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質增效農業培訓指尖行

侯文

冰雪消融迎春風,萬物復甦忙春耕。

4月17日下午,紅興隆分公司(管理局)農業發展部部長陳月堂組織全局農業生產相關人員在“企業微信”app上召開網絡視頻農業現場會。


提質增效農業培訓指尖行

“為有效應對去年澇災和今年疫情給農業生產工作帶來的影響,紅興隆分公司(管理局)創新工作方式方法,利用企業微信視頻會議、電視電話會議等形式連續召開了8次農業專題會議,會議內容涵蓋備春耕、全年農業生產、農業作業現場定標會、秸稈禁燒會議等,實現了一手抓防疫、一手抓生產,保證了目前農業生產各項工作按照規定的時間節點進行。”紅興隆分公司(管理局)黨委委員、副總經理李建輝說道。

原來,紅興隆分公司(管理局)在疫情期間,積極發揮網絡視頻會議成本低、操作落實方便、使用方法靈活的優勢,利用“企業微信”智能移動辦公平臺app與微信賬號互通,不需要註冊就可以在手機、電腦上參加會議的便利條件,積極籌備農業現場視頻會議,與各農場(有限公司)農業發展部負責人協商、討論,經過一週的普及、調試,網絡直播會議收到了各級農業技術人員的積極響應,這一舉措有效解決了疫情期間的人員聚集問題,減少了路途上的時間和費用,降低了會議中的各類風險。


提質增效農業培訓指尖行

“我們今天網絡視頻農業現場會的目的是要推進春播和泡田整地進度,為了及時、高標準的完成今年的春播和泡田整地任務,我們組織了各農場分管農業、水稻、農機的副場長(副總經理)和農業、水稻、農機等科室負責人等近百人來到網絡會議直播間觀看各農場提前準備的9個示範點,通過網絡直播的方式學習播種同時中耕、衛星平地、格田改造等新技術,現場觀看新型整地機械的使用情況。各農場要利用晴好天氣晝夜槍播,爭取實現一次播種保全苗。”紅興隆分公司(管理局)農業發展部負責人陳月堂在網絡視頻農業現場會議中介紹道。

在今年的農業生產中,紅興隆分公司(管理局)將“藏糧於技”落實在新技術推廣應用上,利用視頻連線的方式召開了催芽、擺盤等各階段現場會,在提升整體作業標準的同時對先進的農業機械進行普及推廣,將提升科技創新與轉化能力作為新型職業農工人才培養的的一項重要標準。

為了保障農業科技貢獻率始終保持在75%以上,紅興隆分公司(管理局)推進了大棚育秧機械化、插秧機自動駕駛輔助系統、水田旱平免攪漿技術、水田本田軌道運輸車應用、水田履帶拖拉機、水稻側深施肥、自動駕駛變量施肥插秧機、激光平地、水稻割曬拾禾機械配套、免耕播種、苗前中耕、智能噴霧、玉米茬深松整地、大豆精量播種等技術的試驗示範和推廣工作,並投入3000萬元用於引進這些機械。


提質增效農業培訓指尖行

“我們不光利用企業微信召開會議,還將每週四下午定為培訓日,利用企業微信舉辦了五期“農都講座”專題講堂活動,組織各農場農業技術專家在線直播培訓氣象、植保、水稻秸稈還田、大豆高效栽培、農機標準化作業等知識,每次在線觀看人數都在800人次以上。”紅興隆分公司(管理局)農業發展部于軍華在會後接受記者採訪時說到。

紅興隆分公司(管理局)在新體制運行的開局之年將主題定為農業技術培訓年,開展形式多樣的農業技術培訓活動,提升耕作質量和作業標準,通過堅持“四個結合”的培訓方式,培育一批有文化、懂技術、會管理、善經營的新型職業農工。堅持“四個結合”即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堅持走出去參觀學習與請進來指導傳授相結合、堅持現代農業技術培訓與新型職業農工培訓相結合、堅持傳統媒體與新媒體平臺宣傳相結合。

在培訓中,紅興隆分公司(管理局)通過發揮科技園區、示範點的作用,在作物生長典型、新技術應用效果凸顯等階段,召開農業網絡現場展示會、定標會、田間大課堂等實踐培訓活動,達到“以戰代訓”的效果。通過開展現場實訓、發展論壇和技術技能比賽,鼓勵廣大職工群眾相互交流學習先進的理念、經驗和做法,更新觀念,拓展視野。充分發揮新型職業農工培訓作用,提升現代農業技術培訓質量,對現代農業技術培訓形成互補效應。在電視、報刊、網站宣傳的基礎上,利用職工群眾關注較多的微視、快手、火山、抖音等短視頻平臺,大力宣傳新技術、新品種、新設備,為分公司(管理局)全域農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撐。

各農場農業技術人員也利用微信、快手進行直播,現已累計培訓215次,其中線上培訓200次,培訓職工54980人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