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的白雲(一)

2015年春節大年初三,東莞。西門實在是懶得陪妻女逛街,獨自駕車沿東江而至石碣鎮水南村袁崇煥紀念園,拜謁袁督師,了卻心願。

袁督師是1584年6月6日生人,一說出生於廣西梧州府,一說出生於廣東東莞。不要緊,和東莞有關就行。園子是21世紀在故居遺址上新建的,作為金庸先生所言:“在距離香港不到150公里的地區中,過去300年內出了兩位與中國歷史有重大關係的人物。最重要的當然是孫中山先生,另一位是出生於廣東省東莞縣的袁崇煥。”之一的豪傑,桑梓之地為他建園修祠,天經地義。

彼時的袁督師一介書生,苦讀功名,36歲以進士身任福建邵武知縣。當時已是萬曆年間,倭寇早就回東瀛做壽司去了。按理明朝官制,袁知縣的薪水是不寬裕的,他在這個武夷山麓的小縣城裡,完全可以一邊喝著茶、一邊收點小錢錢,找個機會補缺離開。但是袁縣長沒有這麼想,根據縣誌的記載,他乾的事可以歸納為:救民水火、處理冤獄、關心遼事、聚會奎英。前兩個說明袁知縣是個恪盡職守的好官,後兩個我們只能說袁知縣穿越了,他知道他的歷史使命,是拯救明王朝危機四伏的東北邊疆。

38歲那年,袁知縣到北京接受朝廷的政績考核。憑著對遼東戰事的瞭如指掌,破格留京任職兵部職方主事。機遇,袁縣長兩年前就抓住了!

“時值廣寧失守,明軍丟棄全遼,退縮于山海關,京師各官,言及遼事,皆縮朒不敢任”。袁主事獨攘臂請行,單騎出關,巡視形勢。回來就胸有成竹地說只要給他足夠的兵馬糧草,他就可固守關外。憑著過人膽識,袁主事再次被焦頭爛額的朝廷升為山海監軍,開始他人生最輝煌的8年時光。

這8年說不完刀光劍影、血雨腥風;道不盡波瀾壯闊、波詭雲譎!營築寧遠、寧遠大捷、巡撫遼東、寧錦大捷、計斬島帥、己巳之變、糶米蒙冤······,鞏固了寧錦失地,幹翻了努爾哈赤,甚至蒙冤下獄仍遵從聖意要部下回軍援師,可以說阻遏後金南下,屢建奇功。這個一心一意把國事當自己事的袁崇煥,在大明朝大廈將傾的危難時刻,上有出爾反爾、猜忌多疑的崇禎,內陷黨爭、佞臣的傾軋,外患後金反間誣陷,終被三法司定了十一大罪狀,任你天大的牛逼,於小朱而言——信不過的人,管他三七二十一,特別是咱們當年還蜜月過。

崇禎三年(1630年)八月,崇禎說出了他的裁決“依律,凌遲”!,袁督師被五花大綁,押上北京甘石橋,“劊子手割一塊肉,百姓付錢,取之生食。頃間肉已沽清。再開膛出五臟,截寸而沽。百姓買得,和燒酒生吞,血流齒頰”,對他傾盡全力,嘔心瀝血用生命護衛,卻謾罵、指責甚至生吃他的肉的平民,他念出了自己的遺言:

一生事業總成空,半世功名在夢中。

死後不愁無勇將,忠魂依舊守遼東。

一些史家對崇煥的死,對錯是非爭議不斷。但是崇煥的慘死說明了晚明政治的黑暗和腐敗,他的死也標誌著“崇禎新政”的結束,“中興之夢”破滅,大明朝氣數已盡。所以李闖來的時候,崇禎身邊一個陪著爬煤山的大臣都沒有。

崇煥死後,佘氏義僕為其收斂骸骨,葬於北京廣渠門內廣東義園,並從此世代為袁守墓至今。

僅憑這份執著,袁崇煥堪配梁啟超先生的評價:“若夫以一身之言動、進退、生死,關係國家之安危、民族之隆替者,於古未始有之 。有之,則袁督師其人也。”

崇煥死後,西門的老鄉薊遼巡撫丘禾嘉(貴州新添衛人,今貴定)率兵血戰錦州城、拱衛山海關,當然,這是後話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