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糖尿病日丨養成良好生活習慣 遠離“甜蜜負擔”

  

11月14日是第十四個聯合國糖尿病日,今年的主題是“護士與糖尿病”,旨在強化護理工作者在糖尿病健康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有效干預糖尿病危險因素,促進高危人群和患者的早期發現與干預,切實降低糖尿病危害,保護人民群眾身體健康。

近年來,我國糖尿病患病率急劇上升,據最新發布的流行病學數據顯示,我國18歲以上成人糖尿病患病率已高達12.8%,比2017年公佈的統計數據10.9%上升了1.9%。據此推算,我國成人糖尿病患者人數為1.298億。專家表示,糖尿病發病呈現年輕化趨勢,而且危害人群的範圍也越來越大。然而,在現實生活中,還是有很多人,尤其是有家族病史的人群不能正確認識糖尿病,對於自身存在的高危因素也沒能引起足夠的重視。讓我們全面來了解一下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按時檢測血糖。來源:視覺中國

糖尿病患者按時檢測血糖。來源:視覺中國

▶▶聯合國糖尿病日的由來

聯合國糖尿病日其前身是世界糖尿病日,由世界衛生組織和國際糖尿病聯盟於1991年共同發起的,以期引起全球對糖尿病的警覺和醒悟。2006年底聯合國通過決議,從2007年起,將“世界糖尿病日”正式更名為“聯合國糖尿病日”,將專家、學術行為上升為各國的政府行為,促使各國政府和社會各界加強對糖尿病的控制,減少糖尿病的危害。

▶▶糖尿病定義

糖尿病是由於胰島素分泌及(或)作用缺陷引起的以血糖升高為特徵的代謝病。糖尿病的典型症狀是“三多一少”(多飲、多食、多尿、體重減輕),出現糖尿病典型症狀並符合以下任何一個條件的人,可以診斷為糖尿病:

一天中任一時間血糖≥11.1mmol/L(200mg/dl);

空腹血糖水平≥7.0mmol/L(126mg/dl);

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2小時血糖水平≥11.1mmol/L(200mg/dl)。

▶▶糖尿病有哪些類型? 

糖尿病主要分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以及其他特殊類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以胰島B細胞破壞為主,多於兒童青少年時期起病,“三多一少” 症狀明顯,患者體型偏瘦,顯著特徵是胰島B細胞數量顯著減少和消失所導致的胰島素分泌絕對下降或缺失,一經診斷就要用胰島素治療。

2型糖尿病以胰島素抵抗為主,顯著特徵是胰島素調控葡萄糖代謝能力下降,伴隨胰島B細胞功能缺陷所導致的胰島素分泌相對不足。一般中年時期起病,慢性病程,患者體型偏胖。一部分患者出現 “三多一少”症狀,但很多患者長期無明顯症狀,僅在查體或其他疾病檢查時才發現血糖升高。2型糖尿病是胰島素相對缺乏,可口服降糖藥物治療。此類型是我國最常見的糖尿病類型,佔糖尿病患者的90%。

妊娠期糖尿病指在妊娠期間被診斷的糖尿病或糖調節異常,不包括已經被診斷的糖尿病患者妊娠時的高血糖狀態。懷孕後出現血糖異常的患者,有些在分娩後血糖可恢復正常,部分患者有可能發展成2型糖尿病。

其他特殊類型糖尿病則包括8個亞型。

▶▶全天24小時,不同時間的血糖監測有不同的意義

空腹血糖(一般空腹8-10小時):反映人體基礎狀態血糖的水平;餐前血糖,便於患者調整食物量和餐前胰島素量。

餐後2h血糖(從第一口飯算起):反映人體在糖負荷後血糖的水平。

睡前血糖:有利於防止夜間低血糖,如果出現低血糖時,更要隨時監測。

夜間3點左右血糖,有利於防止夜間低血糖和判斷早晨空腹高血糖產生的原因。

運動前後血糖:是制定適合自己運動方式和時間的依據。

▶▶糖尿病高危人群

控制血糖,避免糖尿病併發症。來源:視覺中國

具備以下因素之一,即為糖尿病高危人群

年齡≥40歲

超重與肥胖

高血壓

血脂異常

靜坐生活方式

糖尿病家族史

妊娠糖尿病史

巨大兒(出生體重≥4Kg)生育史

6.1 mmol/L≤空腹血糖(FBG)<7.0mmol>

▶▶糖尿病造成的嚴重危害

糖尿病患者應按時按量服用降糖藥或注射胰島素,控制好血糖、血脂、血壓。來源:視覺中國

糖尿病患者常伴有脂肪、蛋白質代謝異常,長期高血糖可引起多種器官,尤其是眼、心、血管、腎、神經損害或器官功能不全或衰竭,導致殘廢或者過早死亡。糖尿病常見併發症包括腦梗、心梗、視網膜病變、糖尿病腎病、糖尿病足等。糖尿病腎病是致死率較高的併發症,早期常見症狀是尿白蛋白含量偏高,腎小球功能出現不可逆轉的下降,如果不及時控制,可能導致腎衰。

糖尿病患者發生心腦血管疾病的危險性較同年齡、性別的非糖尿病人群高出2-4倍,並使心腦血管疾病發病年齡提前,病情更嚴重;

糖尿病患者常伴有高血壓和血脂異常;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是導致成年人群失明的主要原因;

糖尿病腎病是造成腎功能衰竭的常見原因之一;

糖尿病足嚴重者可導致截肢。

▶▶糖尿病的預防

患者注射胰島素。來源:視覺中國

一、普及糖尿病防治知識;

二、保持合理膳食、經常運動的健康生活方式;

三、健康人群從40歲開始每年檢測1次空腹血糖,糖尿病前期人群建議每半年檢測1次空腹血糖或餐後2小時血糖;

四、及早干預糖尿病前期人群;

五、通過飲食控制和運動,使超重肥胖者體重指數達到或接近24,或體重至少下降7%,可使糖尿病前期人群發生糖尿病的風險下降35-58%。

▶▶糖尿病患者的綜合治療

一、營養治療、運動治療、藥物治療、健康教育和血糖監測是糖尿病的五項綜合治療措施;

二、糖尿病患者採取措施降糖、降壓、調整血脂和控制體重,糾正不良生活習慣如戒菸、限酒、控油、減鹽和增加體力活動,可明顯減少糖尿病併發症發生的風險;

三、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是控制糖尿病病情的有效方法,自我血糖監測應在專業醫生和/或護士的指導下開展;

四、積極治療糖尿病,平穩控制病情,延緩併發症,糖尿病患者可同正常人一樣享受生活。

▶▶糖尿病三個誤區需要避免

第一個誤區是“血糖降得越低越好”。尤其是老年人,不能讓血糖降得特別低,因為身體經常處於低血糖狀態,可能會引發其他疾病甚至危及生命。

第二個誤區是“飯吃得越少越好”。如果每餐都吃得特別少,可能會患上肌肉衰減或者骨質疏鬆。另外,吃得太少,也可能會造成人體代謝失衡及營養不良,嚴重的還會導致糖尿病患者出現貧血。

第三個誤區是“運動量越大越好”,中青年糖尿病患者比較容易陷入這個誤區。有氧運動量過大,比如長時間跑步、快走,可能會造成膝關節勞損,對人體造成傷害。通過運動方式控制血糖,一定要聽從專業醫生的建議,根據不同年齡和身體狀況,選擇合適自身的運動。

 ▶▶日常生活中,有關預防糖尿病的飲食,有六點建議: 

糖尿病患者要定時定量、均衡飲食,才能保持血糖平穩。來源:視覺中國

主食中加入全谷雜豆,不要天天只有白米飯、白饅頭、麵條、餅之類精白米麵食物。近年來多項研究提示,在消化系統能接受的前提下,增加主食中的全谷雜豆比例,更有利於預防糖尿病。最新發表的研究也支持這個說法。

吃足夠的蔬菜,特別是深綠色蔬菜,能提供良好的飽腹感,並延緩消化吸收速度。

每一餐都要做到蔬菜+蛋白質食物+米飯/其他主食的組合,大口吃菜,小口吃飯。不能只吃大量主食,蛋白質和蔬菜都太少。

吃飯時先吃些少油烹調的蔬菜,再吃魚肉類和米飯主食。

餐後及時站起來做些輕鬆活動,不要坐著不動,以便降低餐後血糖峰值。

規律性健身,強化肌肉,增加耐力,降低內臟脂肪,提高身體的血糖處理能力。

▶▶新生兒糖尿病起病隱匿需引起重視

相比於普通糖尿病患者會出現的“多飲、多尿、多食和體重下降”等糖尿病典型症狀,新生兒糖尿病起病隱匿不易察覺,治療相對困難,尤其需要引起重視。

新生兒糖尿病指出生後6個月內發病的糖尿病,發病原因主要和基因突變有關,分為暫時性新生兒糖尿病和永久性新生兒糖尿病。其中,暫時性新生兒糖尿病在出生後18個月內緩解,但在兒童期或青春期復發的概率較高。

專家提醒,在護理糖尿病患兒過程中,家長要放下焦慮,在護理時更加耐心,做好“糖尿病日記”,將孩子飲食、用藥、血糖值等情況詳細記錄下來,儘量將血糖控制在相對穩定的狀態。如果發現孩子在一段時間內血糖波動明顯異常,要及時到醫院就診。

▶▶護士與糖尿病

護士在糖尿病健康管理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來源:視覺中國

護士在糖尿病健康管理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促進高危人群和患者的早期發現,確保高危人群得到及時干預,患者得到及時治療。

為糖尿病患者提供自我管理的專業培訓及心理輔導,減少併發症的發生發展。

對2型糖尿病危險因素進行干預,預防糖尿病發生。

(據人民網、羊城晚報、河北日報、長城網等綜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