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潭傳統產業的疫情突圍記:逆境中謀自救 藍色經濟再出發

  自疫情發生以來,實驗區經濟社會發展受到衝擊,GDP、固投、消費、進出口等主要經濟指標出現明顯回落,但疫情防控、民生保障、復工復產、產業培育、服務發展有力有效,財稅、工業等部分領域實現了穩增長,如以遠洋捕撈、海運物流、建築業等產業為主的傳統產業,在此次疫情期間出現產業端兩極分化現象——建築業遭遇“倒春寒”,海運物流卻後勁充足。

  雖然,疫情的發生使實驗區經濟發展受到衝擊,但平潭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盤沒有改變,呈現“憂中有喜、趨穩趨好”態勢。平潭是如何突圍?政府如何應對?連日來,記者就此進行了採訪。

破局:逆境中謀自救,建築業化“危”為“機”

  “省外項目復工復產率低,房地產項目施工面積減少,工程所需勞務人員到崗不足和物資物流不暢,導致建築業產值降幅嚴重。”22日,在實驗區第一季度經濟運行暨“八大工程”第二階段工作部署會議上,相關負責人一語道破實驗區建築業的現狀。

  記者瞭解到,以福建隆盛建設工程、福建榕源建設工程、福建省隧道工程等公司為代表的建築企業,在今年第一季度產值下降值均在50%左右。與此同時,受疫情影響,建築項目停工,對商品混凝土的需求驟減,導致第一季度實驗區非金屬礦物製品業產值亦出現下降趨勢。

  作為國內建築行業的龍頭企業,錦雞重工科技有限公司此次也受到不小的衝擊。“工程停滯帶來的影響是巨大的,企業在面臨困境之際,一定要轉變思維。”該公司董事長林國華說。

  往年春節期間,錦雞重工科技有限公司都如期在平潭舉辦建築產業發展論壇和工程機械設備展覽。

  突破口在哪裡?企業選擇自救,從線下抱團轉向線上謀求生機——依託互聯網談訂單、做生意,積極對接上下游企業,渡過眼前的寒冬。2月底,錦雞重工科技有限公司將一批訂單發送給遠在雲南玉溪的客戶,這批訂單包括智能噴漿機、臂架噴漿管、速凝劑定子等設備。這是自“新冠”疫情暴發以來,該公司發出的首批訂單,價值約129萬元。林國華說,對於建築業而言,此次疫情也是一個提高免疫力以及行業洗牌的過程,疫情結束後必將迎來新的發展契機。

  建築業是實驗區第二產業壓艙石,面對建築業的下滑態勢,政府有怎樣的反應?

  “一方面,我們鼓勵本地勞務人員積極參與實驗區建設,補齊勞務缺口,鼓勵復產企業、復工項目加快投資、建設進度,落實落細惠企獎補措施;另一方面,我們集中力量培育大中型企業,重點扶持超億元企業,加快財稅獎補等優惠政策審批兌現,同時出臺優惠措施鼓勵本地建築類企業優先開發本地項目,吸引區外優質建築類企業落地。”實驗區交建局副局長王建偉說。

  平潭正在鼓勵更多承攬省外項目的建築企業回鄉投資興業。上個月,錦雞重工總裝基地項目順利落地平潭,給實驗區建築業市場打了一劑“強心針”。項目總佔地面積約42畝,總投資1.26億元,建設規劃分二期,將建設生產車間、新產品試驗開發車間、研發中心大樓等設施。“項目建成後,將有效引導和轉化實驗區建築業產能,擴大工程機械市場需求,同時帶動上下游相關產業發展。”林國華說。

  2019中國建築行業(平潭)發展論壇暨工程機械設備展覽會

  保障重大項目施工,是推進平潭有序復工復產的重點,也是穩定經濟增長的重頭戲。為此,平潭建立“產業項目定期會商機制”,通過會前預商、會商決策、跟蹤督查、通報問責等舉措,每月集中調度解決投資選址難、用水用電難、審批核準難、政策兌現難等問題。

蛻變:搶佔復甦先機,藍色經濟再出發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世界蔓延,疫情從“上半場”轉至“下半場”,平潭航運業卻爆發出強勁的生命力。

  據統計,目前實驗區累計航運企業共97家,運輸船舶341艘,總運力393萬噸,運力規模居全省第一。今年一季度,平潭完成貨運量879萬噸,同比增長44.5%,貨運週轉量123.24億噸公里,同比增長42.03%。

平潭港口岸金井港區

  “航運業具備運載能力大、運輸週期長、成本低、能耗少的特點,同時平潭航運業運力持續平穩增長,航運企業總體運載能力提高,帶動貨運週轉量同步增長,因此水路運輸保持快速增長。”實驗區交建局四級調研員林傳國說。

  航運業在平潭有一定的基礎。早期平潭人靠著“一柄櫓槳下大洋”拼出了全國“海運大縣”,去年底平潭啟動“嵐商迴歸創業工程”,推出《加快推進海運業發展的實施意見》等重磅政策,降低企業成本、激發企業創新活力。

  深厚的市場基礎給予了企業更大的發展信心,“金娃娃”一個接一個落地。就在4月初,正力海洋智能裝備科技創新中心項目經過初步洽談、評估、盡職調查、商務談判等流程,順利在平潭通過了用地報批。“從策劃到落地項目僅用了不到半年的時間,這樣的速度令人驚歎,項目建成投產後公司有望實現年新增銷售收入1.2億元。”正力海洋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長陳瑞喜如此感慨。

半潛駁船“正力潛19000”

  正力海洋工程有限公司是一家從平潭東庠島起步的民營企業,如今已發展成為海洋工程施工領域的領軍民企,在華南地區享有盛譽。得益於平潭推出嵐商迴歸“一口進一口出”機制,項目落地有了“服務管家”。 招商與產業中心相關負責人說,正力海洋智能裝備科技創新中心項目自簽訂投資意向書後,區招商局(產業辦)負責客商接待、政策解答、項目洽談及項目初審等工作,短短3個月內通過用地會。

半潛駁船“正力潛19000”

  平潭“一口進、一口出”機制由分管招商工作區領導牽頭,一般情況下服務於用地100畝(含)以上或投資總額5億元以上的產業項目、行業龍頭性重大項目等。

  四面環海的平潭,依託地理優勢推動航運企業加速回歸之餘,還積極引導遠洋業企業集聚。疫情期間,漁業產值增速得以提升。

  作為首家回遷的遠洋漁業企業,福建省恆利漁業有限公司在疫情期間表現極為亮眼。今年第一季度,該公司自補水產品產量約8760噸,創造產值約1億元。“平潭在區位、口岸、物流等方面優勢卓越,政府還推動構建遠洋捕撈、境外養殖、冷鏈物流、精深加工、銷售服務等全產業鏈發展新模式,疫情期間政府一系列宏觀調控有目共睹。”福建省恆利漁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水明說。

  該公司填補了實驗區遠洋漁業產業空白,同時還帶動實驗區水產冷鏈物流業、水產加工業等產業發展,推動實驗區漁業發展從近海走向深海。張水明認為,今年當抓住戰“疫”窗口期,企業還需提前謀篇佈局,以擴展市場為導向,開啟遠洋漁業發展新徵程。

引導:打好“組合拳”,按下復工復產加速鍵

  在平潭,海內外嵐商以項目回遷、資金迴流、信息反饋、智力回鄉、技術回援等多種形式回嵐投資興業,已然成為實驗區新一輪開放開發的主力軍和生力軍。

  春寒料峭,傳統產業市場逐漸復甦,急需政府宏觀調控,扶持企業的“關鍵需求”,平潭是如何當好“店小二”?

  2月,平潭出臺支持中小微企業應對疫情共渡難關二十條措施,圍繞“減輕企業負擔” “穩定用工隊伍” “加大金融支持” “加強物資保障” “優化企業服務” 5個方面,支持中小微企業抗擊疫情、渡過難關。

  “政府為我們發放了一筆超過90萬元的退稅款,極大地緩解了資金週轉壓力,也為企業復工復產增添信心。”談及實驗區的幫扶政策,福建嵐耀船務有限公司董事長林強連連稱讚。這是一家主營國內沿海、長江中下游及珠江水系普通貨船運輸的航運企業,旗下船舶20艘,年總運量可達400多萬噸,2016年初企業將總部遷回平潭。

  “受疫情影響,公司外來務工人員無法及時返崗,船舶運輸貨源萎縮,公司面臨成本上升、市場低迷等局面。實驗區管委會協調相關職能部門以及海事部門,多次到公司現場協助指導企業落實疫情防控措施,確保公司數百名船員平安復產復工。”林強直言,“好的政策和營商環境是企業發展的堅實‘靠山’,去年公司營業額約1.5億元,證明回來的選擇是對的。”

  好政策貴在執行。平潭在政策兌現方面又快又便民,實行財稅優惠政策兌現“快車道”審批辦法,採取“一表申請、一口受理、並聯審核、一章審批、一週辦結”的“四個一”審批運行機制,並對經營貢獻獎補進行優化升級,實施全程網辦“無紙化流轉”。

市民在產業獎補窗口辦理業務

  “我們對企業反映較多、影響較大的總部經濟、金融業和鼓勵扶持產業的經營貢獻獎進行電子化優化升級改造,在審批過程中,內部與稅務、行業主管部門間進行無紙化流轉,‘不見面審批’;外部實現‘一趟不用跑’,企業隨時隨地就能申請,又省了去稅務部門蓋章的手續。”實驗區行政審批局資金兌付處負責人陳嵐說,今年第一季度,“全程網辦”共受理42件申請,審批獎補資金約1.26億元。

  此外,平潭海運業的各項獎補,通過與實驗區交建局內部信息共享的方式,改由實驗區行政審批局直接審批辦結,審批時間也由原來承諾的5個工作日縮短至2個工作日,壓縮了60%。“僅去年,就有17家海運業企業收到獎補6833萬元,此外還有7家建築業企業收到獎補2402萬元。”陳嵐說。

  數據顯示,自2018年底平潭實施“嵐商迴歸”工程以來,平潭傳統優勢產業加速回歸。截至去年底,新增建築業企業206家、航運企業19家,累計簽約嵐商項目65個,總投資額476億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