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美聯儲降息至0%市場熔斷,而開啟無限量QE卻開啟反彈?

3月16日,美聯儲降息100基點,聯邦利率降至0%~0.25%,並啟動7000億規模的量化寬鬆政策

。然而美股卻再一次迎來了熔斷,那麼,為什麼美聯儲開啟無限量的QE之後,市場開始了企穩反彈?


首先,解釋一下量化寬鬆:簡稱QE,它是一種貨幣政策,主要指各國中央銀行通過公開市場購買政府債券的做法來刺激經濟。


這主要是當時美國的股市已經連續熔斷4次,市場流動性開始枯竭,美聯儲開啟的無限量的量化寬鬆,這裡是繞過了美國的金融機構,美聯儲直接去市場上購買MBS,直接達到穩定金融市場流動性和經濟的目的。


而為了釋放流動性所做的每天購買750億美元國債和500億美元機構住房抵押貸款支持證券(MBS),市場該如何消化?無限QE相當於水龍頭都不要了,直接打開水閘,資金洪水往金融機構湧去,金融機構接下來該如何傳導政策,實體經濟的問題真的就是放水能解決的嗎?


為什麼美聯儲降息至0%市場熔斷,而開啟無限量QE卻開啟反彈?


但是上文我也提到了,貨幣政策在美國連續QE後,貨幣政策的效果已經大打折扣。


主要原因是2008年美國雷曼兄弟破產後,美聯儲出手挽救金融機構。同時在回顧次貸危機成因時,一個重要原因是銀行的衍生品交易給銀行增加了很多的槓桿。為了避免同樣危機再次發生,在2013年,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美聯儲和聯邦存款保險公司等在內的五大金融監管機構批准了“沃爾克規則”。


“沃克爾規則”主張:一是禁止商業銀行從事高風險的自營交易,將商業銀行業務和其他業務分隔開來;二是反對商業銀行擁有對沖基金和私人股權基金,限制衍生品交易;三是對金融機構的規模施以嚴格限制。


為什麼美聯儲降息至0%市場熔斷,而開啟無限量QE卻開啟反彈?


簡單來說,就是金融機構去槓桿


所以美國股市跌了近萬點,我們也沒有聽到哪個大型金融機構出現現金流問題,主要是金融機構的槓桿普遍不高,所以暫未傳導到金融機構。但如果美國股市繼續下跌,就難保哪個槓桿高的金融機構出現爆倉的情況。


資本從來都是逐利的,在金融機構去槓桿的同時,美聯儲卻還在一直用超低利率向市場放水,這些多放的水除了在金融機構內部流轉,還有一部分進入非金融機構,通過債券的形式存在。


2018年美國非金融企業部門總融資佔GDP的比重高達74.5%,已經超過次貸危機時期的融資水平(72.6%),超低的利率催生了一大波新的債務,主要形式是被評為BBB級債券,這

類債券從投資級別到投機級別的利差僅僅2%,如果經濟出現衰退,這類的債券很可能就會變成新的“墮落天使”。


為什麼美聯儲降息至0%市場熔斷,而開啟無限量QE卻開啟反彈?


而美聯儲出於保護自己烏紗帽的目的,答應政府進行大幅度的降息,只能救金融市場,不能救實體經濟,現階段的政策不是貨幣政策,而是控制疫情。


真正的困難還沒到,美聯儲卻打光了所有子彈


這個問題我能看出來,美聯儲當然也知道,美國的商業銀行更是心知肚明。作為商業銀行,這個時候是沒有動力去救實體經濟的,一方面是沃爾克規則限制,另一方面美國商業銀行也清楚這中間的風險,所以美聯儲大量的降息的資金就有可能在金融機構空轉,造成了貨幣政策的短期內的失效。


所以,繼參眾兩院投票通過後,美國總統特朗普週五簽署了總額逾2萬億美元的第三輪經濟刺激計劃,以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對經濟金融的衝擊。這也是美國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經濟救援法案。這部分是屬於財政政策,直接作用到生產和消費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