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戰以後》與蔣介石叫囂反攻大陸有什麼關係?


《停戰以後》與蔣介石叫囂反攻大陸有什麼關係?

1962年北京電影製片廠攝製的《停戰以後》講述了1946年國共停戰協定簽字以後,中共代表顧青將軍在軍調處與美方代表、國民黨代表展開針鋒相對的鬥爭,揭露了他們假和平、真備戰陰謀的故事。


《停戰以後》與蔣介石叫囂反攻大陸有什麼關係?

痛擊來犯之敵的冀東解放軍53團

影片改編自時任北京市委副秘書長辛毅撰寫的報告文學《在“中立調處”的外衣下——憶安平事件》。抗戰勝利後,國民黨軍隊為搶奪勝利果實,於1946年7月29日聯合美國海軍陸戰隊入侵我冀東解放區安平鎮,遭到了我軍官兵的迎頭痛擊。


《停戰以後》與蔣介石叫囂反攻大陸有什麼關係?

調查安平事件的先遣小組成員

安平事件發生後,國民黨和美方代表反咬一口,誣稱美軍在安平遭到共軍“預謀”的伏擊。為弄清真相,軍調組決定先派出一個由各方代表組成的先遣小組進行調查,作為中共首席代表的楊尚德便是片中顧青將軍的原型。


《停戰以後》與蔣介石叫囂反攻大陸有什麼關係?

楊尚德

《停戰以後》的籌拍工作從1960年便已開始,當時的劇本僅僅是圍繞安平事件展開,主人公顧青也並非將軍身份,而是與真實生活中的楊尚德一樣,只是晉察冀軍區司令部的一名作戰科長,確定由32歲的於洋扮演。


《停戰以後》與蔣介石叫囂反攻大陸有什麼關係?

新影廠紀錄片《肯尼迪的真面目》

在整個50年代,龜縮在臺灣的蔣介石一直念念不忘反攻大陸,並多次想拉美國下水以達成心願。1961年,肯尼迪總統上臺,因忙於解決深陷泥潭的越戰問題,無暇在臺灣海峽另生事端,但給人的錯覺是表面和平、暗地備戰。


《停戰以後》與蔣介石叫囂反攻大陸有什麼關係?

於洋參加首都人民支持古巴人民大遊行

恰逢此時,美國入侵古巴的“豬灣事件”爆發,給了全世界愛好和平的人民一個信號,美帝露出了窮兵黷武的真面目。


《停戰以後》與蔣介石叫囂反攻大陸有什麼關係?

成蔭(右)在指導《停戰以後》拍攝

正是在全國上下掀起一股聲討美帝侵略暴行的滔天巨浪下,《停戰以後》被賦予了新的使命,這便是以16年前那場所謂的“和平談判”作為前車之鑑,揭露美帝侵略好戰的本性,給蔣介石反攻大陸的美夢一記痛擊。根據這一形勢,導演成蔭將《停戰以後》定性為一部政論性影片,要用事實擦亮人民的眼睛。


《停戰以後》與蔣介石叫囂反攻大陸有什麼關係?

60年代初,中國電影在國際社會已經有了一定地位,尤其是1962年初,中國電影在倫敦、哈瓦那等地的放映,引起了美聯社的關注,雖然報道的語氣是冷嘲熱諷,但說明中國電影作為一種宣傳工具已經具備了挫對方銳氣、長自己聲威的實力。也正因如此,《停戰以後》被列為國家級重點片,不惜任何代價要拍好。


《停戰以後》與蔣介石叫囂反攻大陸有什麼關係?

拿著這把尚方寶劍,成蔭導演開始招兵買馬。在他看來,片中國民黨談判代表李國卿的角色十分關鍵,需要有一位實力派演員才能演出角色從開始囂張到最後服軟的變化過程,此人便是他在《南征北戰》裡的老搭檔項堃。


《停戰以後》與蔣介石叫囂反攻大陸有什麼關係?

當時項堃剛剛摘掉右派的帽子,但人還在山東電影製片廠。北影廠愣是把他調了過來,還將他全家5口人接到北京落戶。既然項堃演李國卿,與他演對手戲的於洋就顯得太弱了,所以顧青改由張平來演,身份也升格為將軍。


《停戰以後》與蔣介石叫囂反攻大陸有什麼關係?

顧青雖然變成了將軍身份,但在片中的地位無法改變,仍然是中共談判首席代表,在他之上必須有一位掌握大局的領導,這就是陳司令。陳司令的扮演者,成蔭首先想到的就是在《南征北戰》中飾演師長的陳戈,唯有他能在氣質上壓張平一頭。陳戈當時在長影,於是經過文化部的協調,從上影調到北京,任中國青年藝術劇院院長兼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藝術團顧問,不過他到京的首要工作就是參加《停戰以後》的拍攝。


《停戰以後》與蔣介石叫囂反攻大陸有什麼關係?

飾演美方代表費丁將軍的是來自上海中國福利基金會的美國人譚寧邦,此前他在《林則徐》中扮演鴉片商人顛地,演技得到觀眾的普遍認可。


《停戰以後》與蔣介石叫囂反攻大陸有什麼關係?

該片有名有姓的角色多達30多個,演員大都來自北影廠、北京電影學院和北京人藝,其中包括飾演班縣長的趙子嶽、飾演薛平的馬精武、飾演謝梅初的秦文和飾演謝教授的梅熹等。


《停戰以後》與蔣介石叫囂反攻大陸有什麼關係?

秦文飾演的軍調處女翻譯謝梅初在文革中竟被江青點名是為王光美樹碑立傳,成蔭被迫幾次做檢查。對於江青牽強附會橫加罪名,成蔭感到啼笑皆非,他對辦案人員說:“這個人物完全是虛構的,我要知道女翻譯寫的就是王光美,我都不敢這樣拍,因為片中謝梅初與薛平是一對戀人,我能同國家主席開這個玩笑?”


《停戰以後》與蔣介石叫囂反攻大陸有什麼關係?

不過,王光美因為精通英語,的確被北平地下黨推薦,成為軍調部中共方面的英語翻譯之一,楊尚德赴京談判期間的這張身著美式夏裝的工作照便出自王光美之手。


《停戰以後》與蔣介石叫囂反攻大陸有什麼關係?

《停戰以後》於1962年年底上映,其蘊含的深意經媒體的解讀,的確起到了號召軍民保持高度警惕、時刻準備打擊來犯之敵的教育意義。1964年,隨著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美國的武力介入完全失去了可能性,蔣介石反攻大陸的美夢也漸暗漸淡,連文革時期亦不敢獨自出兵,心有餘而力不足,直到1975年4月5日去世,反攻大陸成為他垂死之際的最後一聲哀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