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品周敦颐《爱莲说》,文人的这点爱好:碗莲养成记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再品周敦颐《爱莲说》,文人的这点爱好:碗莲养成记

网络图片

开头便是北宋著名哲学家、理学家周敦颐的散文《爱莲说》,其中最著名的两句“出淤泥而不染”和“可远光而不可亵玩”成了千百年来文人墨客传唱的经典。长久以来,中国文人对梅花和菊花非常偏爱,而皇家对牡丹极度推崇,进而影响到民间对牡丹的喜爱,目前在山东菏泽与河南洛阳,牡丹早已形成规模化种植,尤其是洛阳牡丹似乎名气更为响亮。但是,对莲花的喜爱,一般来说,佛教里面对莲花有特别的感情,莲花代表佛的诞生,有莲花生大师,即莲花生大士,是印度佛教的的集大成者,也是藏传佛教的奠基人。而大家喜欢的《封神榜》里面的哪吒,也是莲花化身。下面就简单对比一下几种花里蕴含的文化气息:

菊花:一般来说喜爱菊花的人偏向于内心追求归隐生活,并且在中国有黄菊花寄托哀思的说法,菊花也是在百花谢净的秋天才开,有点特立独行的性格。关于菊花的诗作,一般都会首先想到唐代屡试不第,最终发动农民起义的黄巢的诗《不第后赋菊》: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除此之外,黄巢还有两首与菊花有关的诗作,一首是题菊花》:飒飒西风满院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另外一首是《自题像》:记得当年草上飞,铁衣著尽著僧衣。天津桥上无人识,独倚栏干看落晖。作为贩私盐的黄巢,也想通过科举考试走上仕途,从他的诗作来看,黄巢也是很有文采的一个人,但是理想很饱满现实很骨感,他没有考中,最后走上的战争的道路,给唐王朝带来深重的灾难。

再品周敦颐《爱莲说》,文人的这点爱好:碗莲养成记

菊花

牡丹:作为千百年来被中国人当成事实上的“国花”(还未官方正式认定),成为诗人笔下姹紫嫣红的宠儿,牡丹的种类也是非常多,最常见的颜色是大红大紫,代表的是雍容华贵,在笔者看来,牡丹更多的是代表上层阶级的偏好,和广大人民群众习惯于勤俭节约的生活存在一定的差距。

再品周敦颐《爱莲说》,文人的这点爱好:碗莲养成记

牡丹

写牡丹的文人也是非常多,比如唐代“诗豪”,代表作为《陋室铭》的刘禹锡,曾经写过多首关于牡丹是诗作,其中《赏牡丹》: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刘禹锡不仅能够安卧陋室立志,还能欣赏高贵的牡丹,这和他本人在仕途上的大起大落有关。刘禹锡本身就传言是中山靖王之后,洛阳人,可见唐代时候人们就可以栽培牡丹。

再品周敦颐《爱莲说》,文人的这点爱好:碗莲养成记

可爱的牡丹

莲花:被广泛种植与从东北到西北再到江南,只要有水有河的地方,莲花基本上都能生长,知道莲花生长环境的都知道,莲花扎根于水下淤泥当中,不需要刻意施肥就能茁壮成长。在辽宁大连市普兰店等地,在之前的多次考古发掘中发现了保存在泥炭层中的一千多年前的莲花种子,在种植后竟然能够发芽生长,最后开花,并且现在已经繁衍了更多,足以看到莲花生命之顽强。

以下是笔者在某宝上买的“碗莲”,不知道真假,也只有长大才能知道。最近的发芽情况,似乎有几颗至今没有发芽,估计是不会再发芽呢。莲子发芽以后在换水的时候,很容易把小芽弄断,瓦拉就弄断了一根,大家一定要小心。后期再成长再记录:

再品周敦颐《爱莲说》,文人的这点爱好:碗莲养成记

莲子初发芽

再品周敦颐《爱莲说》,文人的这点爱好:碗莲养成记

浸泡莲子

再品周敦颐《爱莲说》,文人的这点爱好:碗莲养成记

好多发芽呢

再品周敦颐《爱莲说》,文人的这点爱好:碗莲养成记

发芽率不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