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一生在借势,项羽的万人敌,终究也抵不过

秦朝末年,风云欲起,秦始皇到会稽游玩,要学就学“万人敌”的项羽,看着秦始皇驾大船渡浙江,满是豪情的说出了“可取而代之”的话语。

无独有偶,作为与项羽争霸的刘邦,早年在咸阳看到皇帝车队经过时,刘邦大发感慨,直言“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也用来表达自己对权利的向往,要知道,此时的刘邦一事无成一无所有,甚至,还在服徭役,然而,就算落魄至此,也难以掩饰心中的万千豪情。

刘邦一生在借势,项羽的万人敌,终究也抵不过

项羽能说出这番话,主要集中在项羽足够勇猛,能够以刚猛治天下,在巨鹿之战,项羽破釜沉舟,手下更是以一当十,一举奠定霸王名,彭城之战,项羽领兵三万,便打的领兵五十六万的刘邦打的落荒而逃,打的刘邦留下阴影。

项羽的一生都在“以刚猛治天下”,所过之处,如同蝗虫过境,诸侯无不跪拜迎接,而刘邦却以“势”谋天下,刘邦懂得如何去借势。

刘邦一生在借势,项羽的万人敌,终究也抵不过

早年,沛县豪族都听闻县令会客重要客人,所有人都前去祝贺,而萧何却规定来者,不满千钱者,只能做堂下,而刘邦此时是亭长,便借势假称:“贺钱万!”,于是,刘邦便堂而皇之的坐上堂上,而刘邦实际并未贡献一钱,当吕公得知后,属实惊讶刘邦借势的功夫,便亲自把女儿吕雉嫁给刘邦。

除此之外,刘邦当初与亭长的反身份为沛县朝郦山遣送刑徒,由于在路上有很多刑徒都跑,等到丰西的沼泽地带,刘邦看着眼前“支离破碎”的刑徒,想着完不成任务,还不如再次借势一把,于是,刘邦给所有人解开绳子,与所有逃犯喝酒,在夜间,刘邦又把刑徒都放走,说出了著名的:“公等皆去,吾亦从此逝矣!”

刘邦一生在借势,项羽的万人敌,终究也抵不过

本来,刑徒肯定会在刘邦押运期间慢慢跑掉,而刘邦这样反其道的做法,却让刑徒大为感动,为了不让刘邦受到牵连,很多刑徒都纷纷表示愿意追随刘邦,愿意和刘邦落草为寇。

后来,在陈胜吴广喊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时,所有县令纷纷开始反秦路线,对此,沛县县令为了壮大自己,便让樊哙去请已落草为寇的刘邦,不料,中途沛县反悔,紧闭城门,不让刘邦入内,按照一般的走向来说,已落草为寇的刘邦应该悻悻离去。

刘邦一生在借势,项羽的万人敌,终究也抵不过

那么,刘邦是怎么做的呢?这次刘邦借势陈胜吴广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刘邦向反沛县射入帛书,写下了“天下苦秦。今父老虽为沛令守,然,诸侯并起,今屠沛。沛今共诛令,择子弟可立者立之,以应诸侯,则家室完。不然,父子俱屠,无为也。”

此时此刻,反秦已成天下大势,而刘邦这样的做法,无疑是借势把县令推到一个水深火热的位置,而城内比较有名望的父老乡亲在看过帛书后,便击杀沛县县令,大开城门迎刘邦为沛令。

刘邦一生在借势,项羽的万人敌,终究也抵不过

就这样,刘邦借势成为新兴诸侯,为了在这大势中分羹,刘邦先行一步到达关中灞上,面对刘邦,秦王子婴“不战而降”,很多同行将领都提议刘邦诛杀秦王,毕竟,天下大势已如此,很多人都觉得该这样做,然而,刘邦为了再次借势,拒绝了将士的提议,说出了“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

面对俘虏,刘邦不杀之,这让刘邦的名声在外传播开来,而当刘邦抵达咸阳之际,为了巩固地位,为了赢取民心,刘邦采用张良建议,不拿城内一针一线,不需将士抢劫皇宫,对此,《楚汉春秋》也记载“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刘邦一生在借势,项羽的万人敌,终究也抵不过

刘邦这样的做法,让秦人大喜过望,唯恐刘邦不能成秦王,对此,刘邦再一次凭借“大公无私”的情怀成功借势,赢取了咸阳所有民心,对于刘邦率先入咸阳,项羽感到不满,便准备再次以刚猛治天下,项羽犒赏三军,磨刀霍霍向刘邦。

而项伯因与张良有旧,便把这个消息告诉张良,希望张良可以离去,而刘邦在值得这个消息后,便立马借势项伯,为了能让项伯为自己卖命,刘邦还与项伯约定为婚姻亲家,对此,项伯把刘邦要表达的意思告诉项羽,总之,刘邦没有争天下之心,在《楚汉春秋》也记载“守关者,备他盗也。日夜望将军到,岂敢反邪!愿伯明言不敢背德。”

刘邦一生在借势,项羽的万人敌,终究也抵不过

于是,磨刀霍霍向刘邦的刀再次缓缓停下,项羽开始等刘邦前来道歉,一场“鸿门宴”就此拉开帷幕,在酒桌上,刘邦便再次借势“霸王”。总之,杀了自己,项羽就是不顾天下大义,是个忘恩负义的小人,对此,樊哙还在一旁添油加醋。

这一次,刘邦成功借势保命,也因为这次的借势会谈,让沛公的“仁义、善良、明主”等名声声名远播,很多百姓都认为刘邦才是那个真主,而项羽依旧毫无察觉,在民心所向下,无数诸侯前来投奔,而这也让刘邦与项羽有了一战之力。

刘邦一生在借势,项羽的万人敌,终究也抵不过

乌江岸边,项羽不再意气风发,被汉军里三层外三层的包围,虽然项羽有无敌之姿,让汉军不敢上前,但项羽望着眼前喜欢借势的人,终究拔剑自刎,楚霸王落下帷幕,懂得借势的刘邦登上历史舞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