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慈洗冤24】大宋提刑官宋慈 如何把蒼蠅當作刑偵助手的呢?

【宋慈洗冤24】大宋提刑官宋慈 如何把蒼蠅當作刑偵助手的呢?

宋慈在《洗冤集錄》裡,記載了一個案子。案情是這樣的:一次,一個人被殺死在路邊。屍檢以後,縣令認為是遭遇搶劫,然後被殺,搶劫犯也不知去向。然後,他把驗屍報告和判案材料等具呈上報。

宋慈在審查的時候,發現了兩個疑點:其一,材料中說被殺者“沿身衣物俱在”,也就是財物、衣物無損的意思。既然是搶劫,罪犯一定會拿走財物,也會在被害人身上翻檢,那麼,他的財物、衣物怎麼會“無損”呢?其二,驗屍報告中說被殺者“遍身鐮刀斫傷十餘處”,也就是他被砍了十多刀。搶劫犯只是為了搶奪財物,如果被搶者反抗,他只要把人殺死即可,有必要砍那麼多刀嗎?所以這個案子判的一定有問題!

【宋慈洗冤24】大宋提刑官宋慈 如何把蒼蠅當作刑偵助手的呢?

那麼,這是一件什麼性質的案件呢?宋慈說:“今物在傷多,非冤仇而何?”罪犯沒有搶奪財物,而是砍了死者很多刀,這是為了洩憤,因此一定是仇殺。死者和誰有仇呢?宋慈就找來死者的妻子,問她:“你丈夫平素裡與什麼人結下過冤仇嗎?”

婦人回答說:“我丈夫平素為人很好,並沒有和什麼人結怨。”

“你再想想。”

那婦人說:“我想起來了。前幾天,某甲來借錢,但是這個人信譽不好,所以我丈夫沒有借給他。那個人很生氣,說過幾天一定要借給他,否則會怎樣怎樣。這只是吵吵架而已,應該不算結怨吧。”

宋慈心裡有數了,他叫人暗地裡對某甲進行了調查。

可是怎麼抓住兇嫌呢?宋慈陷入沉思。就在這個時候,一隻蒼蠅飛了過來,落在案几上。宋慈盯著蒼蠅,突然有了主意。他派出眾差役,四下裡分頭貼出告示:死者系鐮刀所殺。凡屬附近居民,一律要將家中所有鐮刀送交官府檢驗。如有隱匿者,必是殺人賊。

不久,居民們的鐮刀送繳上來,有七八十把。宋慈叫人在鐮刀上做了記號,然後排擺開來,放在官府門前的空場上。

這時,正值盛夏,烈日當空,酷熱難熬。聽說官府在判案子,檢驗鐮刀,人們紛紛前來,都要看看這位提點刑獄到底是怎樣破案的。連蒼蠅也嗡嗡地來趕熱鬧,不過很奇怪,這些蒼蠅並沒有到處亂飛,而是齊齊地聚到空場上的一把鐮刀上。

【宋慈洗冤24】大宋提刑官宋慈 如何把蒼蠅當作刑偵助手的呢?

宋慈就問這把鐮刀是誰的。從人群中擠出一人,正是某甲,他應聲說:“是小民的。”宋慈喝令左右把他拿下。某甲高稱冤枉:“清平世界,蕩蕩乾坤,大人您憑什麼要濫抓無辜?”

宋慈指著那把鐮刀,對某甲說:“殺人者正是你這刁民。別人的鐮刀上都沒有蒼蠅,只有你的鐮刀上有。這是因為你殺了人,然後把刀上的血跡洗去,但是刀上的血腥氣還在,所以才會招來很多蒼蠅。至於殺人動機嗎,是你借錢不得,心存怨恨。如今鐵證如山,你還有什麼可抵賴的?”

某甲無言以對,只有“叩首服罪”。

這個案子宋慈破得很漂亮,“左右環視者失聲歎服”,就他自己也很得意,所以就寫進《洗冤集錄》裡了。

蒼蠅的嗅覺非常靈敏。因為在它的觸角上分佈著嗅覺感受器,每個感受器都是一個小空腔,與外界相通,含有感覺神經元樹突的嗅覺杆突入腔中,每個小腔含有上百個神經細胞。這樣,即便是距離極其微小的氣味分子,尤其是腥臭味,蒼蠅都能“聞到”,據說它在動物死亡10分鐘內就會趕到現場。當一隻蒼蠅吸吮腥味後,就會放出一種招引同類的特殊氣味,別的蒼蠅就會群集而至,越聚越多,這就是俗語“蒼蠅見血”一詞的由來。因此,蒼蠅被譽為“死亡現場第一見證人”和“刑事警察的探案嚮導”。

【宋慈洗冤24】大宋提刑官宋慈 如何把蒼蠅當作刑偵助手的呢?

在那個時代,人們當然還沒有這樣的科學認識。宋慈也只是憑藉經驗,知道蒼蠅嗜血逐臭的特點,才利用蒼蠅巧破了奇案。不過,我們也能從中感受到古人的探索和創新的精神。宋慈這些法醫前輩們,把生活中的經驗積累起來,篳路襤褸,開闢出一條嶄新的斷案思路。而宋慈在《洗冤集錄》上的記載,也為後世偵破相關案件指明瞭方向。

我們來看發生在清代的一個案子。

有一次,一個商人在自己家的床上被殺。現場鮮血四濺,一片狼藉,令人毛骨悚然。殺人是大案,縣令嚴令捕快緝拿兇手,但是兇手始終沒找著。縣令生氣了,後果很嚴重,他把捕快們打了板子,限期破案。捕快無奈,只好像無頭蒼蠅一樣四處找尋;人手不夠,還返聘了一位已經退休的捕快來幫忙。

一天,大家忙累了,坐在河邊的茶館喝茶。這時,一隻小船劃了過來,船上曬了一床被子,被子是綢緞面的,一大群蒼蠅圍著被子亂飛。老捕快馬上放下茶碗,對大家說:“罪犯就在船上,趕快去抓!”眾捕快都有點莫名其妙,但是縣令的板子厲害,既然能抓一個糊差事,何樂而不為?於是一擁而上,把船伕逮住,送到府衙。誰知這船伕到了大堂,不待動刑,立馬認罪,承認是自己殺了人。

【宋慈洗冤24】大宋提刑官宋慈 如何把蒼蠅當作刑偵助手的呢?

案件成功告破,有人就問老捕快:“您怎麼知道這個船伕就是罪犯呢?”

老捕快說:“我也不能肯定。”

“那您為什麼讓大家夥兒去抓他呢?”

“是這樣的,”老捕快解釋說,“我勘驗過現場,發現死者是在睡覺的時候被殺的。但是現場沒有被子,這讓我很奇怪,哪有睡覺不蓋被子的?那個船伕曬的被子是綢緞面的,一個貧窮的船伕,怎麼用得起綢緞呢?這是第一個疑點。我又看見一群蒼蠅圍著被子飛,一定是被子有血腥氣,雖然被子上的血被洗乾淨了,但是蒼蠅還是能聞到,這是第二個疑點。有了這兩個疑點,加上現場勘驗的情況,我初步斷定:這人一定和兇殺案有關係。”

我們可以看到,通過《洗冤集錄》,後人已經很明確地把蒼蠅作為刑偵助手了。宋慈這位“法醫鼻祖”也許還沒有意識到,他還開創了法醫學的一門分支學科——法醫昆蟲學。我們由此可見中國古代法醫學的精深與博大。

不過,我們也不能把古代法醫學看的太高,它還存在一些不足。例如,由於傳統觀念的影響,宋慈還只能進行屍體體表的檢驗,不能解剖屍體。我們知道,要在體表看到傷痕,有時候是很困難的。

那麼,這個難題能難倒宋慈嗎?

我們來看一個案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