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我说我是奋青,你们信吗?

司马懿,争议极大的人。

电视剧《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展现就是他的一生。

或褒或贬,评说司马懿,几乎是360度,每一面都有人讲过。

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暂且从是为公还是为私的角度,来看司马懿。

别人想出名,我去装病7年

司马懿生于179年,属羊,恰恰比曹操小两轮、24岁,属于子侄辈的人物。

曹操和司马懿的父亲司马防、哥哥司马朗的关系都很好。

但司马懿瞧不起曹操,史书说他是“知汉运方微,不欲屈节曹氏”,这个时候是201年,他不想为曹操服务,除了北方局势尚且不清晰之外,更多原因是他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是儒家,而曹操主要是法家,兼容兵家和道家。

司马懿:我说我是奋青,你们信吗?

儒家的服务对象,是天下和天子,你曹操既未占天下,更不是天子,有什么权力要我司马懿出山?

天下才是大公,你曹操再牛,也只是小私而已。

一些人根据晋书记载,“魏武察帝有雄豪志,闻有狼顾相”,就判定司马懿生有反相,年轻时就有称帝的野心。

其实,这完全误会司马懿。所谓雄豪志,就是儒生们常有的以天下为己任的志气,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已。

若曹操真发现司马懿有野心,他会早早找借口,杀掉他。

这种事,曹操没少干。像许攸,这个胆大包天的人物,曹操利用完了之后,就干净利索地除掉了。

司马懿:我说我是奋青,你们信吗?

从201年到208年,司马懿装病在家,非暴力不合作。

到208年,曹操平定北方四州,废三公,设立丞相,并自任丞相,这时风向已变。

曹操占有天下七州,豫州、兖州、徐州、青州、并州、冀州、幽州。只剩南方荆州、扬州、益州,西方凉州未平。

天下11州,曹操有其7。这时,他已能代表天下,虽只是丞相,但实为天子。

司马懿如果不出山,就是不识时务了。

加上曹操急需人才,知根知底的司马家有“八达”,当然是首选。

曹操稍微一逼,说(如果司马懿再不出来做官)就把他抓起来,司马懿立马害怕,扔掉拐杖,出来就职。

这种害怕,和装病一样,也是装的,更多是借坡下驴。

儒家,要入世,要立德、立功、立言。

躺在家里,是什么也立不起来。

司马懿:我说我是奋青,你们信吗?

司马懿的老爸司马防,喜读《汉书》的名臣列传,自己还写过相关人物点评几十万字。

他对自己8个儿子的教育,当然是汉朝名臣来对标,要求儿子们早早立志,早早立大志,做世之名臣。

司马家的家教极严,“诸子虽冠成人,不命曰进不敢进,不命曰坐不敢坐,不指有所问不敢言”——司马防没让儿子们进屋,儿子们不敢进屋,不让坐就得站着,不问他们话,儿子们不敢吱声。

司马懿装病7年,背后有没有他老爸的指使,不太好说。

但司马懿出来为曹操服务,绝对有司马防的作用。

一出道,司马懿已经30岁了,年龄有点大。

我说我是地道的奋斗青年,但你们全不信

司马懿这个人,如果说相似性,他和蜀汉的诸葛亮、东吴的张昭比较相似,尤其是和诸葛亮。


诸葛亮生于181年,比司马懿小两岁,207年出山,比司马懿早一年。

而张昭则年老一些,生于156年,仅比曹操小一岁。他侍候的主公孙权,和司马懿、诸葛亮的年龄相仿,生于182年。


司马懿、诸葛亮、张昭这三人,相似性在于所持的价值观,基本是儒家。

三人行事的风格,都是老成持重,严格自律。

三人的区别在于,司马懿服务的曹魏,人才济济,他需要一步一步,一战一战,才能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臣。而诸葛亮和张昭,对于刘备和孙权极其重要,很早就掌握大权。

司马懿:我说我是奋青,你们信吗?

尽管接近权力中枢的时间有早有晚,但司马懿、诸葛亮、张昭三人身上,都具体最让人信任的品质——奋青,即奋斗的青年。

诸葛亮和张昭,都被托孤,并且托孤时,都被叮嘱过如果继承人不成器,君可“自取之”。诸葛亮是在223年,张昭是在200年。刘备和孙策是何许英雄,知道诸葛亮和张昭拥有“自取”的能力和志向。

司马懿被托孤,托了两次。一次是曹丕死时,226年,中军大将军曹真、镇军大将军陈群、征东大将军曹休、抚军大将军司马懿受领遗诏,共同辅佐嗣主曹叡;一次是239年,大将军曹爽、太尉司马懿接受遗诏,辅佐少主曹芳。

司马懿:我说我是奋青,你们信吗?

司马懿的被托孤,没有出现主公叮嘱“君可自取”的话,他只是属于托孤团成员之一。

曹魏政权已经打造得非常巩固,不存在“君可自取”的局面。在司马懿前面,还有地位更高、信任更深之人,即便自取,也轮不到他。

被托孤的大臣,最少要具备两大条件,一是足够忠诚,二是能力超强。

曹丕和曹睿,都是绝顶聪明之人,司马懿可不可靠,能看出来。

父子二人,都把他作为托孤大臣,只能说明司马懿在239年之前,为人做事无懈可击,不存在隐忍,图谋曹魏政权之心。

司马懿:我说我是奋青,你们信吗?

我们可以拟一个司马懿从208年到239年的从政简历——

208年-216年,历任文学掾,黄门侍郎、议郎、丞相东曹属、丞相主簿等职。

216年,任太子中庶子,佐助魏太子曹丕。

219年,任军司马。

220年,曹丕即王位,任丞相长史。曹丕登皇位后,任尚书,督军、御史中丞。

221年,升侍中、尚书左仆射。

224年,抚军大将军,假节,镇守许昌。

226年,击退孙权,击败诸葛瑾,升任骠骑将军。

227年,驻扎宛城,加督荆、豫二州诸军事。

228年,平定孟达叛乱,屯兵宛城,准备攻吴。

230年,升任大将军、加大都督、假黄钺,与大司马曹真一起伐蜀,自荆州攻汉中。

231年,西驻长安,对战诸葛亮。

233年,平定匈奴叛乱。

234年,屯兵渭南,与诸葛亮相持百日。当年八月,诸葛亮病故五丈原。

235年,升任太尉。

238年,从京师出发,用一年时间,平定公孙渊叛乱,统一辽东。

司马懿:我说我是奋青,你们信吗?

从208年到239年,这31年间,司马懿很少享受安逸生活,地位越高,越是奔波。

这31年间,司马懿这位奋青,表现出听指挥、耐折腾、打胜仗的优良品质。


这样一位国家栋梁,不信任他信任谁,不把少主托付给他托付给谁?

这位大臣,已经快60了,他的大儿子司马师刚刚入朝,拜为散骑常侍,是皇上亲信侍从。大孙子司马炎刚刚3岁。

司马炎的太爷爷司马防已经在219年死了,但司马家忠于朝廷、争做名臣的家风,正一代一代往下传。


等待物极必反的时刻

生于204年的曹睿,对年长他25岁的司马懿,有种特殊的感情。

在自感不行时,他思念这位勤勉而忠心老臣。司马懿平定辽东,率大军回师,走到司隶的河内郡时,曹睿召他回京的诏书多达五封!


司马懿接到的最后一封诏书上写着:间侧息望到,到便直排阁入,视吾面。

这让司马懿大惊,他回想曾在辽东襄平城做过一个梦,梦到曹睿枕在他的膝上,说“看我的脸”。

司马懿:我说我是奋青,你们信吗?

心想大事不好,司马懿坐着追锋车——一种轻便驿车、有两位驾车人,一夜之间赶了400多里路,直接进入洛阳城嘉福殿内曹睿的御床前。

曹睿拉着司马懿的手,眼睛看着齐王曹芳说:以后的事,就托付给您了。死是可以忍受的事,我忍着不死,是为了等您啊。我见着您了,也没什么遗憾的了。


此情此景,皇上对大臣的敬重,大臣对皇上的忠诚,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

物极必反,这条规律再次起作用。

生于232年的曹芳继位之后,司马懿面临一大转折。

239年,曹芳只是8虚岁的娃娃,什么也不懂,真正管事的是曹爽和司马懿。

曹爽的年龄,和死去的曹睿差不多,不到40岁,正当年。

司马懿:我说我是奋青,你们信吗?

在60岁的司马懿面前,无论是战功,还是资历,还是政绩,曹爽都没法比,唯一能比的,是他姓曹,是曹真的长子。而曹真是曹操的养子。

以顾命大臣的身份,担任大将军一职,曹爽刚开始小心谨慎。

尽管他和司马懿一样,都是入殿不趋,赞拜不名,剑履上殿,各统精兵三千人,共执朝政。

但是,曹爽的食邑在239年就高达一万二千户,而司马懿到241年才食邑万户。

曹爽视司马懿为曹魏的心腹,司马懿视曹爽为曹魏的肺腑。有事了,司马懿总是请曹爽定夺,而曹爽以司马懿名重,对他多多尊重。

两人互相尊重,朝廷上下,一片和谐。司马懿提出不少正确意见,比如说停止大兴宫室,发展农业,使得国力大增。

如果这样和谐下去,曹魏统一天下,是迟早的事。

但是,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小人跳出来了。

司马懿:我说我是奋青,你们信吗?

曹爽的亲信丁谧认为,司马懿既有大志,又得民心,更有战功,不可以信任。

实际上,这是丁谧等人,想获得更大权力,享受更大自由。

司马懿的存在,让他们顾忌重重,不能胡作非为。

丁谧给曹爽出的招数是明升暗降,让司马懿当太傅,表面上地位更崇高了,但没有了军权,也没有干涉尚书省的权力。

司马懿的态度是,服从指挥,让干什么干什么,他主动拒绝给司马家子弟的官职。

国家遇到战事,他虽然已看过花甲,仍然主动请缨——241年,孙权四路进攻曹魏,司马懿请求出征,将吴军击退;243年,率军出征,攻打吴国诸葛恪,诸葛恪弃城而走。

两战两捷,这让曹爽很郁闷。司马懿这个老头,像只剪去爪子的老虎,居然还是威风凛凛,威望持续上涨。

曹爽及其团伙,决定主动搞点事,来点战绩,攒攒人气。

244年,曹爽听从手下人的馊主意,决定伐蜀。

蜀国和吴国比,是个软杮子。吴国的孙大帝还在,有主动进攻的能力。蜀国的诸葛亮早死了,主政的人没什么名气。

司马懿从大局出发,劝阻道:你们都知道,当年曹操在汉中都吃了大败仗,现在蜀军占据要害,尤其是你们的退路。如果进攻不能取胜,你们就有全军覆没的危险。你们将怎么承担起这个失败的责任?


在司马懿那里看似简单,每战必胜的行军打仗,到曹爽那里突然变得好难。

曹爽等人率领六、七万大军进攻蜀国,居然连粮草、物资的问题没解决明白。

前进吧,有蜀军防守,魏军缺粮草、没进攻工具;后退吧,蜀军还占据后路。

曹爽经过一番苦战,将士死伤甚多,带动的牛、马几乎耗尽。

两胜对一败,曹爽主动送司马懿一分。

玩阳的不行,曹爽就玩阴的。

245年,他不顾司马懿反对,将禁卫军全部掌握在他弟弟手中。

247年4月,司马懿的老婆张春华死了。曹爽将郭太后迁出永宁宫,清理出权力核心,曹爽兄弟及其亲党,开始全面执政,享受充分的权力自由。

司马懿:我说我是奋青,你们信吗?

第二个月,司马懿借着老婆去世,开始装病,不理政事。

这次装病,离他上次装病,整整过去了45岁。

上次装病,装了7年。

这次装病,要装多久呢?

躲在床上,司马懿心情不会太坏,因为物极必反,好事快来了!

规律即大道,谁也逃不掉。

247年,司马懿回家倒在床上,开始新的装病。

他倒下的那一刻,也许会想一想他上个月死的老婆张春华。

张春华在他第一次装病时,因为怕被人发现,还帮他杀了一个婢女。

这次装病,他有新的帮手,他的儿子们。大儿子司马师,虚岁40。二儿子司马昭,虚岁37。三儿子司马伷,虚岁21。

司马懿有9个儿子,他和他爹一样高产。

司马懿:我说我是奋青,你们信吗?

司马懿服从指挥,以装病示柔弱。人穷别说话,位卑莫劝人。司马懿是没权不说话,卧倒任人作。


但是,这不代表司马家就完全束手待擒。

司马一家,悄悄训练了3000死士。

这是不是很奇怪,京城管理那么严格,怎么能藏得住3000死士呢?

还得感谢曹爽。

司马懿:我说我是奋青,你们信吗?

曹爽及其团伙,把世事搅得太乱太糟糕,除了他们自己,没有一个阵营感谢他们,支持他们。


这3000死士,无乎于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和曹爽及其团伙有仇的,二是司马家有恩的。

有仇报仇,有恩报恩。男儿当如此,死士更如是。

这批死士,是司马家族维护自身利益的最后底牌,最后一把毒匕。

司马懿:我说我是奋青,你们信吗?

司马懿放弃权力且病倒在家,让曹爽等人的心儿飞扬起来。

曹爽吃的,穿的,用的,都和皇帝类似。

连晚上陪着睡觉的美人,都有皇宫的宦官偷偷送给他。黄门张当把魏明帝11名才人,送给他当妻妾。

曹爽的亲信,看上什么田产了,直接霸占,窃取公物,向各州郡索要财物,如果不给,就找茬免官。

司马懿虽然在床上躲着,但这些事情跑不出他的耳朵。

忍不可忍,等不可等。

司马懿的忍和等,是为了魏国,还是为了司马家?

这就不好说了。和他一样,在忍和等的人很多,他们都在等待一场爆发。

曹爽等人,不是没有警惕。

司马懿装病装了一年,有人回过味来:这虚岁70的老头,不是重病卧床吗,怎么还没有好消息传出来呢?

司马懿:我说我是奋青,你们信吗?

于是,248年12月,曹爽派亲信去查看一番。

他派的人叫李胜。给曹爽出讨伐蜀国的馊主意,就是这个人。

李胜到访,司马懿何等智慧,知道他来干什么,一场好戏随手开演。

李胜此次是出任荆州刺史,封疆大吏,自当以礼相待。

司马懿让两个婢女扶他出来接见,给他换衣,他故意让衣服掉在地上,又指着嘴说口渴,婢女拿来粥,司马懿装作拿不动碗,让婢女端着喝,他还让粥从嘴边流出。

李胜说:大家说您中风,没想到病得这样厉害。

司马懿说:我年老体弱,快要死了。你到并州任刺史,那里靠近胡人,要加强警备。恐怕我们不能再见面了,我把我的儿子司马师、司马昭托付给你。

高超的演技,完骗了李胜。

李胜回去向曹爽汇报:司马公已经就比尸体多一口气,身体和精神处于分离状态,不值得顾虑他了。

司马懿:我说我是奋青,你们信吗?

过了几天,不知出于何种考虑,或许是为了表现老同志的敬意,李胜流着眼泪又向曹爽等人说:太傅(司马懿)的病体已经不能康复了,太令人伤心了。

和司马懿相比,李胜也是一位演员,只是演技差了许多。他的眼泪,应该是高兴的眼泪。

比李胜更高兴的是曹爽。司马懿会骗他,而李胜不会骗他。司马懿要死了,没有比这更让人放心和高兴的消息了。

有人比曹爽更高兴,这人是司马懿。

权利没有约束时,离死亡只有一步之遥

敌人越放松、越高兴,机会越易出现。

没过几天,249年的正月初六,皇帝曹芳和曹爽三兄弟,一起出洛阳,到高平陵祭拜魏明帝。

洛阳城,暂时处于权力真空。

机会,只此一天,稍纵即逝。


司马懿没有犹豫,更无徘徊,立即发动政变。

政变方案,早已推演N遍。1,由弟弟、儿子率领死士,控制京城、皇宫;2,入后宫,联络郭太后,达成政治同盟,上奏天子罢废曹爽;3,任命司徒高柔,代理大将军一职,管理曹爽的军营;4,派人统领京城部队。

到这个节骨眼,曹爽仍然没输,他手里有皇帝,附近有兵可调,他的智囊桓范手里有大司农大印,可以调动粮草。

司马懿非常害怕曹爽拼命,连续派人侍中许允、尚书陈泰以及曹爽所亲信的殿中校尉尹大目等人,诱劝曹爽放弃权力。

司马懿还对着洛水发誓:只要曹爽答应交出兵权,便可保留爵位。

忽悠曹爽的,还有司马懿的同伙太尉蒋济。

曹爽想了一宿,想明白了,决定请皇帝罢免自己,向司马懿认罪。

司马懿:我说我是奋青,你们信吗?

为此,桓范哭着骂道:你爹曹真是位大英雄,没想到生了你们三兄弟,犊耳(直译是小牛,意译是完犊子)。

一场大赌局,司马懿以心理战,在牌面不占优的情况下,获得完胜。

如果他的对手不是蠢到家的曹爽,司马家族根本没有机会。

当权利没有约束的时候,死亡也就只差一步之遥。再假设一下,如果司马懿真的病死了,曹爽会怎么样呢?

他会满足于吃穿用和皇帝一样吗?

肯定不会,贪心是一点一点喂大的。即使他能知足,他的亲信也会鼓动他再进一步。

说实话,如果没有司马懿干掉曹爽,曹爽绝对会在以后几年里搞政变,是重新换一个皇帝,还是自己当,要看那里的情形了。

按照这种不知道做事边界的人的行事准则,这是正常推理。

曹爽之所以放弃抵抗,是因为他觉得干不过司马懿,司马懿保证留他一命,留他的爵位。


司马懿:我说我是奋青,你们信吗?

曹爽抱有侥幸心理,一旦风头过去,他凭着一笔写不出两个曹字,凭着司马懿已经70高龄,会死在前面,他曹爽能够东山再起。现在,他暂时“以侯还第,不失为富家翁。”

万万没想到,一向讲究,讲信用的司马懿,做了不讲信用的事。

曾经送给曹爽宫中美人(魏明帝的才人)的宦官张当,受到司马懿的严刑拷打,供称曹爽等人图谋造反。


于是,曹爽及其团伙,均被屠灭三族。

但是,曹爽等人,当时真的造反了,有证据吗?如果有证据,史书一定会写。

可能并不需要证据吧,只需要证人和证词。

司马懿对自食其言也会有解释:以前答应曹爽杀他,因为当时他只有败乱国典、擅权营私的罪,而现在谋反是大逆不道,是新罪,新罪当灭三族。

司马懿:我说我是奋青,你们信吗?

曹爽被杀,是249年正月初九,离高平陵政变,仅仅过了4天。


骂他是完犊子的桓范,也被灭了三族。桓范被灭三族,和他曾经说“司马懿造反”有关。

司马懿很生气,说:(桓范)诬告他人谋反,按照法律应该怎么处理?

主管的人回答:按法律,诬告的人应该反过来承受谋反罪。

从这一问一答中,我们知道司马懿非常看重自己行为的正义性,即使生气,也一定要按法律来处理,绝不像曹爽等人,胡乱更改法律和制度。

过了一个月,249年的二月,曹芳任命司马懿为丞相,增加食邑到二万户,司马懿固辞不受。

成为丞相,相当于走上过去曹操篡汉的路子。

同年十二月,曹芳又加司马懿九锡之礼,朝会时不下拜,司马懿又坚决辞掉了九锡礼。


又过了一个月,魏帝曹芳又一通嘉奖司马懿。

司马懿:我说我是奋青,你们信吗?

这两次赏赐司马懿,并不恰当。

任命司马懿为丞相和增邑,是对他拨乱反正的的奖励。

而后两次,完全是无功而赏。

无功而赏,说明曹芳心里并无主张,自己害怕司马懿,用赏赐来讨好司马懿。

而在曹爽专政时,曹芳学到了什么?理政的本事没学到,玩乐的本事学到了。

曹芳喜欢和后宫宫女嬉闹,而管理宫女的官员清商令令狐景呵斥宫女。宫妇跑到曹芳那告小状,曹芳就拿弹弓打令狐景,而且不避开令狐景的头和眼睛。

令狐景也不怕死,说:现在陛下您和妃后游玩没有尺度,居然一起去看歌舞表演的艺人,赤身裸体淫乱,这些不能让太后知道。我不怕死,都是替陛下考虑。

曹芳听了,大怒:我当天子,不能自由自在,为所欲为吗?太后!太后和我有什么关系?!

曹芳让人拿烙铁去烫令狐景。令狐景全身被烫烂了。

别看曹芳要享受天子的权力,却不承担天子的义务。他不理政事,有曹爽时靠曹爽,曹爽死了靠司马懿,不好处理的事情,往司马懿那一交,他该玩玩去。

司马懿:我说我是奋青,你们信吗?

皇上不靠谱,有人真着急。

司空王凌暗中策划换皇帝,曹芳下,曹彪上。

他的计划,被人告密,司马懿心里先记下。

等到251年,王凌有所动作时,司马懿再次施展突袭大法,直接带兵讨伐,同时赦免王凌罪行,逼迫王凌投降。

王凌像曹爽一样上当,司马懿再次食言,灭了王凌三族。

对保住自己皇位的司马懿,曹芳来了一次狂舔——封司马懿为相国,封为安平郡公,司马懿的孙子及兄子各一人封为列侯,前后食邑五万户,封侯者十九人。

司马懿坚意辞让相国、郡公职衔,其他大礼收下。

总有人说司马懿是野心家,拿曹操对司马懿的评价“非人臣也,必预汝家事”来说事。

真要找责任,曹爽才是晋朝的首位功臣,第二位功臣,就是任性的曹芳,是他的滥赏,造成司马家族势力极度扩张。


司马懿:我说我是奋青,你们信吗?

曹芳的不理政、乱理政,还让司马懿之子司马师踏上接班阶梯——249年升为卫将军,251年司马懿死后,成为抚军大将军,掌握魏国军政大权。

这些,都是司马懿安排的吗?

恐怕不是。

司马懿在死的时候,会不会想起曹操这个老主公?会不会想起曹丕这个小主公?会不会想起曹睿这个少主公?

再想一想曹芳这个年少荒唐的新主公,司马懿会给自己下怎样的盖棺语呢?

诸葛亮的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张昭的可以是,大公无私,老而弥辣。

司马懿的,可不可以是兴利除弊,至死方休呢?

仅比他小一岁的弟弟司马孚,应该是最了解司马懿的人。司马孚一直自称魏臣。

在265年西晋代魏的时候,司马孚握着被废魏帝曹奂的手,说:臣到死的那一天,也是纯粹的大魏之臣。

把青春和心血给了谁,就会至死捍卫谁。

司马孚如此,司马懿也会如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