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传统建筑构件:“门下横木”的门槛,文化意蕴更胜于门

古代传统建筑构件:“门下横木”的门槛,文化意蕴更胜于门

门槛,旧时候大门前的一块横在门前的建筑构件,是中国传统建筑构件之一,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影响深远的意义。同时门槛也不仅仅指只是作为一个建筑构件,其中的蕴含的文化属性是让人难以想象的,对于文化意义的表达,门槛也有自己特有的方式。要弄清楚这些蕴含在表面之后的内容,就要了解门槛的历史与发展。

历史的初见——门槛

房子很大,建造很复杂,先人们的智慧当然也是不能小觑的。有了房子之后,先人们开始为了建造房子变得简单起来,就把房子的分成了很多的构件,这样就简化、减少了造房子的难度,门槛也就自然开始出现了。

1、门槛的空间分割作用

对于门槛的了解,从汉字的表达中可以看得更具体清晰。汉字有大致的分类,比如象形字表,意字形声字等等。从汉字的起源来探究门槛这一个建筑构件也就更能够揭示门槛的历史。门槛这一个建筑构件在词典中的

定义是“门下的横木”,另一种写法作门槛,在一些古书典籍之中有叫做门限。例如在《后汉书·藏官传》中就有“越人候伺者闻车声不绝而门限断。”

古代传统建筑构件:“门下横木”的门槛,文化意蕴更胜于门

门槛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分隔内外空间。最开始的时候之所以被称作户限,而不是叫做门槛,主要是因为在建筑产生的时候,墙体与房顶没有分离开来,两者是连接在一体的。门的位置在屋盖上,门的下方设置矮墙,来挡风遮雨,防止灰尘袭扰。

这样的设置方式使得内外的空间有了界限,所以叫做门限,后来也成为户限。虽然门槛在词典中的解释是门下的横木,但其材质并不仅仅局限于木质的,有时为了应用与不同的场所,及不同的社会阶层,门槛的材质也就各有不同,就像我们在古装剧中可以看到的一些是石头的,也还有些材质是铁制的。

唐朝张怀瓘的《书断·僧智永》就写到“人来觅书并题额者如市,所居户限为之穿穴,乃用铁叶裹之。”这些不同材质的门槛也反映了时代技术发展与进步,人类可以从简单的木质材料,转变到更为复杂的材料制作上。

2、门槛的形态进化

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与发展,社会环境也发生了变化,出于人类生活的需求,门槛的形式与样式也在不断的发展之中,其中变化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人们出行交通方式的改变,让门槛形式又发生了变化,以适用于出行手段的变革。

为了车马交通的方便,也就将门槛这个完整的构件分成了两个部分,其一是柣、其二是地袱板。柣有卧倒式和站立式两种类型,地袱板的作用就是立起来充当门槛,拿掉以后就可以让马车顺利的通行,没有障碍。这种变革就时代门槛的基本性质开始发生变化,不再仅仅是满足空间的分割作用,更要满足人们生活的需要。基于人们生活需求的要求,门槛的形式必然发生,但也丰富了门槛的种类样式。至此门槛的形式演变基本上已经符合了与古代封建社会相应的经济技术水平,形式也就固定了。

古代传统建筑构件:“门下横木”的门槛,文化意蕴更胜于门

门槛文化蕴意的来源——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建筑受到了当时经济文化水平的影响。传统建筑是当时经济文化水平的一个表达者。这样门槛作为传统建筑之一的构件,它必不可少的会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成为某些文化的载体,表达着原本不属于门槛自身所拥有的意义。

在讲到门槛这一建筑构件的时候就无可避免的要讲到门,因为从建筑的再细分上来说,门槛其实是门的附属构件。所以门槛所受到的某些文化影响大多也承托自门。门在建筑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主要表达在三个方面:礼制思想,风水理论,教化启蒙。门槛作为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文化意蕴也表现在此三个方面之上,有些地方的文化意蕴更胜于门

1、古典文化特征在门槛上的显现

第一个方面就是

门槛被作为礼制思想的一个表现形式。这一点很容易明白,在经常所用的一些成语中,就可以体会到这样一种礼制思想的表现,例如门户之别、高门大户。古代社会,礼一直是整个封建社会治理国家规范人伦道德、约束人们一系列行为的的指导思想。

《礼记·曲礼上第一》有说:“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

礼是人伦道德、是非明辨的标准。其中又言曰:“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礼是人们生活方式的的具体规范。礼制贯穿于封建社会的各个领域之中,使得长幼有序,尊卑贵贱,变得合理而合法,由此,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等级架构就建立了起来。门槛作为一种建筑的表现定式,存在时间长且表现力突出,礼,在门槛这一建筑构件中的体现就尤为明显。

古代传统建筑构件:“门下横木”的门槛,文化意蕴更胜于门

其一表现在门槛的材质之上,皇家贵族所用的材质,与平民商贾所用便是不同。皇家贵族多用上等具有香气的特殊木质,平民商贾之家多用平常木质,或者是石头的。并非这些人家不想用一些名贵的材料,但受限于古代的经济技术水平,这名贵的材料多为皇家贵族所垄断,进而形成了值得皇家贵族才能使用的的东西,平常人家不得染指。

其二表现在门槛的高度之上。皇家与贵族豪门之间有着不同的高度规定,豪门贵族与平民百姓之间也有着不同的高度规定,违反这种规定的就是僭越,在古代是一种大罪。其实在我们现在社会中仍然能够听到的关于门槛高度在礼制上的表达方式最为典型的就是“门槛高”。

比如像是相亲,男方看不上女方或者女方看不上男方的,事后可能都会说上一句对方的门槛高,攀不上之类的话。“门槛高”这种说法在现在更多的是一种调侃,但也确实明确的反映了这种礼制思想的在门槛上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

第二个方面就是风水堪舆在门上的表达。风水堪舆在古代社会一直是不间断的流传,从未断过,就算是在现代社会,一些建筑在建造的时候,也会运用到一些风水堪舆的理论,这一方面在香港尤为显著。在风水堪舆理论之中,门被认为是整座住宅的咽喉,门槛被视为聚气散气之要穴,在风水术数中认为门上接天之灵气,门槛下接地之灵气,且门槛的藏风聚气作用,决定了一个建筑的成败。

古代一幢建筑的门槛之多是我们不可想象的,不同门的门槛在风水中的表现也是不尽相同的。大门是房屋的主要进出口“大门者,和宅外大门也,宜开本宅之上吉方”,开门的方位就要以生气、延年、为任务。大门门槛的风水作用就是守,守守住气运和福寿,有镇宅安康之意。

古代传统建筑构件:“门下横木”的门槛,文化意蕴更胜于门

各个房间的门槛又有着不同的作用。主厅则要进气生风,满堂福禄,门槛就要有引的作用,引宅内风水气运进入主厅。其他大小房门因其位置,用途作用又有着不同的风水制式,但总的来说门槛主要的风水作用就是前文所说“藏风纳气”,让家宅幸福康乐。

风水思想的另一影响体现在门槛高度,比如根据风水的不同门槛的高度也会有不同。如果大门之外是一片宽阔的平地,门槛的高度就要大约做到5寸高,因为“五”主导五行,这样可以防止气运外泄。又如门之外有一条直路的话,门槛大约就要做到三寸六分,于农历年的日子相同。如果门口有煞气相冲,门槛就要做成一寸二分,与年月相同。

第三方面就是教化启蒙作用在门槛上的表达。儒家文化一直在古代士人阶层中占据主导地位,对于人们的礼仪教化就看得非常之重,门槛作为一个人进入一幢建筑要跨过的第一道基础,具有极其强大的表现力和冲击力,

这就为门槛担负教化启蒙作用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

古代豪门贵族都会相互攀比,不会让自己低于他人眉目的,所以门槛的制作也就变得非常考究,包装美丽奢华,这些豪门大族也会在门槛之上刻画图案主要内容大多都是历史文化典故像:“天官赐福、五子登科等等”,以此来彰显豪门世家的实力,也用来实现对子孙后代的美丽期许和教化启蒙。

古代传统建筑构件:“门下横木”的门槛,文化意蕴更胜于门

总结

门槛从开始的户限墙体与屋顶不分形式,再到后来是“门下横木的”门槛,这是门槛这一个传统建筑构件发展的必然。在社会日益进步,物质文化不断地发展,门槛的材质从木质变成石头的、铁制的,门槛也不再只是对空间进行分割,也开始承载文化表达的作用礼制、风水、启蒙教化统一的表现在门槛上,彰显着中华文明和谐统一与完整传承,更展现了中华文明的强悍生命与磅礴力量。

参考文献:

1、《中国传统建筑门槛的历史与发展》

2、《中国传统建筑门文化与形势研究》

3、《中国传统建筑的伦理意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