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棗讀書:讀書,能給孩子帶來什麼?

讓孩子閱讀的意義在哪裡?這個問題也許應該放在最前面提出,但因為“閱讀有好處”基本是共識,我們擱置了它。可事實上,人們所期待閱讀能帶來的好處和它真正能起到的效果經常並不一致。

閱讀能提高成績嗎?

閱讀能提高成績嗎?對於大部分的學生或家長,這一定是最迫切想知道的問題。事實上,即便在圖書資源已經頗為豐富的學校,《小學生作文400字》等作文輔導書也始終佔據著借閱排行榜的前幾名。所以很多孩子讀書的目的,就是希望它能直接解決學習中的困難,迅速提升學習成績。

其中,與閱讀關聯最緊密的就是語文成績。對於語文學科來說,閱讀和作文始終是重中之重,而寫作能力又必然建立在閱讀帶來的積累之上。

青棗讀書:讀書,能給孩子帶來什麼?

其次,閱讀能力在更廣的意義上是最基礎的學習能力之一。一些稍顯極端的情況下,有一部分小學生之所以在低年級時考試成績很差,是因為“考試題都看不懂”。長遠來看,學習各個科目,乃至於各種新知識、新技能,也都需要足夠的閱讀能力作為保障。

但是,如果將提高學習成績作為閱讀的主要目標,造成的問題也許比收穫還多。尤其是在小學階段正是閱讀習慣養成的關鍵時期,只有讓孩子們充分感受到閱讀帶來的新鮮和快樂,而不是早早地為他們設立目標,相反則會產生牴觸的情緒。舉例說,讀書之後寫讀後感,是每一個學生都有過的經歷,一旦帶著“讀後感怎麼寫”的考慮讀書,學生就會覺得反感,能感受和吸收的知識反而變少了。

閱讀能改善性格和人際關係?

在我們以往的傳統教育中,授課教師作為一名管理者,起到的主要作用是約束和震懾學生,很多老師甚至希望學生能夠怕自己,這樣他們才能更規矩,更遵守紀律。但在教學之外“另起爐灶”的閱讀中,孩子發現自己的表達可以更自由,師生關係也有了更豐富的表現,親子關係不也是如此嗎?

在閱讀中,讀一本書不僅僅是為了教育孩子,也是讓孩子的情感有抒發的通道;不管是師生一起閱讀學習,還是父母與孩子的親子閱讀,閱讀最重要的未必是讀了什麼,重要的是孩子和我們之間彼此交流陪伴的時間和情感溝通。

青棗讀書:讀書,能給孩子帶來什麼?

孩子的成長,好的教育,都應該包含多個方面,優質的閱讀對於提升寫作能力,人文素養,科學素養乃至於情感能力的作用都是不容小覷的。

自古以來,改變社會的,促進社會大踏步前進的都是一些飽讀詩書的人,因為他們能夠敏銳的認識到社會發展的方向,也因為他們有過人的堅強意志力,更可能的是因為他們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不僅是為了自己更為了天下蒼生,因為他們看得更遠更深邃。所以,家長是否需要調整我們自己的教育觀呢?因為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引導孩子,將他們引向更遠、更好的未來。

孩子,教育,讀書,不求所得,因為所得流淌在未來的時光裡,乍看之下,好像讀書能即時變現出來的很少,實則在讀書的過程中,它已經開始隨著時間慢慢地融於小讀者們的血液中,深入到他們的氣質裡,更體現在生活中他們的一言一行裡。

(關注“青棗讀書”領取《VIP1對8閱讀能力訓練》體驗課,微信ID:qingzaodushu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