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過這個年,有多少人拼命回家?


為了過這個年,有多少人拼命回家?

拼命回家:形容有些人,單是回家,就拼盡了全力。

■文|孔如也

至正十九年(1353年),五月,山東、河東、河南、關中等處,蝗飛蔽天,人馬不能行,所落溝塹盡平。

十萬鐵騎,一騎千里,這是中國“摩托返鄉”大軍很真實的寫照。從天空看,尤其是在兩廣等地,他們密密麻麻,所經之處,風塵四起,像蝗蟲在遷徙。實際上也是,為了生存,自然選擇促使蝗蟲不斷遷徙,同樣是為了生存的農民工,各地資源配置的不均衡,使得他們更願意外出打工,每逢春節,他們又收拾行李,騎上摩托車,一路披荊斬棘,只為了和家人過一個團圓年。這個比喻可能有些不恰當,但二者的無奈和卑微,大抵相同。

把遷徙情形再具象一點:一輛三五千的二手摩托車,一對夫妻,一兩個小孩,在摩托車後座上綁著大包小包,也綁著鍋碗瓢盆,在臘月中後旬啟程,他們成群結隊,戴上頭盔、披上雨衣,在數百公里乃至數千公里的歸途中,風塵僕僕。每一輛“突突”在路上的摩托,都是我國摩托返鄉大軍的縮影。

這樣的場景每年都會在春運開始時如期上演,摩托返鄉也構成了中國春運一道獨特的“遷徙圖”,這一刻,成千上萬的遊子,心中都只有一個掛念——家。家裡有守望了他們一年的父母,可能還有見面叫一聲爸媽都會顯得生硬的孩子,那一輛輛返鄉路上的摩托車,載著風塵,載著掛念,載著他們一年的收成,也載著中國人對春節團圓的執念,向著家的方向,義無反顧。

這條遷徙之路充滿艱辛,路途遙遠,天寒地凍,許多人可能要騎行不止一天。一路上風吹雨打,即使道路充滿泥濘,他們前行的車輪也不會有絲毫停歇。

為了過這個年,有多少人拼命回家?

2013年2月4日,廣西梧州市藤縣路段,一對返鄉夫婦騎行在回家的路上。

灰頭土臉的摩托車,丈夫滿身泥水,蓬頭垢面,身上的衣服也已經辨別不出原本的顏色,眼鏡上蒙了一層土,身後的妻子斜著頭,望向前方,她身上的雨衣要乾淨一些,大部分的泥水都直接撲在了丈夫身上。

他們可能還會遇到更惡劣的天氣,但這些都不重要了。

他們是許多返鄉夫婦中的一員,也許他們很卑微,但在這一刻,在這條風雨兼程的路上,我們看到的還有平凡的婚姻中作為一個男人的擔當——為你遮風擋雨。

為了過這個年,有多少人拼命回家?

2011年1月19日,一對返鄉夫妻途徑浙江金華,丈夫為妻子檢查頭盔。

為了過這個年,有多少人拼命回家?

2012年, 一對返鄉夫妻在出發前相互檢查頭盔護具。

他們身上穿著厚厚的棉服,戴著頭盔,全副武裝,只為了安全係數能更高一些。

他們不像那些有自己的私家車或者早早就買好了火車票的人,別人都是皮包肉,他們卻是肉包皮。

在嚴寒的返鄉路上,他們彼此依靠,“我希望我們都能平安到家。”

這該是最樸實的愛情模樣。

為了過這個年,有多少人拼命回家?

一個孤零零的頭盔被甩在路上。

這是一個三岔路口,2013年,一對剛離開廣東、進入廣西的年輕夫婦,在G321國道上,與一輛泥頭車相撞,這一對年僅25左右的夫妻,離開了人世。

他們在4點鐘就摸黑起床,想在夜色降臨前趕到老家,和半年沒見、留在家裡1歲多的孩子一起吃一頓晚飯。

倘若不是歸心似箭,誰都希望他們回家的步伐慢一點、再慢一點,可半年都等了,最後一點時間,他們等不及了。

朦朧的夜色下,那一輛輛呼嘯而過的摩托車,都盼著歸家。

為了過這個年,有多少人拼命回家?

三岔路口,出事夫妻的哥哥和嫂子蹲在路邊,天災人禍,他們不時地失聲痛哭,想給家裡的老人打個報喪的電話,剛拿起電話就又放下。

本來是一起回家,他們就這樣去了,該怎麼跟家裡的老人交代?他們張不開這個嘴,他們不忍心家裡才剛一歲多的小孩,眼看著就能和父母團圓,卻迎來這樣一個噩耗。

但他們沒有辦法,只能眼睜睜地看著。

“他們就像螞蟻一樣向家湧去,去年的那名死者,一直到警察將屍體運走都沒有親人到場,誰也不認識他,生命如此卑微。”附近的路人這樣嘆息。

我們總在抱怨摩托車是馬路殺手,自殺的殺手。很多人也會問,為什麼他們願意騎摩托車回家而不願意買火車票或者汽車票回家?

最大的原因有兩個,買不起票或者捨不得買票;買不到票或者不知道怎麼買到票。

我前兩年坐K字打頭的火車回家時,在網上買到的都是站票,等到上車時,才發現買站票的可能要比買到坐票的,多很多。他們大都操著一口濃重的鄉音,揹著大大小小的麻袋,往過道上、座位底下一躺,在漫漫的鄉途中進入夢鄉。

有老頭在兩節車廂的中間,席地一坐,吧嗒吧嗒地抽著煙,聊著春運買票的故事。他們大多數人都不懂得互聯網買票,在火車站一排排幾個小時的隊也很難買到一張回家的票,前幾年黃牛盛行的時候,很多人都選擇加價委託黃牛。

對黃牛,他們又愛又恨。

摩托車對於他們而言,彷彿是一個更好的選擇,不用搶票,不用費太多的錢,哪怕老家是在山溝溝裡,也能從工廠一路開回去,而且,他們也不捨得把摩托車放在外地,這是他們一筆不小的“家產”。

出於安全角度考慮,騎摩托車回家,不是他們最好的選擇,但卻是最可行的選擇。

在這片土地上,最好的和最可行的選擇,很多人都只能考慮後者。

有返鄉者回答過他為什麼騎摩托車返鄉,答案非常簡單:窮。

為了過這個年,有多少人拼命回家?

當那一輛輛摩托車停靠在他們家門口,看到父母喜悅的臉龐,他們會鬆一口氣,卸下緊繃著的神經,他們不會說一路上是怎麼過來的,風餐或者露宿。

2017年,在廣東務工的貴州一對夫妻騎乘摩托車返鄉,第一天騎行了20個小時,途徑廣西柳州時,車隊停車休息,他們抓緊時間躺到了路中間的隔離桶上,補一會覺。

不放心行李,便把包裹放在自己胸口上。

你看,這天地這麼寬廣,心有歸處,何處不能安眠呢?

如果旅途過長,晚上的休息就是一個大問題。我曾住過一些小旅館,一間窄窄的房子裡,一張小床、一臺電視機,別無他物,我曾以為這就是很簡陋的住宿條件,直到我知道他們是怎麼過夜的。

為了過這個年,有多少人拼命回家?

幾對夫妻搭夥,租一間房子,幾張小床。這是2010年1月,在浙江瑞安打工的江西農民工,在中途休息的小旅館的場景,每人只需要15塊錢,就不必露宿街頭。

回家的路,幾多坎坷,每一個回家的旅人,臉上的疲倦是擋也擋不住的。

時間過得再快一點,過了今晚,他們離家就又近了一些。

為了過這個年,有多少人拼命回家?

2010年1月30日,返鄉途中,一個小孩在母親懷裡熟睡,母親也蹲在路邊小酣。

漫長的公路望不見盡頭。幸運的是,這個小孩有一個溫暖的懷抱,這個懷抱會護她一路周全。

孩子,你放心睡,一切有我。

為了過這個年,有多少人拼命回家?


為了過這個年,有多少人拼命回家?

一批批摩托返鄉大軍中,一些小小的返鄉人坐在摩托車的中間,大的把頭埋在父親背上,小的把頭埋進母親懷裡。

尚在襁褓中的孩子還好,可以在母親懷裡睡覺,大一點的孩子就不行了,坐在兩輪車上的他們,會時不時地被母親叮囑:不要睡覺。

既怕他們出意外摔下去,也怕他們凍著。

舟車勞頓之後,一旦進入休息區,小孩就忍不住打起了瞌睡。

為了過這個年,有多少人拼命回家?

2016年的梧州服務站,一個小孩坐在凳子上睡著了,他的母親用凍得通紅的手,端來一杯薑茶,想讓小孩暖暖身子。

如果有得選擇,哪個孩子的父母願意讓他們的孩子,受這一遭罪?

這一刻的心疼,是天下父母最大的心疼。

越來越多的人文關懷也注意到了這一群體,一些專門為摩托大軍開設的服務站,摩托返鄉大軍可以在這裡,歇一歇腳,養養精神,順便,喝一碗熱粥。

為了過這個年,有多少人拼命回家?

在服務區內,一位父親為他的女兒端來一碗熱姜粥,看著女兒把粥喝下去,這位父親臉上也露出了笑容。

那笑容底下,是對孩子的愧疚。

孩子,再堅持一下,就快到家了。家裡有你的爺爺奶奶,還有你的外公外婆,他們也在牽掛著你。

為了過這個年,有多少人拼命回家?

在這條返鄉路上,摩托返鄉大軍難得集體露一次笑臉,可能是在和家人通電話的時候。

估算一下到家的日子,也報一聲平安。“我今年啊,給你們帶了不少好東西!”

為了過這個年,有多少人拼命回家?


為了過這個年,有多少人拼命回家?


為了過這個年,有多少人拼命回家?

摩托返鄉大軍中,除了需要拖家帶口,他們的摩托車上也載滿了行李,可能是幾件衣服,可能一瓶酒,可能是很早之前就給孩子許諾過的玩具或者一個小動物,也可能是他們為家裡置辦的年貨。

這些東西可能並不值錢,但都被他們綁到了車上,對於他們來說,這是他們一年的辛苦所得,無論大小,他們都希望給家裡帶過去。

當然,這些都不是他們帶給家人最好的禮物。就像下面這幅圖的公益廣告牌一樣,他們給家人最好的禮物,就是平安到家。

為了過這個年,有多少人拼命回家?

“我們在等你回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