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眉吐氣 創造歷史!百年之後 大國重器重新起航



揚眉吐氣 創造歷史!百年之後 大國重器重新起航


擁有海洋,就擁有世界。


失去海洋,就失去一切。


16世紀西班牙、17世紀荷蘭、18、19世紀的英國,以及20世紀美國,相繼稱霸全球,靠的就是恐怖的海上力量,絕對的海軍優勢。


跟同時代相比,他們擁有的戰艦佔世界大國的一半以上,海軍軍費開支佔世界總開支的一半以上。


揚眉吐氣 創造歷史!百年之後 大國重器重新起航


過去500年,就是一部海洋爭奪史,要想擁有全球,必須得先征服海洋。


失去世界,也從海軍衰敗開始,甚至一場經典海戰,就能完成大國更替。


中華民族,歷史非常悠久,也創造了燦爛的農耕文明,全部智慧都獻給了陸地,海權意識覺醒很晚,海上力量一直非常落後。


我們因此受盡了委屈!


揚眉吐氣 創造歷史!百年之後 大國重器重新起航

百年之後 終於揚眉吐氣!


1888年12月17日,北洋水師在山東威海衛劉公島成立。


13年籌劃,耗費4000萬兩銀子,軍艦總數25艘,輔助軍艦艇50艘,運輸船30艘,官兵4000多人。


耗費大量錢財,耗費大量心血,從國外進口軍艦,甚至還專門創建了水師學堂。


當時國際環境,風起雲湧,中國近代這支海軍,被寄予了很大希望。


1894年-1895年,中日甲午戰爭爆發,豐島海戰、黃海海戰、威海衛海戰,三場海戰,北洋水師全軍覆沒。


北洋水師11名管代,有7名戰亡,4000多名官兵,3000多名葬身海疆。總指揮鄧世昌,生氣大旗,吸引火力,最後駕駛致遠艦,開足馬力,與日艦吉野號同歸於盡。


揚眉吐氣 創造歷史!百年之後 大國重器重新起航


甲午戰爭失敗後,清政府被迫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賠款白銀2.6億兩,割讓包括臺灣在內的大片國土。


原以為,中國近代這第一支海軍,能夠一改過往,讓我們從此走向海洋。


事與願違。


新中國成立後,一窮二白,海軍更是要啥沒啥。


1950年3月17日,剛剛上任的蕭勁光,登上北洋水師舊址劉公島,視察海防建設,還得向當地漁民租用漁船。


當時漁民都感到非常困惑,堂堂海軍軍官竟然要租用漁船視察山東劉公島。


1980年,“中國現代海軍之父”劉華清,人生第一次,登上美國航母。


美方也故意刁難將軍,以保密為由,不讓碰這不讓碰那。為了看得更清楚些,將軍不得不踮起腳尖,身體前傾,眼神裡滿是渴望和期盼。


堂堂大國將領,看得讓人心疼。


揚眉吐氣 創造歷史!百年之後 大國重器重新起航


我們擁有1.8萬千米海岸線,島嶼岸線長度14000多公里,內海和邊海水域面積470多萬平方公里,分佈7600多個大小島嶼。


我們需要強大的海軍,來保護廣闊的海疆,來保護我們的國際貿易,不讓我們的漁民受委屈,不讓我們的貨船受欺負。


2002年,我們購買的前蘇聯瓦良格號巡洋艦,經歷百般阻撓,漂洋15200海里,歷時5年,終於抵達大連港。


10年後,也就是2012年,遼寧艦改造完成,交付海軍正式服役。


從近海到遠海,從單艦到編隊,中國航母正式起航,浩浩蕩蕩衝破第一島鏈,打破封鎖,局座張召忠面對鏡頭當場熱淚盈眶。


2019年12月17日,萬眾矚目,我們再次創造歷史!


在海南三亞,我國首艘國產航母正式入列,舷號17,名為“山東艦”。


1888年12月17日,2019年12月17日,舷號17,“山東艦”。


這一切都不是巧合,而是跨越131年時空和歷史,幾代海軍努力的象徵。


國產航母,有了第一艘,就相當於有了無數艘,後面造不造,造幾艘,完全可以根據實際需求來決定,中國海軍再也不必墊腳羨慕別國航母了。


航空母艦,國之重器,定海神針,我們終於揚眉吐氣!


揚眉吐氣 創造歷史!百年之後 大國重器重新起航

水滿則溢!一滴水 催生整片森林!


財經從業者,為什麼要關注國產航母,關注軍工科技呢?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當今經濟發展,產業發展,基本上都得靠技術進步,而軍工科技是全世界最頂級的技術。


軍工科技,都是不計成本,攻克技術難關,任何一家民營企業都不會這麼做。


因此,軍工科技一直是最前沿,最先進的技術,是一個國家最頂尖的技術體現,遠遠領先民用科技。


全球各國,先進的軍工技術都是自主研發,相互封鎖。有錢都沒用,想買,都不知道去哪裡買!


看看我們的航母:


航空母艦是造船業皇冠上的明珠,它的建造是一個系統性工程,非常複雜和精密,需要掌握和突破的關鍵技術非常多。


揚眉吐氣 創造歷史!百年之後 大國重器重新起航


航母的艦體設計、龍門吊製造、鋼板鍛造與焊接、艦載機適配、螺旋槳加工和阻攔索製造等等,每個都需要最頂尖、最精密的技術,否則就會半路拋錨,法國戴高樂號航母就因螺旋槳技術有瑕疵出現過事故。


就連看起來最平常的航母甲板,技術要求也非常高。


航母甲板,最主要用途之一就是,承擔幾十架艦載機的起飛和降落。這些艦載機起飛時,屁股後面噴出的尾焰溫度能高達上千度,降落時又帶來巨大摩擦力和衝擊力,還得抗海上的高鹽高溼氣候,一般材料根本不行。


我們用的是一種非常特殊的鋼材,厚度只有五六十毫米,這種技術全世界只有極少數國家掌握,我們也是2013年才研發出來。


科技發展、技術儲備,就像往碗裡倒水,水多了一定會往外流,而且必須創造條件,讓水往外流。


典型的反面案例就是,前蘇聯。


揚眉吐氣 創造歷史!百年之後 大國重器重新起航


相當長一段時期內,前蘇聯的軍事科技工業與美國並駕齊驅,經濟實力也與美國相差無幾。現在,俄羅斯經濟總量,就跟我們一個廣東省差不多。


教訓是,沒有好好利用軍事科技,絕大多數軍事科技都能轉為民用,絕大多數軍事科技都能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


軍工科技外溢,途徑也非常清晰:


要麼是,這些技術對軍事來說,已經過時很久了,不再需要它了,就開放給民用。


要麼是,軍事技術人員,脫密之後,到民企做研發,實現其他技術突破。


水滿則溢,流到碗外的點滴之水,就會產生巨大影響,推動經濟不斷前進,甚至改變了世界,比如:


互聯網技術,最初就是DARPA開發的ARPANET,使其能夠用作通訊網絡,還催生了至今沿用的TCP/IP。


計算機技術,最早也是用來計算導彈軌跡的。


GDP導航技術,最早也是應用到軍事領域,後來大家開車都離不開它了。


數碼攝影技術,最早是美國軍用衛星的技術,顛覆了整個影視行業。


其他還有微波爐、天氣預報、無人機等等。


每一項技術外溢,都是社會經濟的巨大機遇,顛覆我們的經濟和產業。


揚眉吐氣 創造歷史!百年之後 大國重器重新起航

降維打擊!最深刻質變 釋放巨大經濟紅利!


軍工對社會經濟的影響,還不只是“純知識外溢”,還有物化外溢,影響上下游產業鏈,提的最多的就是,軍民融合。


這也是當前各國競爭的重點。為什麼?


軍工技術,大家都非常先進,也都遠超過民間科技。關鍵看,誰融合的好,既能保持軍事優先,又能推動經濟發展,那麼誰的經濟和整體科技實力就會高出一大截,誰也就能在未來競爭中取勝。


美國最重視這個戰略,其軍民融合經歷三個階段,冷戰作為分界線:


冷戰前,美國軍工生產採用國有為主、民營配套的形式;


冷戰時期,軍工產業需求旺盛,軍民融合早期嘗試,美國根據“先軍後民、以軍帶民”的政策建立了“軍民分離” 的國防採辦制度;


冷戰結束後,軍民融合正式開展,美國國家戰略轉向經濟建設,國防開支大幅削減,軍工行業產能嚴重過剩。


2014年,國際形勢發生新變化,美國又推出新的軍民融合戰略“抵消戰略”,加速商業融入創新生態,充分調動外部資源。


據SIPRI統計數據,2016年美國軍工企業軍品收入佔其總收入比例為35.7%,而民品收入佔比64.3%;2007年以來,美國主要軍工企業的民品總收入佔比超過60%,民品收入成為軍工企業的重要收入支撐。


跟美國一樣,中國也非常重視軍民融合。


第一批大浪潮就是20世紀80年代,國家戰略重點轉向經濟建設為中心,開始朝經濟發展方向靠。


揚眉吐氣 創造歷史!百年之後 大國重器重新起航


當時非常粗放,而且又是降維打擊,以前造坦克大炮的,現在造自行車、縫紉機、電風扇,小菜一碟。


當時最先進的軍工電子工業,造彩電也是毫不費勁,長虹就是當時軍民融合的典型代表。


1992年,長虹彩電在國內行業中首家銷售突破100萬臺;1997年,長虹第1000萬臺彩電下線,成為國內首家電視機產量突破千萬的企業,一舉成為中國“彩電大王”。


軍民融合甚至改變了後來全球的白電行業,一舉雄霸全球。


目前,我國軍民融合即將迎來最深的一場質變,遠比當年更徹底。


這也意味著,釋放出的經濟紅利,以及對產業的影響,遠超當年。


2015年3月12日,我國第一次明確提出:“把軍民融合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領域、高效益的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格局。”


此後,軍民融合不斷出現國家重大文件上,比如2016年1月18日的《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2016年5月的《關於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融合發展的意見》、《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融合發展“十三五”規劃》等等。


2017年1月22日,還專門成立了軍民融合發展委員會;2017年10月18日的最重大會議上,三處強調“軍民融合”。2018年3月2日,審議通過了《軍民融合發展戰略綱要》、《國家軍民融合創新示範區建設實施方案》等。


軍工科技是最先進的科技,通過外溢效應,會對產業帶來巨大影響。


國產航母,國之重器,裡面全是最先進的科技,這些都是潛在的經濟增長和產業機遇。


1888年12月17日到2019年12月17日,時隔131年,大國重器重新起航,大國經濟再次出發!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