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很长,有所累,有所为

人活一生究竟为了什么?这几乎是每个人都会思考的问题,而最终的答案无非是:人生如白驹过隙,既然不能长生不老,何不好好过一生,至少不为自己留下遗憾。可生活就如同一场没有续集的电影,你永远不知道未来的剧情,只能走一段看一段。

罗曼·罗兰曾在《约翰·克里斯多夫》中这样写道:“大部分人在二三十岁上就死去了,因为过了这个年龄,他们只是自己的影子。”在这个时间段内发生的一切,似乎值得回忆的除了爱的纠缠,便不再剩下任何留恋。

人生很长,有所累,有所为

成年,一个必须接受社会洗礼的标志。学习、工作、恋爱,这些外在附属事件开始逐渐映入眼帘,想要拥有一切的欲望,与预想改变一切的雄心,势必占据主要地位,欲壑难填,雄心壮志之后,不可避免会享受到命运的捉弄:经历迷茫,走过挫折,生活总会时苦时甜,而支撑一个人度过这些的背后,是家长的溺爱、对工作的热爱,对恋人的真爱。

青年的积极向上很难停止,因为他们才刚刚学会理解生活,年少轻狂欲比天,但他们总会长大。

人到中年,对婚姻的无奈,对孩子的无奈,对事业的无奈,稍有不慎,就会跌入一蹶不振的深渊。

这个时候再想退缩,身后的一家子是无法答应的。有人说,中年男人是家里的顶梁柱,谁都能出事,就他不能。中年男人像是被逼上梁山的好汉,很无奈,却很真实。

不仅无法退缩,还得铆足了劲往上爬,哪怕是摸爬滚打。

向前行,阻力重重,向后看,泪眼朦胧。

一位白领在失业之后只能在深夜的路边偷偷哭泣,这些都是真实存在的,有人因此一蹶不振,在洪流中消失身影,也有人再次出发,展望光明。

中年人的积极向上都是被逼出来的,不行也的行。

日本大多数人认为,60岁以后的人生,才真正属于自己。前半生的苦恼,在人生最后的时光终于烟消云散;前半生的苦难,终于换来了人生最后绽放的机会。

但在中国,想做到随心所欲,随性而为,又是何等的艰难,前半生奋斗换来的疾病,传宗接代后得来的孙辈,往上无依往下难依的困局,依旧需要发挥自身的余热才能平息。

这时,你能怎么做呢?撒手而去,不管不顾?没有人能在至亲骨肉有需求的时候离开,也没有人在这种选择中孑然一身。

苏大强胡打胡闹的本质是什么?是压抑,是寂寞,是不甘。人往往就是那么脆弱,当禁锢一身的枷锁褪去,他能做的剩下什么?老来无依无疑是最大的悲哀。

疫情过后,不少失业者开始抱怨,时运不济,家庭不睦,这不好那不好。可人生说长并不长,可能度过疫情湖北人更能懂得其中的道理。有数据显示,湖北人在疫情之后的结婚数量猛增,而其他地区的办理离婚的夫妻却多了起来。

有人说,大难见真情,疫情见人心。而人心是否只能通过经历大磨难才会显现?又如何保持自己的心是本心真心?如何鉴别他人之心?

关键在于懂得“人生,有所为,有所不为”,明辨是非,洞察人心,知古今,晓事理。而想要做到这些,无非是:

1. 不使阅历徒增长,须知此能练心智;

2. 少看琐碎新闻事,系统学习有用技;

3. 与人交流中体悟,思索他人语中义;

4. 收敛自己的脾气,耐心听别人讲话;

5. 待人接物愈温和,据理力争不卑亢;

6. 人后不论他人短,人前尽夸他人长;

7. 遇事当能沉住气,解决方可抚衣去;

8. 说来容易做时难,何不坚持有始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