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頭(Red Top)導彈發展及技術細節簡介

紅頭(Red Top)導彈發展及技術細節簡介

1956年,霍克西德利動力公司將Blue Jay Mk.IV(原稱Blue Vesta,都屬於補給部彩虹編號,詳細谷歌搜索Ministry of Supply Rainbow Code)項目視為火光導彈的一種更現代化、更合理的改型,稱為火光Mk.IV。出於在結構上的大量改變,它的名稱最終改為紅頭。紅頭導彈於1964年在閃電和海雌狐上進入服役。

紅頭導彈長3.32米,翼展91釐米,直徑與火光導彈相同。重量更重,達到150千克。更大的彈翼給了紅頭導彈在高空更好的機動性。發動機為新的Linnet IIA二級火箭發動機,直徑18.4釐米,佈置在彈體中部以保持燃燒過程中導彈的重心位置不變。一級火箭推力2720-2950千克力,燃燒1.5秒;接著二級火箭燃燒,最大推力3650千克力,燃燒0.8秒。隨後推力下降直至熄滅,總燃燒時間3秒。這保證了導彈極速為3.2-3.3馬赫。名義上的作用範圍為12.8公里。紅頭導彈能夠在0.5-2馬赫的速度、高至18500米高度、4-5g過載機動時發射。紅頭導彈的躍升攻擊高度超過4500米。發動機工作時,紅頭導彈支持20g過載;攻擊時支持12g過載;彈道末端支持7g過載。它能夠命中以3馬赫飛行並做3g過載機動的目標。

它的紅外傳感器,Violet Banner,使用了碲化鉛(PbTe),發射時

冷卻時間2秒,工作于波段2(Band 2),4-5微米。它允許對使用加力燃燒室的超音速目標迎頭攻擊。理論上它也能探測目標頂面對太陽的反射以及機翼前緣的升溫。它的視角更寬。有更好的紅外反對抗能力(IRCCM),能夠對抗熱誘彈。當它出現時,它是現有的最先進的紅外傳感器。它的性能曾被質疑,但實踐中這種傳感器在21公里上迎頭鎖定了使用加力燃燒室的F-4K以及在較近的距離上迎頭鎖定了如掠奪者等未加力的“冷”目標。當然對它的假想敵也沒有問題:圖-22。

1970年代的一次測試中,一架Jindivik無人靶機攜帶發焰器模擬加力燃燒室以亞音速飛行在40000英尺高空,一架閃電截擊機以1.6馬赫的速度在36000英尺高度進行迎頭截擊模擬試驗。目標在24英里處發現,在18英里處被機載雷達鎖定,在10英里處被紅頭導彈的傳感器迎頭鎖定並且導彈迎頭髮射,從發現目標到導彈發射一共經過35至40秒。

導彈成功接近Jindivik無人靶機並被判定為擊毀(由於需要保存靶機,對導彈進行了編程的末端規避機動,以免真的擊毀靶機而丟失數據)。

紅頭(Red Top)導彈發展及技術細節簡介

紅頭導彈的紅外傳感器

在航線夾角(ABC,Angle Between Courses)功能上,計算機計算角度、方向及接近速度,將數據傳送給導彈,給紅外近炸引信Green Garland編程。紅外近炸引信Green Garland更敏感,能夠恰當地延遲31千克重的連續杆戰鬥部的爆炸:因此在“命中機尾”的情況下,它同樣能夠擊中飛行員座艙。碰炸引信自然也是可用的。如未命中,20秒後觸發自毀。

紅頭導彈在當時近距導彈中沒有對手。紅頭導彈在所有方面超越火光導彈:機動性、作用範圍、速度、戰鬥部。電子設備使用了晶體管。但是,紅頭導彈的可靠性不如火光導彈,最低射程也較遠(1200米)。和火光一樣,它擁有比AIM-9更強的性能,更強的戰鬥部、更精密先進的引信、更好的精準度、更高的可靠性。但是,紅頭導彈缺乏使用上的靈活性,它需要截擊機上的特殊電子設備,耦合和發射之間的時間也要長得多。不過這種雷達輔助紅外空空導彈鎖定也是自火光導彈以來就具有的功能,可以獲得更高的離軸發射角度,而結構更簡單的響尾蛇系列則到AIM-9G方才引入這種模式。

紅頭導彈同樣也被出售到沙特阿拉伯和科威特,隨著閃電一起服役到1988年。

紅頭的改型稱為Blue Jay Mk.V,後改稱Blue Dolphin,使用半主動雷達制導,但是它的發展在1958年被中斷。它原將裝備海雌狐及TSR.2。1957年國防白皮書將防空任務交由Bloodhound II地空導彈,因此許多改進都被中斷,包括使用一種甚至更為先進的紅外傳感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