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臺視角下:景區戰疫80天

  從鍾南山宣佈武漢疫情“人傳人”的1月20日,到武漢解封的4月8日,整整過去了80天,美團作為一個平臺,在它的視角之下,景區行業在這段時間究竟發生了什麼?

平臺視角下:景區戰疫80天

  01

  

  毫無徵兆,鼠年春節前後,國內的景區乃至整個旅遊行業經歷了過山車般的“驚魂7天”。

  

  1月19日,全國各地春節氣氛濃厚,景區張燈結綵,到處紅紅火火,一片祥和。

  

  1月20日,風雲突變。鍾南山院士宣佈,武漢存在疫情人傳人現象。霎時,全國疫情防控等級提升。

  

  1月23日,武漢封城。

  

  1月24日,全國旅行社及在線旅遊企業暫停經營團隊旅遊及“機+酒”產品。

  

  1月25日,全國所有景區暫停開放。

  

  連續7天,形勢急轉直下。

  

  美團內部有個制度,重大節假日或者重要節點,每個業務部都會成立專項工作組。很幸運或者很不幸,這個春節,門票度假業務的專項工作組直接轉為了“戰疫工作組”,門票度假商務部負責人劉燕翔也成為了“戰疫指揮官”。

  

  其實,1月20日鍾南山院士宣佈完疫情人傳人之後,大家心裡都咯噔了一下:春節期間,武漢的景區,懸了。

  

  即便到了這個時候,工作組依然祈禱,疫情在武漢就可以被控制住,不會波及到全國。沒想到隨後武漢封城,這一下基本意味著,武漢業務,全面歸零。更重要的是,疫情是否會蔓延至全國?

  

  在武漢封城前後,美團方面和全國各大景區密切溝通:是否有計劃閉園?客觀而言,全國多數景區都還在觀望,大部分沒有主動閉園的計劃。

  

  一方面,除了湖北以外,其他地區疫情並不明顯;另一方面,春節是景區業黃金檔期,尤其是廟會、燈會、演藝加持的景區,開閉之間,動輒就是百萬、千萬的損失。對於部分景區,甚至是生死考驗。

  

  沒想到,最糟糕的時刻還是到來了。

  

  1月20日左右,美團平臺上陸續出現門票退訂單,全國性大退訂在大年三十、初一左右達到高潮,在線旅遊平臺海量的退訂潮成為整個春節主旋律。

  

  相較於機票、酒店等業務的退訂引發的諸多連鎖反應。景區門票退訂是最安靜、有序和快速的。全國絕大多數景區門票退訂政策較為統一,不存在退改簽費用。

  

  “景區退訂的壓力主要集中在平臺上,退訂單工作量極大,需要平臺高強度有效運轉,好在我們團隊夜以繼日瘋狂忙碌,扛住了這波壓力,熬過疫情頭波衝擊”,劉燕翔嘆息。

  

  02

  

  疫情的嚴重性超出了所有圈內人的預計,春節假期結束後,很多景區負責人坐不住了,比起閉園期間門票等收入的損失,業內更擔心疫情對遊客信心的打擊。

  

  其實不少景區疫情前就做了大量的工作,疫情期間也從未停止忙碌。例如,上海東方明珠廣播電視塔早在疫情前期就購置了紫外線消毒設備,防疫工作在業內都是比較完善的。上海海昌海洋公園雖然閉園,但動物飼養、訓練、繁殖卻一刻未停,園區防疫每天都在進行。

  

  和他們一樣的諸多景區都不是簡單的園區關閉,員工休假了事,他們希望這些努力能夠被政府和遊客關注到,為疫情之後出遊復甦提前備課。

  

  很多景區負責人找到劉燕翔。“我明白,美團是平臺,能夠連接更多景區,大家希望我們來發起並組織一個活動,向外界傳遞這些信息。尤其是2月19日,全國景區陸續恢復開放,加速了景區對外傳遞上述信息的要求”。

  

  《中國旅遊景區防疫自律公約》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發起的,在中國旅遊景區協會指導下,美團聯合上海東方明珠廣播電視塔、鐘山風景名勝區、平遙古城、天涯海角、黃鶴樓、華清宮等全國51家景區共同發起這一活動。

  

  《中國旅遊景區防疫自律公約》背後有這樣的考慮:

  

  其一,以自律公約的方式,號召更多符合條件的景區主動加入,體現行業防疫抗疫主動性。

  

  其二,以“安全合規”為核心,不一味單純鼓勵景區儘早儘快開放,鼓勵景區在符合當地規定前提下,安全合規有序恢復開放。

  

  其三,要求各大景區防疫細節落實到位,形成操作閉環,不讓公約流於形式。

  

  勁旅君注意到一些細節,自律公約裡面有一項,景區場所每天都要消毒,相關信息要及時更新和披露。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要求呢?因為遊客希望看到,大家關心今天的衛生間、閘機消毒了嗎?但是工作人員每天上傳這些照片都是麻煩的工作。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美團開發了一項“安心玩”防疫助手的功能,給景區提供定製二維碼,工作人員把每天消毒管理的地方貼上二維碼貼紙,上面寫上今日已消毒,寫上日期,遊客都看到。工作人員到這個地點做工作的時候,可以拿出自己的手機掃一下二維碼,拍一拍工作的照片,照片可以進入到系統當中,一方面幫助景區管理者統籌檢查,另一方面這些數據可以與C端、美團App打通,讓遊客看到。

  

  在公約背後,是大量技術人員、景區工作人員的付出,也是公約存在的基礎意義。

  

  03

  

  抗疫期間,景區業投入精力最大的事情,就是建設、完善網絡實名預約售票系統,這一話題一度佔據近兩個月景區行業話題熱搜榜。

  

  網絡實名預約售票在整個景區行業的普及度並不高,有些景區原本就沒有配備相關係統和軟硬件。已經配備了相關係統和軟硬件的景區,也面臨著系統升級改造,增加監測項目等問題。

  

  “但我的確沒有想到,政策倒逼之下,海量景區在這方面提出瞭如此迫切的需要。於是,我們認真梳理,美團可以幫景區做什麼?”劉燕翔和同事們開始探索:

  

  一方面,美團投入技術力量,在一週之內,開發了一套景區實名登記、網絡預約售票的綜合服務解決方案,分為四個版本:安心玩實名極速版、安心玩無接觸增強版、門票預約領先版和門票預約豪華版。

  

  另一方面,美團和票付通、深大智能、鼎遊、九天達、上海大漠等企業合作,共同幫助景區打造自己網絡實名預約售票系統。

  

  這件事應該給行業很大反思:

  

  景區應該將互聯網當成是內部經營與管理生產力的工具,景區每一個經營管理的環節都能夠在線化,可以幫助景區管理者進行數據檢測和覆盤,通過大數據清楚瞭解到,景區每一項工作是否讓工作效率提高,讓遊客滿意,而不是停留在自娛自樂階段。

  

  景區不應該拿平臺當售票渠道,這些互聯網的價值不應該被忽略。例如,美團上有很多景區的評論,有景區的朋友經常來找美團門票的工作人員,能不能幫忙刪除一些景區在美團上的差評?抱歉,不可以。這些差評就是灰犀牛的吹哨人,可以喚醒景區對自己產品、服務的改進,也能看到遊客到底對景區有什麼不滿意。

  

  從數據來看,景區在疫情的刺激下,在線化率會有一個比較大的提升。但是半年、一年之後,景區是否依然在乎網絡實名預約售票,是否依然對提升在線率有積極性,誰也沒辦法保證,這是一個任重而道遠的工程,需要全行業持續努力。

  

  04

  

  門票預售,是旅遊行業疫情期間提及最多的一個詞。

  

  美團在2月下旬,聯合諸多景區推出過一次“相約疫後第一次出遊”的預售促銷:三門峽函谷關門票預售1元起、臥龍中華大熊貓苑門票預售9月起、西安華夏文旅海洋公園門票預售3折起……

  

  4月初,美團又推出了“安心出遊節”活動,門票作為重要的門類積極參加,很多景區門票也給出了很大優惠,折扣以4-7折為主,部分爆款更是低至1折。

  

  很多人認為,預售價格越低,銷量會越大,營銷效果會越好。劉燕翔反而認為,未必如此。

  

  價格是一個很關鍵因素,但一味低價並不能滿足各方的所有需求。對低價預售有需求的景區分幾類:

  

  資金鍊承壓大的景區。以民營景區為主,疫情導致資金鍊承壓巨大,急需通過低價預售來補充短期現金流動性。

  

  需要長期保持C端關注度的景區。以主題公園類景區為主,需要經常性讓遊客對品牌和活動有記憶和認知,也需要不斷通過各種營銷活動保持品牌曝光度。

  

  有公益需求或者政策需求的景區。以地方性國有景區為主,一般為了配合當地旅遊經濟整體復甦而為。

  

  景區對於營銷的需求在不同階段、不同地區、不同平臺上均會有所不同。劉燕翔認為,常規營銷下,景區門票折扣保持在七折或者五折以下,有利於促銷或者預售,至於景區具體的門票策略,必須自己把握好。

  

  預售對於景區來說,是一次“提前鎖客”。景區以短時間的價格讓利為驅動力,把未來的門票收益“折現”到了現在。

  

  不過,也必須考慮,這次疫情給景區帶來的變化之一:景區行業第一次普遍有了“庫存”意識。“日接待量不超過最大承載量的50%、瞬時承載量不超過最大瞬時流量的30%”,折價預售、最終收益之間,預售超售與退款率之間,必須做好平衡。

  

  他同時表示,疫情後期的景區營銷美團會採取多種方式,以“安心出遊節”為例,景區營銷將從三個方面入手:

  

  其一,用好美團自有流量,尤其是本地化場景,利用美團本地優勢,帶動“本地人遊本地”、“本省人遊本省”等景區遊覽消費;

  

  其二,美團和更多外部合作伙伴合作,幫景區進行跨界營銷;

  

  其三,美團酒旅內部業務會交叉融合,尤其是“酒店+景區”、“民宿+景區”等,通過打包產品,擴大景區類產品銷售。

  

  美團大數據顯示,即將到來的五一五天小長假,全國恢復開園且可以在美團上預約購票的景區數量將超過5000家。“安心玩”景區流量是“非安心玩”景區的2.1倍。本地用戶佔比超過6成,本省用戶佔比接近9成。

  

  從1月20日(鍾南山宣佈武漢疫情人傳人)至4月8日(武漢解封),整整80天,景區行業看到了戰疫的不同側面,也感受到疫情對於景區業帶來的各種提升和改變。

  

  在劉燕翔看來,這次疫情無意中給全行業提供了一次重新反思的機會。“當我們把自己想成渠道,就會和商家有各種利益博弈;但如果是共生關係,則意味著規模可能更大,用戶和商家更滿意,事情才能更長遠。”

  

  景區從業者也應該借疫情反思,畢竟,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本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