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帶火實體書店:實體書店或可成為買書人的“祕密花園”

近日,“錘子”羅永浩直播大熱全網。聯繫到這幾年靠直播火起來的網絡帶貨主播如李佳琪、薇婭,說明“直播”這種新的銷售手段,上至社會精英、下至草根明星,在現階段中國電子商務高速發展的加持下,已然成了這個時代不可忽略的“風口”。

求變:實體書店直播帶貨

4月5日,新華網發了一篇文章,題為“實體書店培養`直播帶貨`、`私慾流量`新技能”。文章指出,“3月9日,單向街書店、南京先鋒書店、杭州曉風書屋等幾家書店,與直播帶貨網紅髮起`保衛獨立書店`直播計劃。事實上,`直播帶貨`已經成為很多書店的選擇。”可見,搭載“直播”這個“風口”,把直播與“實體書店”結合起來,對於被稱之為“夕陽產業”的實體書店來說,或可成為“夕陽翻紅”的機會。

直播帶火實體書店:實體書店或可成為買書人的“秘密花園”

直面:曾經的輝煌一去不返

對於實體書店,應該是很多文藝青年的夢想。我就曾夢想著擁有一間自己的個人書店。書店一定要開在充滿文藝氣質的街邊,門口有鮮花,店內有咖啡飄香,看書的年輕人深情專注,不時還面露笑容。整個書店都散發著“文化”的氣息,那是“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的現實版解析。

在現在這個萬物互聯的時代,網絡銷售對實體門店(餐飲除外)的衝擊不可謂不大。對實體書店的衝擊可以再加一個“更”字。曾經輝煌的“新華書店”,甚至有對應的中專學校,專門對口培養書店專業人員。現在如果您有時間去一些小型的“新華書店”買書,只能用“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來形容現狀了。我之前逛的一家新華書店,除了圖書價格依然堅挺的高,就連相關品類的筆、本,其品質與新穎程度都不能與其他專門文具店相媲美。

實體書店成為了名副其實的“夕陽產業”,且不說電子書籍的衝擊,就是網購書籍的價格已經把圖書的利潤擠到的最低。經營一家實體書店,人工、店面費等各類費用早已吃掉了圖書的大多數利潤(有的甚至是全部利潤)。如果只以銷售圖書為主營業務,能堅持開張不關門,那店主不只有情懷,還是不差錢的代名詞。

但是,商業一定是追求利潤的。

直播帶火實體書店:實體書店或可成為買書人的“秘密花園”

創新:用直播導流,讓情懷變現

“直播帶貨”為實體店的“存活”打開了一條通道。

首先,用直播讓書籍具有觀賞性。如關於敦煌科普繪本的“帶孩子足不出戶遊敦煌”、迪士尼系列童話的“童趣經典 帶娃不愁”、科幻主題的“未來世界的人類危機”、聚焦理財的“做疫情期間的守財奴”等。以上海鍾書閣為例,據介紹,截至3月底,其各門店做了20多場直播,超過5萬人觀看。

其次,直播要更加有針對性。建立與“一小撮人”的情感鏈接,其實就是培養實體書店的個性,要有針對性強的客戶群體,對於書店的特定VIP ,應該制定特定的推送和服務。

第三,要引導閱讀者打破“書非借不能讀”的“咒語”。我的個人感受是書一定要買來讀。如果你是泛讀一些打發時間的小說類書籍,借閱確實可以節約成本(我想不出借閱有什麼別的理由);如果是想精讀的書,還是買一本認真閱讀的好。因為閱讀的時候可以隨手在書籍的空白處記錄你的疑問、想法、勾畫書中的金句,唯有這樣才能體會到閱讀的樂趣,否則《脂硯齋點評紅樓夢》、各種手稿為什麼那麼多人追捧。

第四,要與光顧書店的客戶有互動。書店不同其他門店,如果店主有較為專業的文化素養,對逛書店的人具有很高的吸引力。其實我們每個逛書店的人都有體會,如果有專業的導購引導,尤其對需求圖書有 “初映象”介紹,這種購書體驗會變得非常愉快。

第五,要開展線下活動。組織特定主題的小型線下讀書會,充分發揮“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店面優勢,可以吸引更多的對於有讀書交流需求的客戶。高速發達的網絡世界讓每個人接收信息的速度變的越來越快,如果有一個地方能讓人喧囂中找到片刻寧靜,這會讓很多有讀書情懷的人就像擁有一處自己的“秘密花園”一樣,感到放鬆和愉悅。

最後,售賣的書籍一定要“精”。作為印刷品本身的書籍,其印刷質量一定要“精”。就我個人而言,如果價格相差不大,除了書籍要買正版,我還會買好一點的珍藏版(八零後應該都有買音樂卡帶的經歷,正版、收藏版、限量版的卡帶,其質量和品質是肉眼可見的不同,更不用說聽覺效果,其實,書籍也一樣。)

閱讀精品版的圖書一定會帶來更好的閱讀感受。被認為地產界段子手的馮侖,據說閱讀的書都是線裝書,記得他在某訪談中說,讀線裝書的原因是因為好做筆記。我們普通人當然沒有商界大佬那樣的財力購買線裝書,但是購買一本正版書籍,對於大多數想閱讀的人來說,還是沒有壓力的。因為盜版圖書的閱讀真的就是那種“如鯁在喉”的感覺,錯別字真的會把人“逼瘋”(主要是我體驗過,所以一定建議大家買正版精品圖書)。

直播帶火實體書店:實體書店或可成為買書人的“秘密花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