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提刑官》頗感

近些天重溫《大宋提刑官》頗有感觸,遂憑藉稍許回憶,記錄些感慨。

整部劇中,出現的都是與人性的爭鬥,例如吳淼水的數次登場,滑稽之餘,讓人深思,這哪裡是官場規則所能作用得了的,這實際上是人性一次有一次的登場。

從宋老提刑官為了一件錯失案件,內疚到服毒自盡,並留下遺囑讓兒子宋慈永不踏進刑獄,到最後刁光鬥滿屋的罪證被大宋皇帝一火燒盡,宋慈無奈辭官隱退。我不認為這是一部可以單純從正義和罪惡角度去欣賞的劇,更是制度與人性的糾纏之劇,值得人細細思考,慢慢斟酌,這部劇重新觀看,曾一度放棄看完這部劇。

從同科進士孟良辰被殺,宋慈違背父親遺書下場,步入刑獄,開始傳奇的偵案生涯。每一個案件都展示著不同的奇遇,也讓人震驚之餘,為宋慈捏一把汗。

說實話,前期要不是他的岳父大人保他,我相信他不可能走到劇終,更不可能把他岳父絆倒。

老二案件中的自衛,不正是老好人中性格軟弱的部分嗎?明明是正常的,然而卻內疚到散盡家產,自殺謝罪,讓人不禁感嘆!其實有時候啊!感覺規則就是給那些善良的人定的,善良的人呀,總會去遵守,做錯事總會去內疚,而惡的人呀!總會不顧別人,投機取巧,做錯事別說內疚,道歉都是出於博取同情利益的工具。甚至利用這些規則去獲得資本,然後制定規則,奴役善良的人。

史文俊被冤屈入獄,這不正是正直的人常常犯的錯誤嗎?往往正直的人就要勇於說話,但是直言的人也常常擊中貪婪的人性的醜陋之處,又有何人敢於犧牲自己的利益,去攻擊這些人吶?人性才是時勢,就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在各個歷史的崩潰的階段,那些順應歷史潮流的起義之軍,其實都是順應人性。史文俊最後的翻臉不認人更是讓人唏噓,一個正直的人為了他的案件付出了“大義滅親”的正直,得與整個的利益集團作對,說白了那是面對人性,親情和貪婪,竟然就這樣被無視。

不能單純去思考人性帶來的善惡也不能單純思考善惡的人性。

如果縱容人性去博弈會出現何種結果?可想而知呀,人類總產出的價值是有限的,而“懶”是人們的共性,若是縱容下去出現的就是真正有產出的價值越來越少,真正“幹”的人越來越少,而“管”的人越來越多,真正的價值越來越多的被掌握在“管”的人手中,勢必會讓末端長期處於貧窮之下,讓人失去希望,從而從底層崩坍。

人的博弈需要規則,規則看似冷冰冰,但實則將人性規束在合理的範圍之內,別的項目可以讓人來管理,對其進行限制,可是人的限制吶!是人在管,就會出現問題,規則要嚴,人要互制,才能實現良好的循環。

一襲白衣翩翩歸來的少年,可不是說說那麼簡單,勢必會費力不討好,然而承受的有時人性呀,而人性這種東西是無論學歷、財富、年齡、高瘦都一樣的呀,真正的利益足以讓人衝鋒陷陣!正如《明朝那些事兒》的作者當年明月所說,我們從未超越古人,歷史正在披著外衣重新上演。

老老實實做人,踏踏實實做事,陌上花開,希望歸來如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