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懟我辭藻堆砌,不如喊麥!我可是懟起人來,六親不認的李清照!


你懟我辭藻堆砌,不如喊麥!我可是懟起人來,六親不認的李清照!


昨天,有一個微博熱搜叫“李清照 筆給你你來寫”。

你懟我辭藻堆砌,不如喊麥!我可是懟起人來,六親不認的李清照!


這源於,一條吐槽古風歌詞的朋友圈。

你懟我辭藻堆砌,不如喊麥!我可是懟起人來,六親不認的李清照!


還不如喊麥李清照、不會填詞李清照、人民日報還專門把李清照的詞放出來,讓大家複習!

你懟我辭藻堆砌,不如喊麥!我可是懟起人來,六親不認的李清照!


來跟我一起重溫下,曾被“李清照”支配的恐懼!

李清照是 派詩人。

, , , 。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

沒想到,從小揹她詞的我們,有一天,看到她上熱搜,竟然是因為被諷辭藻堆砌、邏輯狗屁不通、矯情而不知所云,還不如喊麥!

還記得讀書時,我就特別喜歡李清照,時不時念著: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如夢令》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那時的李清照,在我眼裡,是一個稍顯高冷,柔弱、大家閨秀、腹有詩書氣自華的女子。

你懟我辭藻堆砌,不如喊麥!我可是懟起人來,六親不認的李清照!


李清照到底長什麼樣子,其實無從考證,但我通過讀她的詞,總覺得她有些弱不禁風……

直到,我長大後,才意外地得知!

李清照簡直酷斃了!

自小,李清照就表現出和別的女孩不一樣。

她的愛好廣泛,喜歡讀書、吟詩寫詞、喝酒、賭馬牌(打麻將)!

有人說李清照是一個不在寫詞就在喝酒的女人。

她的那首《如夢令》一: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你懟我辭藻堆砌,不如喊麥!我可是懟起人來,六親不認的李清照!


就是喝醉後,寫的!

被吐槽辭藻堆砌的《如夢令》二,還是她宿醉後寫的!

《如夢令》二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據記載,李清照寫過的58首詞中,提到酒的就有28首。

這還不算啥,她還特愛賭博!賭到廢寢忘食,堪稱賭神。

你懟我辭藻堆砌,不如喊麥!我可是懟起人來,六親不認的李清照!


後來,她還把自己的心得體會,寫成了書《打馬圖經》

她還在《打馬圖序》中,這樣豪氣地說道:予性喜博,凡所謂博者皆耽之,晝夜每忘寢食。但平生隨多寡未嘗不進者何?精而巳。

簡單翻譯下:老孃天性喜歡賭博,只要一賭,我就沉迷其中,每每廢寢忘食。不過老孃賭了一輩子,不論多少,每賭必贏。這是為啥子呢!因為老孃玩得精!

慧即通,通即無所不達;專即精,精即無所不妙。


人若聰慧,就會思路開闊;思路一開,就沒有什麼不知道的。如果專心,造詣就會精深,那麼就會通曉所有的奧妙。

不愧是千古第一才女,就是這麼的與眾不同!

很多人寫李清照,都會拿她的詞啊,拿她的個性啊,拿她的感情生活來說。

今天,我就不贅言了!就來說說,李清照懟人的那一面吧!

你懟我辭藻堆砌,不如喊麥!我可是懟起人來,六親不認的李清照!


李清照出生於1084年,這年為中國農曆甲子年(鼠年);所以她屬鼠!她的爸爸是蘇軾的學生,官至提點刑獄、禮部員外郎。她的媽媽是狀元的孫女。

她自幼生活在一個文學氛圍十分濃厚的家庭裡,耳濡目染,家學薰陶,加之聰慧穎悟,才華過人。

如果她生活在盛唐年代,或許,她還是那個寫點青春文學,讓文人墨客們點贊打call的才女。

可她偏偏生在——北宋!

她出生那年,也是遼大康十年;北宋元豐七年;西夏大安十年。

當時的北宋,正在和西夏打仗,而且還兩次都打輸了。

在15年前,北宋還經歷了一波熙寧變法,然後失敗了……北宋的一隻腳已經踏入了滅亡的棺材裡。

你懟我辭藻堆砌,不如喊麥!我可是懟起人來,六親不認的李清照!


在李清照還沒成年時,她爸爸的朋友張耒寫了一首《讀中興頌碑》,被廣為傳頌。

你懟我辭藻堆砌,不如喊麥!我可是懟起人來,六親不認的李清照!


李清照拿起來一看,就提筆刷刷地寫下兩篇讀後感。

你懟我辭藻堆砌,不如喊麥!我可是懟起人來,六親不認的李清照!


你懟我辭藻堆砌,不如喊麥!我可是懟起人來,六親不認的李清照!


狠狠地借古諷今了一把,不僅把張叔叔懟了,還懟了朝廷。

學過歷史的我們,都知道北宋到了後期,朝廷有多麼的那啥了。

張耒還寫說,”百年廢興增嘆慨,當時數子今安在?君不見荒涼浯水棄不收,時有遊人打碑賣。”

李清照就懟他:“不知負國有奸雄,但說成功尊國老。”

她認為歌頌郭子儀之類的英雄,不是要務,最有意義和價值的做法應該是探求當初誤國的根源,找出負國辱國的奸雄。

她又說:著碑銘德真陋哉,逎令神鬼磨山厓。子儀光弼不自猜,天心悔禍人心開。

她推翻一般看法,認為元結的詩不值得刻碑。郭子儀和李光弼也沒什麼過人之處,只是內心光明正大,不存疑懼而已。

她耿直傲岸的個性可見一斑!

你懟我辭藻堆砌,不如喊麥!我可是懟起人來,六親不認的李清照!


在懟人上面,她就沒輸過架勢!

還記得她剛結婚不久,她的公公是新黨派,而她的爸爸是舊黨。

李清照的爸爸呢就因為黨籍而被罷官。

李清照就向時任尚書右丞的公公求救。

沒想到公公不幫忙。

那李清照就懟了:炙手可熱心可寒!

你懟我辭藻堆砌,不如喊麥!我可是懟起人來,六親不認的李清照!


有時候,她還要懟自己的老公。

被老公趙明誠冷落了……

來一首:寒窗敗幾無書史,公路可憐合至此。青州從事孔方兄,終日紛紛喜生事。作詩謝絕聊閉門,燕寢凝香有佳思。靜中吾乃得至交,烏有先生子虛子。


老公棄城跑了,還把她給扔下了。後來,老公因此被罷了官,她和老公打包回家的時候,經過烏江。

李懟懟上身: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人活著就要當個人中豪傑,死了也要當鬼中的英雄,人們如今還思念項羽,只因他不肯偷生回江東。

老公自行慚愧……

同時,她這首詩還把當時的當權者懟了!

後來,她遇到了一個名叫張汝舟,初見時,對她還挺好,沒想到一結婚就原形畢露。

張汝舟見她死了老公,就貪圖她那幾車的金石文物,還想財色兼收。

萬萬沒想到,李清照將這些東西視為生命(想搶我手辦,門都沒有),渣男因得不到她的芳心,還家暴!

李懟懟豈有放過他的道理,提出離婚,為了訴訟的勝利,她還檢舉了張假報科舉考試數,而拿到官職。

按照宋代刑法,妻子告發丈夫,不管是不是真的,都要判徒刑兩年。

李懟懟明知如此,也要把婚離!雖然後來,她在監獄裡待了9天后,重獲自由身。

可她呼吸著自由的空氣後,用了1句話評價和張汝舟的婚姻——

視聽才分,實難共處,忍以桑榆之晚節,配茲駔儈之下才。


簡單的來說,就是李懟懟好後悔喲,晚節不保喲,把自己嫁給了這麼骯髒低劣的市儈的人。

這些懟,大家還是站在李清照身邊的,但另一個懟,可是招來了不少黑粉!誰讓她懟人家愛豆呢!

你懟我辭藻堆砌,不如喊麥!我可是懟起人來,六親不認的李清照!


李清照寫過一篇文章,叫《詞論》。

詞論講的啥呢?

大概就是指著各名家說“我不是針對誰,在座的各位都是垃圾”

而且她還有理有據的!

原文:

你懟我辭藻堆砌,不如喊麥!我可是懟起人來,六親不認的李清照!


這篇“招黑”的懟文,寫的是啥呢?

總結一下:

①李璟的《浣溪沙》、馮延巳的《謁金門》。句子雖然很奇特、很優美,但是要滅亡的國家所唱出來的歌聲也帶著很深的哀傷,就不能算曲子詞中的上品了。

②柳永的詞雖然非常適合於音律,但詞句卻俗不可耐。

③張先、宋祁、宋庠兄弟以及沈唐、元絳、晁次等人,雖然時時有妙語傳世,但卻整篇破碎,不能稱為名家。

④晏殊、歐陽修、蘇軾這些人,他們學究天人,填這些小歌詞,應該就象是拿著葫蘆做的瓢去大海里取水一樣容易,但是全都是不可再會雕飾的詩罷了,而作為詞又往往不協音律,這是為什麼?

⑤王安石、曾鞏他們的文章有西漢時風格,但如果他們作詞,只怕會讓人笑倒,因為這樣的詞讀不下去。

⑥晏幾道的詞短於鋪敘,賀鑄的詞短於用典。

⑦秦觀的詞卻致力於婉約、情深一片,詞中卻少了實際的東西,就象一個貧窮人家的美女,雖然長得很漂亮,打扮也很時尚,但骨子裡卻始終缺乏那種與生俱來的富貴氣態。

⑧黃庭堅的詞內容倒是充實,卻有些小毛病,就象一塊美玉,卻有些斑點,所以價值自然要打些折扣了。

說出這番言論,不被撕才怪呢!就像熱搜的話題一樣。你行你上啊,把筆給你!

於是就有人評價《詞論》。

文學批評家李長之《李清照論》認為,李清照在《詞論》中對五代以來重要詞人創作一概予以否定,表現出其個性的“狹小與尖刻”,“不能容納別人,不能欣賞別人,不能同情別人”。“恰足以反映自己的空虛”。


不過,她懟這些大家的時候,也是有好好地拿出理論的。

她認為,好詞必須格調高、有情致、協音律。詞和詩不同,就在於歌詞分五音,又分五聲,又分六律,又分清濁輕重。

也正是因為她確實有才華,不是一味的瞎懟,所以才有這麼多名人為她打call。

宋代·王灼:作長短句,能曲折盡人意,輕巧尖新,姿態百出。閭巷荒淫之語,肆意落筆。自古縉紳之家能文婦女,未見如此無顧藉也。

明代·楊慎:宋人中填詞,李易安亦稱冠絕。

胡適:李易安乃是宋代的一個女文豪,名清照,號易安居士。

呂思勉:北宋女詞人,則有李易安。

容肇祖:李清照是中國文學史上一個最有天才的女子,她論詞對於北宋諸大家,多有不滿,可見她的眼光之銳敏。她的詞在當日很受人崇敬,如辛棄疾有時自稱“效李易安體”。

看完此篇文章的你,想要粉李清照姐姐嗎?

你懟我辭藻堆砌,不如喊麥!我可是懟起人來,六親不認的李清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