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風,預防比治療更重要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工作強度與性質的變化,以及勞逸失調、作息的不規律性,我國近年來痛風病的發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趨勢,給人們的生活與工作帶來極大的不便。許多病人發病之初並無特別徵兆,常是在體檢時發現血尿酸水平偏高,或偶有手腳小關節疼痛,因並無大礙,故初期的治療常不及時或不規範,至病情嚴重時才引起重視,但此時往往留下比較嚴重的病痛,治療起來也比較困難,所以痛風——預防比治更重要。


痛風,預防比治療更重要


  以往痛風病多見於上層社會和經濟發達的沿海地區,故又稱之為“帝王病”、“王侯將相病”等。隨著社會的進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痛風病已經成為常見病,但誤診誤治的現象時有發生,普及痛風只是的任務已經迫在眉睫。所以痛風病人應做到以下幾點:

  定期體檢:痛風病人(包括高尿酸血癥)應堅持每個月(或遵照醫囑)查一次尿酸,以指導用藥。定期監測血糖、肝腎功能、B超腎圖、X線和心電圖等,以早期發現心肝腎病變,早期治療。


痛風,預防比治療更重要

  有效的藥物治療:患了痛風要找風溼科醫生系統正規治療。不論選擇中藥還是西藥都要在醫生的指導下用藥,並要堅持治療。減輕紅腫、疼痛;降低血尿酸水平。

  在積極服藥治療痛風的同時,還要在注意有些藥物最好不用或慎用。這些藥物有青黴素、四環素、利尿藥、含有利尿藥的複方降壓藥、維生素B1、維生素B2、阿司匹林、抗結核藥、煙酸、華法林等。因為這些藥物影響尿酸排洩。另外維生素C和維生素D也要慎用,因其促進泌尿繫結石形成,加速痛風病人腎臟的損傷。


痛風,預防比治療更重要


  科學安排飲食:牛奶和蛋兩種食物不受限制,其他食物應恰當限制。

  1)海鮮類。儘可能不吃大蝦、海帶、鳳尾魚等。

  2)肉食類。少吃瘦肉,不吃動物內臟,堅決不吃火鍋。

  3)蔬菜。不吃菠菜、扁豆、豌豆、毛豆、蘑菇、蘆筍。花生也不宜多吃。多選食其他蔬菜和水果等鹼性食物,促使尿酸(酸性)鹽結晶溶解、排洩。

  4)低脂飲食。因為高脂飲食可能影響尿酸排洩,而脂肪又是高熱量營養素,攝入過多會導致肥胖。豬油、牛肉、肥肉、肥禽都應避免。烹調時也應少用油。多采用蒸、煮、燉、燴、拌等少用油烹調方法。

  5)痛風病人的主食應以細糧為主,如精麵粉做的麵食,精大米等,不宜吃粗糧。因為細糧製品中嘌呤含量較粗糧少。

  飲食宜清淡:食鹽不宜過多,腎功能受損時應少鹽飲食,避免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多飲水:每日保證2000毫升白開水,不包括牛奶、稀飯等其他流食。人體70%左右的尿酸從腎排出,每日尿量要達到2000毫升說明飲水量足。有利於尿酸的排洩。夏季多汗水飲水量還要增加。

  禁止酗酒、吸菸:酗酒常常是痛風急性發作的誘因之一。煙對痛風病人也不利,應該戒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