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嚣张回骂到尝试辩白,方方最新回应是否有点避重就轻?

4月26日后,方方在舆论压力下,关闭了微博评论。今天,方方在微博发布长文,回应“极左”问题。

从关闭评论到开始回应网友质疑,尽管仍有部分“方方们”在负隅顽抗,但是在这场无硝烟的舆论战争中,“方方们”明显已现颓势。

认真看完方方本人近期在微博上做出的最新回应,笔者有以下几个疑问。

第一,方方总是在强调她不懂为什么她的日记会引发如此大的风波。她怒怼别人对她的谩骂,痛批网友没有主见、听风就是雨,没认真读过她日记的人也跟风指责她。但是孰不知,事态发展至今,网友们的愤怒不是来源于她日记的内容,而是来源于她日记的出版。3月末方方在微博称自己从未授权将日记出版,4月初迅速自打脸面,反口借所谓的读者言论来搪塞网友:“我相信一个强大的国家不会因为一本书的出版就坍塌掉,一个自信的政府也不会因为一本书就无端地指责作家。”

简单地整理一下这句话的逻辑:既然你们一直高呼国家强大,那为什么忌讳我出版日记,我都已经出版了,我也觉得我没有错,你们为什么还要一直指责我,是不是因为心虚。

退一步讲,你可以出版,但是为什么要拿去海外出版?海外又为什么会这么快帮你出版?这两个问题,才是目前网友们最关心最想知道答案的。但是方方回应“听说”、“卖惨”、“极左”等字眼,却避重就轻,不谈根本性问题。

第二,日记为何更名为《武汉日记》出版?你可以叫《方方日记》,也可以叫《方方的武汉日记》,你记录的只是你以为的那部分武汉,为何却要管中窥豹,从个人上升到整座城市,武汉的真实情况是否又愿意被你的日记代表?


从嚣张回骂到尝试辩白,方方最新回应是否有点避重就轻?

第三,方方在关于“极左”的回应中声称自己是属于对政治几无兴趣的人,这个解释是否与自己的言辞强烈相悖?既然对政治几无兴趣,却为何要用“极左”这样带着强烈政治色彩的词来概括网友对她的评论,给别人扣上这么大的政治帽子?

第四,方方指责许多网友不理智,人云亦云,统一口径对她进行污名化,既然你认为应该听到不同的声音,那么为什么在前期你只接受赞美,不接受批评,嚣张回骂指责自己的人为疯狗,怒斥胡锡进主编“你算老几”?这算不算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第五,方方站在道德制高点,心痛舆论对她实施的网络暴力,那么在事件发酵最初,在方方尚有大批拥趸的时候,那些在她微博底下因为言论与“方方们”相左而被群起而攻之的人,何尝又不是在被网络暴力?


从嚣张回骂到尝试辩白,方方最新回应是否有点避重就轻?

舆论在传播学上的定义,是指公众的言论,是社会中相当数量的人对于一个特定话题所表达的个人观点、态度和信念的集合体。在笔者看来,相对于娱乐圈的复杂圈层,文学界的成分其实更为简单,最容易引发不理智群体网络讨伐事件的地方是娱乐圈,而其他圈子,实际上只要一个人不涉及本质上或者道德上的大错,其实并不太可能引起国民大面积的不满情绪。

所以,就方方所说的大部分网民不理智,也根本不了解事情经过,只是在跟风落井下石这一点,我本人并不同意,全民批判从来不可能毫无缘由。

国外在医疗资源短缺的时候,选择拔掉老人的呼吸机将床位让给年轻人,而我们的国家倾尽财力人力,全力救治病人,不放弃任何一条生命。网友如斯愤怒,是因为大家感恩祖国,而方方日记却是国家在外交上腹背受敌的时候,给国家泼了脏水,这才是引发风波的根本性因素。

以上就是笔者针对方方事件的几点看法和疑问,欢迎大家讨论,提出自己的见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