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禁令夾擊華為,“中美之爭”常態化?

華為第一季度收入增長顯著放緩。

增速放緩

4月21日,華為公佈第一季度收入為1,822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4%。但這一增速大幅低於2019年同期的39%。

由於華為並非上市公司,所以在此次經營業績披露中,華為沒有公佈第一季度淨利潤數字,也沒有披露智能手機或通信設備的詳細銷售數據。但華為表示,今年第一季度淨利潤率從上年同期的8%降至7.3%。

疫情、禁令夾擊華為,“中美之爭”常態化?

華為認為,一季度增速大幅放緩,主要源於疫情和美國禁令的雙重影響。華為駐倫敦的副總裁張建崗表示,雖然增長速度放緩,但華為第一季度的表現展現出良好韌性。

去年5月,美國商務部以國家安全為由將華為列入“實體名單”,此後華為的收入和利潤均承受壓力。美國商務部此舉使華為無法從美國獲得大量技術,迫使其改變供應鏈,也抑制了華為智能手機在海外市場上的銷售。

上個月華為公佈了一份更詳細的2019年審計後年報,稱利潤增長了6%,為三年來最低增速,收入雖然增長19%,但為應對美國實體清單,華為的研發成本大幅增加,抵消了收入增長。

與此同時,新冠病毒大流行造成的經濟停擺也進一步拖累了華為的銷售,並阻礙了5G網絡的鋪開。

分析師預計,受新冠疫情導致的混亂影響,今年整個行業的智能手機銷售都已大減。研究機構Strategy Analytics在最近的一份報告中稱,2月份智能手機出貨量減少38%,由於第一波疫情的影響,中國市場降幅尤甚。

而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上個月表示,受新冠疫情引發的封鎖影響,5G在歐洲的鋪開可能推遲,不過中國5G建設仍按計劃推進。

爭端常態化?

對於美國將針對華為供應鏈施加進一步限制的可能,徐直軍警告美國,如果美方進一步限制這些科技巨頭接觸供應商,中國政府將採取反制措施。

徐直軍表示,他相信“中國政府不會讓華為任人宰割”。他補充說,如果這個潘多拉的盒子被打開,全球供應鏈將受到災難性的破壞。

據知情人士透露,特朗普政府正在推進新的限制措施,意在切斷全球最大代工芯片製造商臺積電向華為供貨的渠道。

疫情、禁令夾擊華為,“中美之爭”常態化?

華為繼續面臨美國不斷深化的一場行動,該行動旨在削弱華為的業務,並阻止美國盟友購買華為5G技術。除了將華為列入黑名單外,美國還對華為提起了兩項訴訟,指控該公司竊取技術並違反了美國對伊朗的制裁規定。華為否認了所有相關指控。

中美之間的口水戰去年已對華為造成損傷:華為2019年收入較2018年增長19%,但幾乎所有增長都來自增幅達到36%的國內市場。

疫情、禁令夾擊華為,“中美之爭”常態化?

據Canalys的數據,去年華為的中國市場智能手機銷量增長35%,儘管中國市場整體銷售萎縮7%。

據瞭解,華為手機現已禁止使用谷歌最受歡迎的應用程序,在此之前,美國政府於去年5月份將華為列入黑名單,挫傷其在海外市場的吸引力。作為回應,華為在技術上投入了大量資金,導致研發成本在去年飆升30%,達186億美元,一舉超過蘋果和英特爾的研發支出。

隨著各國開始推出5G服務,圍繞華為的爭鬥可能會愈演愈烈。5G無線網絡處於美中爭端的中心,特別是在中國仍致力於發展5G的情況下。

中國移動剛剛宣佈了一些基站合同的招標結果,據高盛估計,這些合同的總金額達53億美元。美國認為在疫情之後,中國會把建設無線基礎設施視為一種經濟刺激手段。

美國對華為的攻勢可能會繼續阻礙其在海外的發展,同時刺激其實現自給自足。這對Qorvo Inc.、思佳訊等美國芯片製造商來說是個特別糟糕的消息,但相關的衝擊還可能延伸到臺積電等其他公司身上。

可以預見,疫情並不會終結中美的“華為之爭”,一場地緣政治拉鋸戰即將打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