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两江大地:茶树变身“脱贫树”

脱贫攻坚|两江大地:茶树变身“脱贫树”

“山上可以摘茶叶,还可以加入专合社种茶树,年底收分红,这些都是钱呢!”4月25日,海拔1200多米高的大乘镇岩门村茶叶基地里,4名茶农正忙着采摘新茶,村民肖志珍大姐的笑容挂在淌着汗水的脸上,她乐呵呵地对记者说,“现在采的是夏茶,我一天能挣100多元工钱呢!”


脱贫攻坚|两江大地:茶树变身“脱贫树”

像肖志珍这样靠茶叶增收的村民,在当地占了大多数。据屏山县岩门秀芽茶业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石成彬介绍,公司现有富硒茶园基地4000多亩,主要分布在大乘镇的岩门村、双峰村、新华村、公平村、正直村5个村,带动了周边乡镇的200多户贫困户、近5000名茶农增收致富。


脱贫攻坚|两江大地:茶树变身“脱贫树”


作为一家集茶叶种植、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茶企,该公司所辖的“岩门韵绿茶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获评为国家级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


“专合社发挥引领作用,与茶农形成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还对口帮扶了117户贫困户。”石成彬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今年2月26日—4月24日为期两个月的春茶采摘期间,茶园每天最多时用工达400多人,茶农除了采茶的劳务收入外,专合社还按市场价格收购他们采摘的一芽一叶、一芽两叶等鲜叶,采得多的茶农每天可卖鲜茶叶400多元钱。“我们的茶叶品质好,今年受疫情影响也不大,市场销路稳定,所以今年我们收购贫困户茶叶的总金额还比去年多了80多万元,一个春茶采摘季,每户贫困户就平均增收6000多元钱。”


“种茶就像种下‘摇钱树’,在精准扶贫政策的帮扶下,我家茶园面积已经达到了近10亩。”村民魏文学曾是大乘镇双峰村大林组的贫困户,妻子王之福因右手拇指残疾几乎没有劳动能力。这几年大乘镇茶产业逐渐发展壮大,魏文学也将家中的近10亩土地入股到岩门韵绿茶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并且全年在合作社务工,顺利脱了贫。


2019年,魏文学家在专合社的务工收入近1万元,投产的茶园鲜叶收入2万多元,加上种金银花和专合社年底的分红,一家4口人均纯收入1万元左右。坐在自家白墙青瓦的两层新楼房前,说起如今的好日子,魏文学很是满足,“家门前的路修通了,一家人守着茶园就能挣钱。2018年,政府还给我家补助了8万多元,进行房屋风貌整治,日子是越过越有奔头了。”


一棵棵郁郁葱葱的茶树,变身为“脱贫树”,带给村民的是增收致富的希望。


如今,以“龙湖翠”“水中韵”“岩门秀芽”“生态抹茶”“原林茶叶”等品牌为代表的屏山绿茶在省内外的知名度进一步提高;满园春色、岩门秀芽公司生产的红茶在江浙、北京等地的销量倍增;以龙井、中都白茶为代表的屏山早茶,在江浙沿海市场供不应求。


据了解,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立足于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县委、县政府将茶产业作为脱贫奔康的“六大支柱”产业之一着力打造。通过整合资金、形成合力、成片规划、连片建设、集中发展,目前已基本形成“三带六点”茶产业布局。同时,立足240平方公里富硒区、700平方公里足硒区做文章,狠抓富硒绿茶、生态抹茶、高档白茶(安吉白茶)发展,丰富屏山茶产品种类,屏山茶正逐步走出宜宾,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认识和接受。


“2019年,我县实现毛茶产值9.96亿元,茶农人均增收534元,脱贫攻坚成效显著。”县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说,目前,全县已有万亩以上茶园的乡镇8个,茶叶年产量15000吨、产值达20亿元。

(刘波 记者 郭晓娟 谢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