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再見,詹姆斯·邦德太太

澎湃新聞記者 王諍

“我們非常傷心地獲知戴安娜·裡格(Dame Diana Rigg)離世的消息。她是舞臺上的傳奇,亦是備受廣大邦德電影粉絲愛戴的影視演員。電影《女王密使》中,她飾演的崔西·迪維琴佐(Tracy di Vicenzo)令人難以忘懷,那也是唯一一位嫁給邦德的女人。值此悲傷時刻,我們的愛與思念與她的家人和朋友同在。”9月10日,007系列電影的家族製片人邁克爾·G·威爾遜(Michael G. Wilson)和芭芭拉·布洛克利(Barbara Broccoli)兄妹聯名在007官方網站上發文悼念。英國知名女演員戴安娜·裡格於當日因罹患癌症去世,享年82歲。

紀念|再見,詹姆斯·邦德太太

戴安娜·裡格

戴安娜·裡格也是2020年第二位過世的“邦德女郎”。年初,英國女演員奧娜·布萊克曼(Honor Blackman)以94歲高齡謝世,她在1963年電影《金手指》中飾演一位強悍而又性感的女飛行員。說起來,性感的“邦女郎”是007電影創世之初便確立下的“必備元素”,儘管一直以來為女權主義所詬病,新世紀後“邦女郎”片中的話語聲量逐漸同男主看齊均衡,乃至今年11月即將公映的第25部007電影《無暇赴死》中,007的番號已然被一位黑人女性“褫奪”……但戴安娜飾演的崔西,永遠是一個特殊的存在——如製片人所言,她是橫亙半個多世紀的系列電影中,唯一同邦德有過婚約並正式舉行婚禮的女性。

戴安娜·裡格過世的消息傳出後,《女王密使》的男主演,也是第二位詹姆斯·邦德飾演者,澳大利亞演員喬治·拉贊比發文悼念,“聽到戴安娜去世的消息,我很難過。作為電影中的新娘,我曾為她的香消玉殞而哭泣。如今,聽到戴安娜夫人的死訊,我又一次為她落淚。”眾所周知, 007間諜的職業身份不允許他葆有長久的親密關係,遑論組建家庭。而他本人的花花公子形象,用德國學者維爾納·格雷夫在《詹姆斯·邦德:時代精神的特工》一書中的定義,“除了在一部電影(1971年《永恆的鑽石》)中貫徹‘單偶制’始終,每部邦德電影裡他都擁有女主角之外的多個豔遇”,至於辦公室調情的橋段更是不勝枚舉。

紀念|再見,詹姆斯·邦德太太

《女王密使》片頭007英雄救美

在2006年丹尼爾·克雷格接手“殺人執照”前,銀幕上的邦德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真正動情,並自願向女人許下婚約便是在《女王密使》中。他特意從邦德街一家首飾店定製了一枚婚戒,這枚特殊的婚戒以“We have all the time in the World. ” 每個字母呈異體字狀連綴成型,採用白金/黃金雙金材質打造。電影中,新娘戴上它不久,一對新人開著裝飾花環的阿斯頓·馬丁DBS踏上蜜月之旅,不想遭遇宿敵、魔鬼黨大BOSS布洛菲爾德偷襲。崔西眉心中彈,黯然辭世,邦德輕吻愛妻手上的戒指,說出那句寸斷肝腸的告白,“不要急,你瞧,我們還有一輩子的時間相守相依……”

紀念|再見,詹姆斯·邦德太太

《女王密使》中的道具婚戒

“We have all the time in the World.”這句臺詞後來也作為詹姆斯·邦德太太的墓誌銘,出現在1983年電影《八爪女》的開篇:由羅傑·摩爾飾演的邦德手捧玫瑰步入墓園,在一面簡素的石碑前駐足憑弔……實際上,儘管邦德太太時乖命蹇,她同007 婚姻的意義,似乎也只是為了佐證後者天煞孤星,註定獨行的宿命而締。但在之後的邦德電影裡,亡妻崔西確實是這位花花公子內心不能碰觸的痛。

1971年電影《永恆的鑽石》,重新請回“元祖”肖恩·康納利飾演007,開場便是沉浸愛妻橫死之痛的他不顧總部指令,滿世界追殺元兇布洛菲爾德的橋段。而在1977年的電影《海底城》中,羅傑·摩爾飾演的邦德,同芭芭拉·貝芝飾演的蘇聯少校,在開羅一家酒館競價情報,喝酒調笑。兩人競相揭櫫對方隱私和“黑歷史”,邦德一開始桃花帶笑地調情,可當對方說到自己“女友無數,結過一次婚,妻子被殺……”時,立刻收斂笑容正色道,“我對有些事情,相當敏感。”

紀念|再見,詹姆斯·邦德太太

喬治·拉贊比在《女王密使》片場

作為史上唯一一位只出演了一次詹姆斯·邦德的男演員,喬治·拉贊比此次的聲明實乃情動於衷。要知道作為昔日李小龍入室弟子之一,喬治當年的聲名,卻只能以“狼藉”二字形容。其時,由於肖恩·康納利斷然辭演,製片人艾伯特·布洛克利不得不在全球範圍海選007,據說當時前來試鏡的就有400多位演員!最後素人喬治·拉贊比雀屏中選,《女王密使》於1968年10月21日正式開機,場景大部分在瑞士阿爾卑斯山等地取景拍攝。肖恩的盛名之下,任何一位繼任者都會頂著巨大的輿論壓力,而況喬治的確情商不高,除了同彼時探班的媒體時有牴牾,最後更落得劇組裡“沒有一個朋友”境遇。是以電影拍竣後,索性翻臉,一拍兩散。

紀念|再見,詹姆斯·邦德太太

《女王密使》中的“邦女郎”或許是系列電影人數最多的一次,但就是在這一集中,邦德情有所屬

正是有此一劫,加之《女王密使》公映後票房成績確實不如人意,長久以來讓人們對這部電影都較為忽略甚至不乏詆譭。但細分輿情,兩點需甄別說明:首先,人們對這部電影,這位邦德飾演者不甚滿意,但對戴安娜·裡格的出演還是普遍認可的;其次,隨著時間線拉長,要為電影和喬治·拉贊比“翻案”的文章大有人在。就記者本人採訪經歷而言,雖然丹尼爾·克雷格對《女王密使》沒有明確置評,馬丁·坎貝爾(《黃金眼》、《皇家賭場》兩部007電影的導演)明確就喬治當年的表演不以為然——但他也不得不承認,丹尼爾·克雷格一任深情款款,數度為了女人“裸辭”遠走天涯,這事說起來只有《女王密使》劇情有所觀照。

從影史流變寓目,一方面人物形象的塑造愈發全面走心是大勢所趨,另一方面過往007電影中邦德鮮有“哭戲”,克雷格一任一改前設,不僅為自己的女人維斯帕哭,還為領導M夫人哭,甚至因同大Boss布洛菲爾德間兄弟鬩牆而哭過……2015年《幽靈黨》劇組來華宣傳時,筆者曾將這個問題拋給克雷格,他聽罷很是訕訕不已。如此細究起來,還是人家喬治在《女王密使》裡開了先河——須知,隨著007電影步入系列化之路,觀眾尤其是忠粉早已不滿足那種只顧俏皮“走腎”的表演,而若有論“走心”,第一次在內心戲上有所突破的便是《女王密使》中的喬治·拉贊比。只不過歐美戰後嬰兒潮那代觀眾,生性樂觀佻達,彼時只想從影院中找快感,懶得思考太多意義罷了。

紀念|再見,詹姆斯·邦德太太

《女王密使》片場照,也是007電影中,唯一一次邦德身穿晨禮服和身著婚紗的太太合影

之於007粉絲而言,電影《女王密使》連帶小說文本,歷史上被低估已是不爭之實。這部電影不僅貢獻了“We have all the time in the World. ”情話金句,還因著邦德偽飾的紋章學家,揭示了007家族的傳承所自,以及族徽樣式和家族箴言,“The World Is Not Enough.”這句箴言後來成為20世紀最後一部邦德電影的片名,而在2012年由薩姆·門德斯執導的,也是新世紀口碑最高的邦德電影《天幕墜落》中,依舊在劇情線上有涉及這一脈絡的延續,且最終在《幽靈黨》中完成了對邦德出身之謎講述的閉環。

戴安娜·裡格去世後,海外對她的紀念,的確會先提到上世紀60年代英劇《復仇者》。戴安娜同奧娜·布萊克曼一樣,都是先演紅了戲中女主Emma Peel,才接到了007劇組的邀請函。值得一提的還有,在這部戲裡英國明星帕特里克·麥克尼(Patrick Macnee)出演男主John Steed,他頭戴圓頂禮帽和雨傘時刻不離手的形象十分深入人心。1977年,帕特里克同羅傑·摩爾、格里高利·派克等一眾明星出演了驚悚諜戰電影《海狼》後,1985年羅傑·摩爾一任最後一部邦德電影《雷霆殺機》中,兩人再度攜手飾演軍情六處的特工搭檔。《復仇者》聲名在外,可同是上世紀60年代的英劇《聖徒》——羅傑·摩爾主演,曾以《俠探西蒙》之名被譯介進內地電視臺播出,《復仇者》卻終究和中國觀眾緣慳一面,是以年輕貌美的戴安娜片中一身黑皮衣,身手矯健的形象多是後來補課才知道。

紀念|再見,詹姆斯·邦德太太

《權力的遊戲》劇照,“荊棘女王”

待得而今90後、00後們對美劇《權力的遊戲》津津樂道之際,又有多少人能認出其間一襲黑袍的“荊棘女王”便是當年的邦德太太呢?還是她的一位資深影迷總結到位,“從《復仇者》中的Emma Peel,到《權力的遊戲》中的Olenna Tyrell……之於我們大多數人而言,她終究是那位令詹姆斯·邦德墜入愛河,以致將她娶為太太的,Mrs.James Bond。”

責任編輯:張喆

校對:劉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