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火中的抗日模范县——武乡 (2)

抗战时期,左权副总参谋长随八路军总部在武乡长期战斗生活。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和妻子刘志兰与出生于武乡的唯一爱女左太北在砖壁总部只过了几个月艰苦而幸福的时光,在妻女返回延安后即成为人间永别!1942年5月日寇大扫荡,左权血洒太行,为国捐躯。噩耗传来啊,武乡老区人民悲痛万分,男女老少含泪回忆着、思念着、讲述着……感谢记者给我们留下了这些珍贵的史料。


战火中的抗日模范县——武乡       (2)


民间的左权将军

李庄

在晋东民间流行的歌曲,恐怕再没有比“左权将军纪念歌”这样广泛这样深入的了。武乡一带的青年儿童甚至妇女,只要一有空闲的时间,就会很自然的唱起这支沉痛的曲子:

“左权将军家住在湖南醴陵县,

他是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

参加中国革命整整17年,

他为国家他为民族费尽心血;

狼吃的日本五月扫荡咱路东,

左权将军麻田附近光荣牺牲;

左权将军牺牲为的是咱老百姓,

咱们武乡老百姓要与他报仇恨……”

其实,除了这支歌子外,还有更多关于左权将军的生平琐事,在民间像神话般的流传着。

有一次,我住武乡王家峪一个比较漂亮的院子里,听见一个老太太和一个战士吵嚷起来:

“你这个队伍凭什么这样横?”她叫喊着说:借东西是可以,你得和气些呀?你知道总司令和参谋长都叫过我老太太吗?”

老太太大约有60岁的年纪,她声音很大的叫嚷着,简直把那个战士弄得不知道该怎样,直到战士果真说了几句好话,老太太不久也就缓和下来,递给战士一个筛面的箩。

老太太在抗战以前没有见过兵。她对我说:“什么时候听人说过兵,我的骨头就软了。”从前,曾有一个区警到过王家峪,老太太一天没有敢出门。以后来过第三军(曾万钟部),老太太被兵骂过好几顿。大约在一个不冷不热的下午,左权将军们来了。老太太心神不安的看完他们,从他们身上很快的得到一种新的东西:“这些人说话都是笑嘻嘻的。”“护兵”们也被“管教”得很有礼貌,老太太的胆子慢慢壮起来了。

这时老太太向我叙述起他这一辈子最光荣的遭遇:只要一说话,左权将军总先叫她一句老太太。有一次,还亲手递给他孙子两个蒸馍。她认为这是一件大事情,因为左权将军是个省吃俭用的人,她曾看见一个“护兵”倒掉半碗米饭,被左参谋长严厉地“训”了一顿……

“凭良心说,他是天下顶和气的人……”老太太再三重复着这句话。接着,她说:“这个人为着公家的事情可以7天7夜不睡觉。大前年夏天,场里晒麦子,半夜下起雨来,我们一家人都去抢场,他在房子里还看书呢……他叫他的“护兵”去帮助我……”

左权将军牺牲的消息传到王家峪,据老太太的儿媳说,她的婆婆足足哭了三顿。他甚至公然埋怨“老天爷”,“为什么这样的人还会活不长呢?”


战火中的抗日模范县——武乡       (2)

某天傍晚,汉广村的民兵们住在一个快要流干了的小溪旁,闲话1940年的三次反“扫荡”,有一个坚持说他曾看见过左权将军----骑着一匹高头洋马,身上挎着八支枪,左右指挥军队作战。他说:“敌人离村子五里路,他才走的,真是个厉害人。听说朱总司令身上才有九支枪……”

我心中暗自好笑,他们哪里来的这八支枪九支枪的传说。他们还说了许多更天真的话,例如过雪山的时候,雪总有两三丈深,左权将军陷进雪里,一跳就跳出来了……。

今年4月中旬,我因事到了关家垴,很想凭吊一下这个歼敌800的新战地。一个40岁左右的老乡自愿担任我的向导,他是参加过那次战役的。他领我到村南一块狭仄开旷的高地上,指着村北的小山坡说:“敌人就在那上面,我们的队伍要冲锋,必得经过这里。他们就是让我带路。当然,我那时有些怕,不过连长说:老乡,你怕什么?副总司令和左权参谋长就在南坡上,他们指挥总没有错的。我一听,对呀。连长拉着我的手,三步两步,就飞过去了,没有一个人受伤。这回我亲眼看见了总参谋长。听说有他在,人们就都不怕了。”

老乡的话大概有些夸张。我后来和他细谈,他实在有些汉广那“八支枪”的心里,他们的想法都是同样天真的。

我还听到河西沟一个老太太讲过几段有趣的故事。她说,这是一个到索堡送公粮的老乡告诉她的:左权将军现在住在一个美丽的山坡上,房子盖的非常好。其实,左权将军并没有死,他只是累极了,要休息一下。他可以活到日本打出去的那一天,再升天堂。他现在还不断的工作,有什么事情,就给别人托梦。有一个老头儿就在墓旁看见过他……

当然,这是一个假故事,但是它种在淳朴的人们的心里,却是真的。


———《新华日报》华北版 1943年7月7日,五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