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地球日——珍愛地球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世界地球日是一個專為世界環境保護而設立的節日,旨在提高民眾對於現有環境問題的意識,並動員民眾參與到環保運動中,通過綠色低碳生活,改善地球的整體環境。


今年“世界地球日”的主題是“珍愛地球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如何做到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廣義上的自然界就是自然環境與社會環境的總和,而狹義上的自然界主要是指自然科學所研究的無機界和有機界,包括大氣、水源、土壤岩石和生物圈。


大氣

世界地球日——珍愛地球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近年來的大氣汙染、二氧化碳排放超標、臭氧層被破壞、霧霾的形成,都預示著大氣資源受到威脅。大氣的保護與修復日益受到重視,不管是我國的植樹造林,還是國際上的《京都議定書》都是為大氣的治理與發展而不斷努力。


水源

世界地球日——珍愛地球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水資源匱乏、水源汙染對發展中國家威脅最為嚴重,全球汙染最嚴重的水源包括恆河、力拓河、芝塔龍河、泰晤士河、密西西比河等,其中不乏發達國家的身影。水源的保護與治理是擺在全世界人面前的重要課題。


土壤

世界地球日——珍愛地球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土壤作為人類認識最為深刻的資源,在保護與治理上卻最為人所忽視。農藥、化肥、農用地膜等的過量使用,導致土地汙染、養分退化、土壤板結、生產力下降。從而引發了更多農藥化肥的使用。進而向森林草原擴張。導致生態更加危急。


生物圈

世界地球日——珍愛地球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生物圈是由地球上的所有生命所組成的,也包括人類自己。人類已經發現保護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性,並已經開始採取行動。保護地球上現有生物的種類與永續發展,關係到整個生物圈的生存與穩定。


在生態環境保護上,沒有講價的籌碼,只有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還自然以寧靜、和諧、美麗。保證人類的永續發展,才是世界地球日的真正含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