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處罰13萬元 滬應急管理局公佈一批典型安全生產違法行為

東方網記者劉輝4月22報道:記者從上海市應急管理局獲悉, 疫情發生以來,市應急局共開展監管執法和安全服務274家次,發現安全隱患75項,立案調查11起,並於近日集中公示了一批典型安全生產違法行為行政處罰信息。

最高處罰13萬元 滬應急管理局公佈一批典型安全生產違法行為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其中,博德精細化工(上海)有限公司因危險化學品儲存方式方法不符合國家標準,被罰款人民幣13萬元。據悉,該公司存放五氧化二磷的專用倉庫未對溫溼度進行檢查和控制,儲存方式、方法不符合相關要求;未根據儲存的五氧化二磷危險特性設置防洩漏設施,在從事涉氨特殊作業或者檢修作業時,未根據生產、儲存的危險化學品種類和危險特性使用便攜式氨氣監測設備。

另外,上海交運船舶有限公司因未制定隱患排查治理制度,未落實對外包單位的監管職責,現場電焊機用電不規範,危險化學品氣瓶臨時存放點設施不到位,該公司被警告,並處罰款人民幣8萬圓。上海槃涅船舶工程有限公司因使用未取得相應資格的員工從事特種作業被處罰款人民幣2萬圓。上海東航美心食品有限公司未按規定定期對絕緣安全工器具進行檢測,也被處以警告處罰。

最高處罰13萬元 滬應急管理局公佈一批典型安全生產違法行為

記者發現,處罰集中在危化品使用企業危險化學品儲存方式方法不符合國家標準,船舶修造企業未對承包單位的安全生產工作統一協調、管理,勞務派遣單位使用未取得相應資格的員工從事特種作業,存在有限空間作業的工貿企業未制定有限空間作業應急預案、未定期開展應急演練等。

最高處罰13萬元 滬應急管理局公佈一批典型安全生產違法行為

嚴格的安全生產執法,就是優化營商環境、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當前,市應急局堅持分級分類指導,對安全基礎較好、信用等級較高的企業,強化風險隱患遠程監控,推行首次輕微違法包容審慎監管,無事不擾,有求必應;對發生過事故、有過違法記錄或者安全生產管理體系未有效運行的企業,實施精準檢查、指導幫扶,規範文明執法,嚴防簡單化、一刀切;對重點難點問題、重大風險隱患,組織專家開展點對點上門服務,幫助企業安全復工復產,有效防止各類風險疊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