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腳下的國漫之路:重回自我、立足中華

這幾天新上映的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賺足了眼球,短短兩天,在豆瓣已經有20萬人參加評論,評分高達8.7分。

《哪吒》腳下的國漫之路:重回自我、立足中華

這部電影得到了一致的好評,甚至有網友直呼“國漫崛起!”。然而,也有人認為:“國漫早就崛起了,這次是王者歸來”。

年輕的朋友可能想象不到,在上世紀中期,中國動畫不僅遙遙領先於日本和美國的動畫,甚至還影響了手冢治虫、宮崎駿在內的一批最優秀的日本漫畫家。

宮崎駿就曾經說過:最好的動畫,在中國。

中國動畫,起步很早,成長太慢,在經歷過輝煌巔峰之後,遭遇了巨大斷層。隨著《哪吒之魔童降世》的上映,中國動畫崛起不假,但重歸巔峰依然來日方長。

可能你覺得這樣說法太過於謙虛,讓我們一起重回上世紀,去回顧中國動畫的巔峰時期。

出道即是巔峰

中國動畫初入世,已是萬眾矚目。

在我們很多人的印象裡,上世紀20年代—50年代,是國內戰火紛飛的歲月,而國產動畫正是在動盪中艱難起步。

100年前,對於當時連電影院都不太普及、所有的動畫原理技術都掌握在歐美人手裡的中國來說,能夠出一部屬於自己的動畫作品,是相當的困難。

而這句“出道即是巔峰”,是對於中國動畫最好的描述。

上世紀20年代,萬氏兄弟破解了動畫技術手段,第一部中國自己的動畫片——《大鬧畫室》就此誕生。

《哪吒》腳下的國漫之路:重回自我、立足中華

從左到右:萬籟鳴、萬古蟾、萬超塵

而真正引起世界轟動的作品,是萬氏兄弟在1941年完成動畫——《鐵扇公主》。

《哪吒》腳下的國漫之路:重回自我、立足中華

20世紀中期,迪斯尼動畫《白雪公主》在上海熱映,這部電影的上映對萬氏兄弟觸動很大,他們決心拍一部可以轟動全世界的動畫長片。

於是這部與迪士尼水平不相上下、歷經一年半100多人苦幹的超水平動畫,終於在1941年底上映,獲得空前好評。之後也登上香港、日本的熒幕,受到很多青年人的追捧。其中日本動畫元老手冢治虫在看過這部動畫之後,從此義無反顧踏上漫畫路。

《哪吒》腳下的國漫之路:重回自我、立足中華

1981年,手冢治虫來華,唯一的要求就是拜見萬籟鳴老先生。見面那天,萬籟鳴和手冢治虫更分別畫下了孫悟空和阿童木。

開啟白銀時代

中國動畫在1941年嶄露頭角後,在上世紀50年代—80年代走上了巔峰。期間,大量題材新穎、製作精良的動畫問世,被大多數80、90後熟知的動畫作品,基本上都是這個時期的產物。

更難得的是,此時的動畫創作靈感大多源於中國的傳統文化,剪紙、水墨畫、戲曲……大量的中國元素融入到動畫當中,充滿了濃濃的“中國風”。

而且從當時創造的諸多“第一”就可以看出,中國動畫在這個最頂峰時期取得的輝煌成績。

1958年,第一部彩色剪紙片《豬八戒吃西瓜》

1960年,第一部立體電影木偶片《大獎章》

1960年,第一部水墨動畫片《小蝌蚪找媽媽》

1960年,第一部摺紙片《聰明的鴨子》

1961年,第一部彩色動畫電影《大鬧天宮》

1963年,第一部彩色木偶長片《孔雀公主》

1976年,第一部水墨剪紙片《長在屋裡的竹筍》

1979年,第一部彩色寬銀幕動畫片《哪吒鬧海》

1980年,第一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美術片獎獲獎影片《三個和尚》

《哪吒》腳下的國漫之路:重回自我、立足中華

《小蝌蚪找媽媽》

在這些優秀作品當中,最成功的動畫當屬萬氏兄弟創作的另一部作品《大鬧天宮》。

這部動畫分為上下兩集,歷時四年的精心打磨,最終問世,成為中國動畫史上最偉大的動畫影片。

《哪吒》腳下的國漫之路:重回自我、立足中華

據不完全統計,《大鬧天宮》在40多個國家上映、先後參加18個電影節展映,並獲得六個獎項。

當時這部動畫也獲得國內外媒體的一致稱讚。法國《世界報》讚譽,“《大鬧天宮》不但具有美國迪斯尼作品的美感,而且造型藝術又是迪斯尼藝術所做不到的,它完美地表達了中國的傳統藝術風格。

就連美聯社都發報道稱:“美國最感興趣的是《大鬧天宮》,因為這部影片惟妙惟肖,有點像《幻想曲》,但比迪士尼的作品更精彩。美國絕不可能拍出這樣的動畫片。

《哪吒》腳下的國漫之路:重回自我、立足中華

時至今日,《大鬧天宮》一直是中國動畫不可超越的經典。

遭遇20年的低谷

然而,中國動畫的輝煌就此沒有繼續,進入90年代後,中國動畫迎來了20多年的低谷時期。

此時,大量的日本動漫進入中國市場,日漫畫風精美,題材更是從科幻、冒險、搞笑、熱血、情感多個角度出發,吸引了大多數年輕人的眼球。

而此時的中國動畫,面臨抄襲之風颳滿天、故事劇情幼稚化、配音人員不過關、集數增多太拖沓等一系列問題,中國動畫開始走向了下坡路。以至於現在回想90年代製作精良的動畫,就只有一部 《寶蓮燈》拿的出手。

《哪吒》腳下的國漫之路:重回自我、立足中華

這部歷時三年創作出的作品,在1999年重啟了中國國產動畫片復興之旅,在影院的成功上映是中國國產動畫業界內地原創動畫迎來“生命第二春”的標誌之一。儘管這部動畫創新不多,難以達至此前幾部國產動畫長片的藝術高度,但讓對中國動畫失望的廣大愛好者們看到了一線生機。

這部電影最終也斬獲2900萬票房,卻還是虧了100萬。

而在這之後,中國動畫遭受著本地創作力匱乏和外來文化的攻城略地的雙重打擊,宮崎駿系列作品、美國好萊塢和迪士尼的動畫吸引了大部分人的目光。

2005年,《喜羊羊與灰太狼》進入人們的視線,成為00後童年的回憶。2009年,喜羊羊系列電影被搬上電影銀幕。之後,《熊出沒》系列電影也成為了寒暑期檔的常客。這兩部動畫在保持播放電視動畫的同時,也以每年一部動畫電影的速度迅速在電影市場和觀眾心裡佔據了一席之地。

《哪吒》腳下的國漫之路:重回自我、立足中華

此時的中國動畫市場,過分依賴於打造IP形象,低幼動畫電影成為市場風向標,但是中國廣大的兒童基礎,仍然讓這些電影有充分的賣座信心。

而這一現狀,在15年的暑期徹底被打破,中國動畫因為《大聖歸來》的上映,像是打了一劑強心劑,讓國人感慨道中國動畫正在崛起。

中國動畫開始崛起

2015年,是中國動畫的一個分水嶺。

《大聖歸來》給中國動畫注入了新鮮血液,也讓我們看到了中國動畫崛起的曙光。

作為中國動畫在新時代的傑出代表者,這部作品的出現為國人帶來了莫大的欣喜與欣慰 。就像動畫宣傳語一樣,這是“一個需要英雄的時代”,大聖與中國動畫一起歸來。

《哪吒》腳下的國漫之路:重回自我、立足中華

整部影片經歷了8年的醞釀、3年的製作,上映之後,以優秀的口碑引發網友觀眾的追捧和媒體的廣泛報道,《人民日報》認為該片是中國動畫十年來少有的現象級作品。

從15年的《大聖歸來》之後,一部部製作精良的中國動畫開始出現在我們的眼前。16年的《大魚海棠》,17年的《大護法》,18年的《風語咒》,19年的《哪吒之魔童降世》。這些動畫的上映,讓國人對於動畫的印象也從宮崎駿、迪士尼、喜洋洋,變成了大聖、鯤、哪吒。

客觀地講,這些作品讓中國動畫重回巔峰還要走很長的路,但這並不影響中國動畫正在大跨步的前進。

這些優秀的動畫作品題材大多取自中國神話或者傳說中的人物,讓我們驚歎製作畫面絕美的同時,也讓我們看到了中國5000年的歷史底蘊,相信未來也會出現更多讓人影響深刻的中國動畫。

我們等待著,中國動畫重歸巔峰的那一天。

來源 | 青春北京、知乎話題#《哪吒之魔童降世》會不會把中國動畫重新帶上曾經的巔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