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會對什麼都不感興趣?

為什麼會對什麼都不感興趣


很多人大抵都明白:好的生活是什麼樣的?


要有一個大目標,再分拆成一個個小目標,每天朝著目標前進,看著自己的進步和成長,轉化為成就感和動力 —— 對不對?


但問題就在於:對許多人而言,他們知道要有目標,但就是感覺對一切事物都提不起興趣,沒有動力,怎麼辦?


這個問題,在這幾年裡,不同的人身上,反反覆覆地聽到。


有趣的是,不僅僅是剛畢業兩三年的年輕人,許多30歲前後的人,其實也有同樣的困擾。


比如,在一線城市裡打拼,收入還行,但每天996,下了班身心俱疲。


也想過要有自己的生活,卻一直缺乏動力,週末就是看劇癱倒、打發時間,接著開始新一週的循環。


或者,在三線小城市裡,守著一個無聊且清閒的崗位,衣食無憂,但生活也一成不變,平淡單調。


想著要有一些變化,但又限於身邊的圈子,不知道從何著手。


再如,奮鬥到30來歲,成家立業,孩子也過了需要人帶的階段,想重新開始自己的事業,卻發現找不到方向,餬口不難,但卻不知道自己究竟喜歡什麼、想做什麼……


很多時候,我們缺的也許不是持續前進的動力,而且從0到1這輕輕的一步。


那麼,該如何找到感興趣的方向,從零開始邁出第一步呢?


快樂感是大腦對我們積極行為的獎賞,比如學到新東西、達成新成就、體驗新事物、攻克一個難題....


無聊感是大腦對我們消極行為的懲罰,比如一直髮呆、過度的睡覺、長時間的看電視....


當你做過多消極行為,即被動娛樂的時候,大腦就會對我們進行懲罰,讓我們感到無聊、空虛、焦慮。


因此,快樂感這種好東西,並不容易得到,睡大覺、刷美劇,天生就不會讓你每天感到很快樂。


要做有一定體力和腦力參與的娛樂,大腦才會對我們進行獎勵,讓我們獲得更多的快樂。


做難的事不僅是你進步的最好時候,也是你獲得快樂最多的時候。


如果你喜歡打籃球,你會經常練習投籃,練習的時間越長,你的投籃命中率越高,你就會越快樂,為什麼?


因為難啊,因為需要不斷的調動你的體力和腦力。


如果上帝突然賦予你一種能力,讓你無論怎麼投籃都能進,閉著眼睛投都能進,你還能在這個運動中得到快樂麼?


太容易了反而讓你覺得沒勁,因為這種成功並不是你耗費體力和腦力訓練得來的。


很多人有種個誤解:這世界上存在著成千上萬種活動,我要做的是從裡面找到我感興趣的事情,然後再去做。


這是一種誤區。你對某種事物的興趣,並不是生來就有的,而是在接觸和深入的過程中,慢慢產生的。


很多人認為:我們是因為喜歡一件事物,然後才擅長它。其實不是的。


大多數時候,我們是因為恰好擅長一件事物,得到內在和外在的肯定,才會喜歡上它。


只不過因為這個過程不知不覺、潛移默化,我們很難察覺到罷了。


那有沒有什麼方法能夠獲得快樂呢?

人類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最重要的器官是什麼?


是用來改造環境的手。我們身上所有的器官裡面,手所對應的大腦神經元是最豐富的。


一方面,大腦可以對手部下達各種指令,讓每一塊細微的肌肉作出極其精細的動作;另一方面,手部的觸覺是最敏感的,可以獲取極其微弱的信息,再傳遞給大腦。


因此,動手,是鍛鍊和激活大腦非常有效的做法。


它可以引起大腦更強烈的反應。


為什麼生活如此便利,仍然有人喜歡動手去做東西?


為什麼會對什麼都不感興趣?


就是因為,動手做一些事情,能夠帶來充盈的樂趣和成就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