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帶貨賦能脫貧攻堅:小小手機屏,連起大市場

置身雲霧繚繞的山間,打開手中的“空氣罐頭”,深吸一口氣。日前,連山空氣成了清遠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縣長馮紅雲在線“吆喝”的“新貨”,她在網絡平臺發佈的相關視頻單日播放量超20萬。

在英德市英城街道長嶺村,鄉村新聞官肖立鑫用直播的方式打響一場“冬瓜保衛戰”。同時,更多的清遠農村電商人、青年企業家也走向田間地頭,通過小小一塊屏幕,在特殊時期助力各類農產品“線上狂奔”。

直播帶貨賦能脫貧攻堅:小小手機屏,連起大市場

直播帶貨,正在清遠迸發出鄉村發展新動能。梁素雅 攝

粵北大地,春潮湧動,萬物皆可“播”。當下,直播帶貨成為助農新的風口。與過去“小打小鬧”嚐鮮式帶貨不同,政府開始入場直播領域、“直播+公益”助農新模式日漸成熟……直播帶貨這一喜聞樂見的新事物,正在清遠這座粵北農業大市迸發出力量,“攪動”起鄉村發展的一池春水。

幹部化身主播

當好“人民的服務員”

疫情發生以來,不少基層幹部與直播帶貨碰撞出新的火花。

作為一名新晉“網紅”,馮紅雲的直播帶貨之路始於今年1月。春運首日,廣州白雲國際機場,身著壯族傳統服飾的馮紅雲為連山大米和蜜薯代言,直播過程中金句頻出,短短半天時間內便吸引了超30萬網友“圍觀”。

對於直播首秀取得的反響,馮紅雲坦言感到意外,“第一次感受到網絡傳播的強大。”在隨後上演的一系列直播帶貨活動中,她接連取得1小時內7噸連山大米被搶購一空、3天售出春橘4萬斤等“帶貨戰績”。儘管被旁人評價“很有天分”,馮紅雲卻表示自己做直播帶貨是為了連山的百姓,“當好‘人民的服務員’”。

200公里外,英德市副市長羅偉權也走進直播間,向廣大網友推介英德紅茶。作為分管英德市農村、農業和扶貧工作的副市長,羅偉權沒有事先準備腳本,談起紅茶早已熟稔於心。10餘分鐘的直播,銷售英德紅茶553份,銷售額達25822元。“這次嘗試很有意義,可以引導更多茶企轉變銷售思維方式,通過線上直播打開新銷路和新市場。”羅偉權說。

“很多農戶對電商有畏難心理,市縣長直播則能夠增強他們的信心,尤其推動沒有電商經驗的農戶‘觸網’。”業內人士認為,地方領導站臺的另一個作用還在於,對於沒有早期口碑積累的店鋪,將幫助他們短期內觸達大量消費者,幫助店鋪完成快速啟動。不過,實現電商轉型的啟動只是邁出第一步,直播帶貨的下半場競爭,對供應鏈建設提出更實質性的要求。

“這幾天突然成為了‘帶貨網紅’,也面臨著農產品發貨的問題,感受更加深刻。”馮紅雲坦言,目前網絡銷售最大的瓶頸,就是物流貴的問題。她透露,連山接下來將對農產品物流問題進行研究,並出臺相關的扶持政策。

利用流量帶貨

打造一站式服務平臺

“當天晚上我是不用睡覺的,接了三四十個電話,全都是諮詢冬瓜的。”2月的一天,因為一場直播帶貨,肖立鑫的電話被“打爆”。

獲悉長嶺村冬瓜出現大面積滯銷後,肖立鑫第一時間趕到田間,拍攝了冬瓜的圖片和視頻,發佈在各大網絡平臺上,並聯系新聞媒體記者進行報道。他很快便收到購買冬瓜的詢問電話,清遠市農業農村局也向他提供了不少公司飯堂的聯繫方式。

數日後,“保供·穩價·安心”清遠滯銷農產品推介活動團隊走進長嶺村,肖立鑫再次發揮鄉村新聞官的播報技能,利用自身流量為農戶帶貨,不僅向網友展示田間地頭的長冬瓜,更帶領網友“雲”品嚐冬瓜盅、冬瓜燜鴨等特色美食,架起農戶與網民間的“產銷橋樑”。

90公里外,在清新區石潭鎮水西村,鄉村新聞官劉逢明用鏡頭記錄鄉村日常。“我想把家鄉的山水、文化和農產品都宣傳出去。”2016年,劉逢明回到家鄉水西村,投身鄉村建設。山清水秀、物產豐富,水西村有得天獨厚的自然優勢,但村莊推廣仍然難以突破地域桎梏。

短視頻成為水西村“走出粵北”的一個契機。

2018年10月,“快手大學”落地清遠,旨在培養社交電商、短視頻宣傳方面人才,推動鄉村振興和產業發展。作為清遠首批鄉村新聞官,劉逢明赴北京快手總部參加直播培訓,“再上一次大學”。通過劉逢明的鏡頭,水西村提高了不少曝光度,一年以來客流量增加了40%。

直播帶貨賦能脫貧攻堅:小小手機屏,連起大市場

鄉村新聞官劉逢明表示,直播間可免費為村民提供產品質檢、包裝推廣、物流運輸等一站式服務。梁素雅 攝

如今作為一名“帶貨網紅”,劉逢明感到直播帶貨僅僅有流量是不夠的,形成完整的產業鏈才能真正打通農產品“上行”路。“我們正在打造一個鄉村新聞官直播間,聯動多方力量,為村民提供更全面的電商服務。”劉逢明透露,直播間可免費為村民提供產品質檢服務、包裝推廣、物流運輸等一站式服務。

多方聯動聚力

搭起愛心助農橋

“是時候發揮各位網友的光和熱了,組團去買青棗的有嗎?”2月中旬,一則關於雷神山援建者曾月雄家中青棗滯銷的消息,在清遠人的朋友圈中傳播開來,市民紛紛表示“要組團購買青棗”。

得知滯銷情況後,佛岡電商協會秘書長朱翠娟,當日趕往位於佛岡縣水頭鎮的曾月雄家中,只見大批青棗已經在打包裝箱。她在現場瞭解青棗的品質以及包裝情況,全程由團隊進行直播,“網友都在詢問購買,很支持佛岡農產品。”經佛岡電商協會協調,青棗當日上架電商平臺,並享受到一定的物流運費優惠。短短2天內,雷神山援建者家中1.5萬斤滯銷青棗基本銷售完畢。

佛岡縣龍山鎮從化圍村也一度面臨同樣的困境,當地扶貧產業項目惟德農業產業基地出現5萬斤上海青滯銷。佛岡縣電子商務協會、物流公司、農業企業以及志願者團隊等多方聯動,打通採摘、包裝、銷售、物流配送全鏈條,通過線上直播帶貨,線下聯動超市、社區團購等方式,助力農產品實現產銷對接。

而在位於清城區的廣清農業眾創空間展示營銷中心,清遠市尋鄉記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則聯合本地新聞媒體多次開展直播帶貨,宣傳推廣聖女果、紅心芭樂、連山臘味等農副產品;還邀請電商領域專家走進直播間,開展農產品社群運營技巧等公益課程。

隨著一場場直播帶貨活動落地,愛心正在清遠傳遞。疫情發生以來,清遠市相關職能部門、行業協會、愛心企業以及廣大市民積極行動,多方之力共同助推農產品“上行”。據統計,疫情期間,全市平均每日投遞超過1.5萬個農產品快遞包裹出省、出城,每日超過45噸的清遠農產品通過快遞平臺走向其他城市居民餐桌。

縱深

物流貴亟待破解

農產品如何“出山”?

“直播帶貨背後離不開農產品供應鏈物流的支持,現在網絡銷售最大的瓶頸,就是物流貴的問題。”

近日來,在為村民直播帶貨的過程中,清遠連山“網紅縣長”馮紅雲摸索出了一些門道,也發現了一些問題。

地處粵北山區,物流體系建設是連山開展農村電商必須面對的考題。近年來清遠市積極推進電子商務與物流快遞協同發展,建立起“市—縣—鎮—村”四級物流配送網絡,但物流運輸成本仍然較高。在馮紅雲看來,這一問題不僅存在於連山這類山區地方,在全省範圍內都具有普遍性。“廣西農產品有物流補貼,福建柚子有專項的物流補貼,而廣東大多數農產品缺少相應的補貼政策,造成全省農產品互聯網營銷成本較高,缺乏優勢,競爭力下降。”

直播帶貨賦能脫貧攻堅:小小手機屏,連起大市場

近年來清遠市積極推進電子商務與物流快遞協同發展,建立起“市-縣-鎮-村”四級物流配送網絡。梁素雅 攝

作為廣東省人大代表,馮紅雲在今年省“兩會”期間,提交了《關於做好廣東農產品短視頻直播電商供應鏈物流的建議》。在這份議案中,她建議省委、省政府出臺廣東農產品專項互聯網物流補貼,尤其是少數民族地區農產品的物流補貼,鼓勵農產品通過網絡平臺銷售。

今年的省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要加快發展農村電商,完善農產品冷鏈物流體系,拓展特色農產品銷售渠道,支持優質工業品下鄉。對此馮紅雲感到相當激動,“這對我們連山是一個福音”。

“接下來縣裡要對農產品物流問題進行研究,出臺相關扶持政策。”馮紅雲表示,連山還要加大補齊冷鏈運輸短板,助力農產品“鮮”行。

【來源】南方日報

【記者】蘇晨

【作者】 蘇晨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