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駐澳大利亞使館“違反外交慣例洩密”?真相和來龍去脈是這樣

在過去的兩年中,中澳之間的爭端屢屢發生,最新的外交對抗是由一個電話引起的:28日,中國駐澳大利亞大使館在其官方網站上發佈了“發言人回答記者的問題”,在前一天,中國駐澳大利亞大使成敬業與澳大利亞外交和貿易大臣孫凡Fan進行了電話交談。

中國駐澳大利亞使館“違反外交慣例洩密”?真相和來龍去脈是這樣

但是,這立即引起了澳大利亞媒體的莫名其妙的“驚奇”,中國大使館也因“不遵守外交慣例”和“私人交易洩漏”而受到攻擊。在這方面,中國駐澳大利亞大使館在29日發表的聲明中表示,中國28日的立場是對澳大利亞先前違反外交慣例的公正回應。成敬業大使與澳大利亞外交和貿易部秘書長的對話內容最早是由澳大利亞媒體報道的,顯然是澳大利亞官員透露的。鑑於報告的不準確和誤導,使館發言人不得不發表聲明,正視一切。

中國駐澳大利亞使館“違反外交慣例洩密”?真相和來龍去脈是這樣

中國駐澳大利亞大使館的舉動真的是“違反外交慣例”嗎?真正使澳大利亞如此生氣的“觀點”是什麼? 《環球時報》記者檢查並梳理了事件的來龍去脈。

此事還始於澳大利亞的提議,即對中國進行新的冠狀肺炎流行病的獨立國際調查。根據中國駐澳大利亞大使館發佈的採訪記錄,本月26日,中國駐澳大利亞大使成敬業在接受《澳大利亞金融評論》採訪時被問及,如果澳大利亞繼續堅持進行調查,將會帶來什麼後果?中國。當時,他回答說,澳大利亞的這種行為可能會加劇中國人對澳大利亞的不滿。那時,公眾可能會想知道:為什麼我們必須旅行,學習或離開對中國不友好的國家?購物呢?但是,大使也明確表示,他不希望這種情況發生,這不會使中國和澳大利亞受益。

但是,這一言論很快被澳大利亞媒體誤解為“大使對澳大利亞的經濟威脅和勒索”。在澳大利亞輿論大肆宣傳的背景下,成敬業大使和澳大利亞外交和貿易部秘書長孫繁安在27日致電。正是這一呼籲引發了澳大利亞輿論的炒作,即“中國洩露了電話詳細信息”。

但是,《環球時報》記者發現,不是第一個披露這一電話新聞的人是中國駐澳大利亞大使館,而是澳大利亞廣播公司(ABC):28日凌晨,ABC是第一個與澳大利亞貿易部長西蒙·伯明翰(Simon Birmingham)配合使用的在線程序詢問了後者:澳大利亞政府是否曾要求大使解釋他先前的“經濟脅迫”聲明?您是打電話給國會大使詢問還是打電話詢問?

結果,伯明翰透露,程經業與孫繁安進行了對話,並表示澳大利亞政府在電話會議中明確表達了其“強硬”態度:不會因為“經濟脅迫”而改變對中國進行調查的立場。伯明翰對中國一無所知。

但是,這真的是澳大利亞部長及其媒體所說的嗎?在播出ABC節目後,中國駐澳大利亞大使館在同一天發佈了“回答記者的問題”,以明確表明該報告具有誤導性。 《環球時報》記者注意到,中澳在此問題上的聲明最大的不同在於,中國提到秘書長孫方安“認識到現在不是在通話中進行調查的適當時機,並且澳大利亞沒有具體計劃,也不希望這件事影響澳中關係。“這與澳大利亞政府先前向該國人民傳達信息的努力有很大差距。恐怕這也是真實的情況。令許多澳大利亞媒體和政界人士生氣的原因。

有趣的是澳大利亞的反應:沒有澳大利亞政客和媒體能提出事實來駁斥中國大使館發佈的信息。他們開始轉頭攻擊“不專業”和“洩漏外交細節”的中國。 “澳大利亞(外交和貿易部)對中國大使館違反公約感到遺憾。他們說,他們將維持'最高專業水準',但他們沒有對大使的聲明提出質疑。”甚至ABC自己也這樣描述。剋制,但有點酸。 ”

但是,即使是澳大利亞質疑的“違反外交慣例”也是站不住腳的。中國外交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李海東29日在接受《環球時報》採訪時說,中國的行為沒有違反外交慣例。首先,這一呼籲不涉及主要的國家機密,而是引起公眾廣泛關注的話題,更不用說“洩漏”了。其次,兩國政治官員見面或召集後,雙方發佈會議或召集草稿的內容和聲明也很普遍。真正違反“外交專業精神”的是發佈扭曲的,不真實的信息。

李海東說,正如澳大利亞和其他一些國家最近強調的那樣,新冠狀肺炎的流行是國際關注的話題,需要公開透明。中國大使館與澳大利亞官員及時,公開的對話反映了“透明”原則,這對真正關心新王冠爆發和中澳關係的公眾非常有幫助。

這位中國外交學者還認為,在澳大利亞輿論對中國進行長期“妖魔化”的氣氛中,澳大利亞政府多年來一直受到輿論的“綁架”,避免談論兩國之間的合作。但是,為了利益,他們必須在實際行動中注意與中國的關係。中國駐澳大利亞大使館的聲明實際上“打斷了”這一點,讓更多的澳大利亞公眾瞭解到政府對中澳合作的重視,這對澳大利亞政府而言不一定是一件壞事。 “至少在一些支持下,在澳大利亞人與中國合作的思想中,澳大利亞政府可以扭轉其與中國關係中的一些“破罐和破損”的形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