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江浦镇原属淮安府山阳县,清乾隆二十六年作为新县城划入清河县


清江浦镇原属淮安府山阳县,清乾隆二十六年作为新县城划入清河县

清江浦本为河名,即原北宋雍熙年间(984~987)开凿的故沙河。《辞海》解释“浦”字,有一义为“通大河的水渠”。宋代以前淮地多用“浦”来称呼入淮河道。东晋伏滔《北征记》:“广陵(时广陵郡驻淮阴县)西一里,水名公路浦。袁术自九江东奔袁谭于下邳,由此浦渡,因名也。”《正德淮安府志》引宋《嘉定山阳志》:“境内凡濒于淮、湖者多沟、浦”,并列举了宋时山阳县名“浦”的河道,有29条之多。清江浦的“浦”也即“通大河的水渠”之义。

至迟元代时故沙河就被称为清江浦。昆山人袁华在元后期作的《过清江浦》《寄钱淮南》二诗中就有确指淮安的清江浦地名的记录。《明太宗实录》《明史·河渠志》中有永乐二年(1404)淮安清江浦上修闸的记载。明《漕船志》称清江漕船厂创建于永乐七年(1409)。

明永乐十三年(1415)五月,平江伯、漕运总兵官陈瑄修疏清江浦成,置四闸,由东向西依次为移风闸、清江闸、福兴闸、新庄闸,第二年在移风闸东增建板闸。又设常盈仓、漕运行府于清江浦。陈瑄去世后谥恭襄,清江浦人感其恩惠,立恭襄祠崇奉。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恭襄祠奉谕旨改为与潘季驯合祀的陈潘二公祠。清咸丰以前清江闸下有“平江泽远”坊,也是清江浦人为纪念陈瑄所建。

陈瑄重疏清江浦后,依托于漕船厂、常盈仓以及交通中心的地位,形成了清江浦镇。清顺治时谈迁《北游录》称:“居人数万家,夹河二十里”,“多侨民宿贾,巨室鳞次,诚剧市也”。清康熙十六年(1677),河道总督迁至清江浦。清中期时,南河总督下辖四道二十四厅,河工经费平均每年高达五六百万两,占国库收入的1/8,其中相当部分被河道官员用在了吃喝玩乐上,造成了清江浦畸形的繁荣:“故清江上下十数里,街市之繁,食货之富,五方辐辏,肩摩毂接,甚盛也。曲廊高下,食客盈门,细縠丰毛,山腴海馔,扬扬然意气自得也。”乾隆五十八年(1793),英国马戛尔尼使团通过清江时惊叹:“巨大的城市,多得令人难以置信的帆船和百姓!”

清江浦镇原属淮安府山阳县,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作为新县城划入清河县。《咸丰清河县志》记清江浦镇下有19个坊镇,其中大闸口南的磨盘庄坊“疑即《宋史》所云淮阴磨盘口”。据南宋楼钥《北行日录》,自楚州“三十里过磨盘,三十里夜过淮阴”。磨盘镇位于楚州与淮阴县的中间,当即后来磨盘庄坊的位置。

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在里运河两淮段(即清江浦)的西南开挖了称为大运河的新河道,清江浦河道上的众多闸坝码头等历史遗存因此保留了下来,如今淮安市正在该段河道上打造里运河文化长廊。清江浦镇现为淮安市主城区,今年正在开展清江浦开埠六百周年纪念活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