把“移风易俗奖励车”开回家

倡导“婚嫁新风” 向高额彩礼说“不”——郓城7对小夫妻把“移风易俗奖励车”开回家

3月15日上午,郓城县黄集镇金店村的王宏杰因主动退还了男方送来的10万元彩礼,被树为郓城县首届“抵制高额彩礼弘扬时代新风”先进典型,受到县里的表彰和奖励,和王宏杰夫妻一样受到表彰和奖励的还有另外6对夫妻。在当天的表彰大会上,7对模范夫妻胸戴红花身披绶带、笑容满面走上领奖台,县领导一一为他们颁发了奖牌。表彰大会结束后,7对受到表彰的夫妻欢天喜地的开走了价值6000元的“移风易俗奖励车”。

受表彰的郓城县唐庙镇郑庄村的唐建芹和丈夫王振2013年在青岛打工时相识,交往一段时间后逐渐产生了感情,王振的家庭条件不好,王振母亲因摔伤及外祖父偏瘫在床看病花了高昂的医疗费,家徒四壁。2017年结婚时,家里拿不出彩礼钱,怕未来的儿媳唐建芹不进家门,王振的父母非常着急,唐建芹知道这个情况后,主动到婆家劝说公婆:“我嫁给王振不是图他的钱财,给再多的彩礼,花完也是没有,现在没钱不代表以后没有钱,我们有一双手,只要他对我好,我们一起打拼,日子会好起来的”。婆婆宋中琴面带愧疚地说:“现在都兴要彩礼,人家会笑话你,也会说俺老憋一。”唐家琴说:“那就给我个开个空银行卡吧,别人也不知道有没有钱,这样就可以了。”就这样,婆婆宋中琴把家里仅有的一张存有20元的农商行的卡交给了唐建芹,举办了一场简朴而又感人的婚礼。

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潘渡镇李杭村的李蕊、仝令康夫妇传承家庭孝道、勤俭的优良家风,把要彩礼视为违背家风的不文明行为;陈坡乡侯潭村的侯玉景既未向男方要彩礼,也未要婚房新车。他们仅是郓城千万夫妻中抵制高额彩礼的代表,随着郓城县大力开展“抵制高额彩礼,弘扬时代新风”活动越来越深入人心,许多即将步入婚姻殿堂的青年男女认识到“简朴办婚礼,无债一身轻”的重要性,他们劝说自己的父母转变观念,一同摒弃高额彩礼,节俭办婚事。

近年来,郓城县积极探索抵制高额彩礼的有效办法,推行建立健全了“一乡一协会、一村(社区)一红娘”服务网络。一乡一协会,就是每个乡镇街区都成立婚介协会、由民政负责人任会长,村干部、婚介人员、村妇女主任任会员;一村一红娘,由每个村的妇女专职主任负责计生工作,有一定工资,兼任“义务红娘”。“义务红娘”将本村适婚青年信息通过微信及时公布,为他们牵线搭桥,并且每月召开交流会,汇总信息,交流经验,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促成男女青年喜结良缘。这样既为婚姻当事人省去了媒礼,又通过“义务红娘”耐心细致的工作减轻了群众的彩礼负担,受到了群众的欢迎。

为改变大操大办的现象,郓城县还推出了用颁证仪式取代婚宴仪式等新型婚礼模式。颁证仪式结束后,不再用婚车迎娶,也不再举行其他仪式,可直接到新婚夫妇家中举办家宴,省钱省力,受到了很多青年男女的欢迎。目前,郓城县选择采用新型颁证仪式的新人已达3250 余对。小小颁证仪式,引领了社会新风尚。

文明节俭办婚礼如春风化雨,人们正在自觉摒弃陈旧落后的思想观念和一切不文明的婚庆行为,带头移风易俗,倡导“新事新办、仪式从简、生活低碳”的良好风气,选择环保、新颖、安全的方式庆祝婚礼,通过参加集体婚礼、旅游结婚、参与社会公益活动、节省婚礼费用奉献爱心等不同形式,使自己的终身大事简约而不简单、节俭而有意义,尽现礼仪之风、人文之风和文明之风,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带动婚嫁新风的传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