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一)動物營養實驗設計增加恢復期的可行性

我們設計動物營養實驗的時候通常都有對照組和處理組,用來互相比較效果。

比如某一種酶製劑,設計不同的梯度添加到設計的飼料中,來比較效果,大多數是基於與對照組相比,最後會得出那個梯度效果最好。

這裡要提出的問題是,雖然我們每個組的動物數量都等於或大於實驗規範的最低數量。但是我們經常會發現,在一些實驗報告的數據中,組內的標準差有大有小,比如第一組±10 ,第二組±80,第三組±25,雖然使用統計學軟件我們依然可以分析出之間的顯著性,但有時,如果誤差太大,對數據進行稍微調整,去掉兩端的數據,可能會成為一個默許的備選措施。

增加恢復期的措施是指,在每個組增加一定數量的動物,在實驗結束採取樣品時,留下這一部分增加的動物,仍然按原來的組劃分,作為恢復期飼養,此時不再飼餵不同的處理飼料,喂以統一的商業料(或全部飼餵對照組飼料),在一定時間後,按組採取樣品,分析有無差異。併入之前的結論進行討論。

這樣做的意義在於,便於更加能區分動物個體差異對結論的影響,或者在恢復期的時間上採取不同的時間點樣品,看一下換料後,動物的消化吸收能力的變化。

這個想法並不是很重要。我重點想說的是第二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