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拿了WMO的一等獎,我卻差點對她咆哮

昨天是第22屆WMO數學競賽出成績的日子,女兒拿了一等獎,我卻差點對她“咆哮”。


之所以分享這個事件,是想跟大家聊聊正面管教的兩個工具“掌中大腦”和“積極的暫停”。


一個超長的寒假讓不得不在家裡“既是家長、又是老師、廚子、網管”的家長“水深火熱”。

“神獸”們總有辦法讓我們喪失理智、幾近抓狂。


女兒拿了WMO的一等獎,我卻差點對她咆哮


然憤怒和咆哮並沒有什麼用處。


踐行正面管教快一年,我卻依然隔三差五的“踩坑”。不得不感嘆,“神獸”們挑動我們脆弱神經的能力真的是超強。


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


前天下午老師通知可以查看成績了,晚上樂爸就迫不急待地查了,告訴我:樂樂考了57分,雖然過了三等獎的分數線(56分),但沒獲獎。


有點小遺憾,但我也不是那麼“勢利”的家長,看著樂樂有點失落的表情,我還安慰了幾句。

當時對分數我沒有太多的感覺,認為這也許就是她的水平或者說是大多數孩子的水平。


女兒拿了WMO的一等獎,我卻差點對她咆哮


昨天吃過早飯,樂樂在客廳上課,我在書房給她搞小升初的簡歷,各忙各的,相安無事。


9點左右菲菲(樂樂同學)媽媽告訴我,菲菲本來以為自己可以考110分,結果考了85分,有些失落。


85分還失落,樂樂才57分,我心裡頓時“咯噔”一下,差距怎麼這麼大!


樂樂和菲菲的成績平時也算鼓旗相當,一個超長的寒假竟讓樂樂掉隊30分之多!


30分啊,隔著多少操場的學生?


這就是她天天把自己關在房裡的結果?


這就是她所謂的自覺?


我感覺自己的腎上腺素在飆升,我提醒自己:要冷靜、要冷靜、她在上課!


但已全然沒有心思做簡歷,我必須要發洩我的憤怒。


女兒拿了WMO的一等獎,我卻差點對她咆哮


關上書房的門,我給樂爸打電話——


說好的你對數學負責的呢?

不是說她都心裡有數嗎?

不是說天天鬥地主、天天聽故事沒關係嗎?

這樣的成績拿什麼資本擇校?


正在上班的樂爸被我罵得蒙了圈,沒等他反應過來我掛了電話。


好不容易等到課間休息,我把樂樂叫到書房。


看到我一臉嚴肅的表情,樂樂有點不知所措。


正準備發飆,樂爸的微信來了——


剛又查了一遍,91分,一等獎。


同時還將電子獲獎證書發了過來。


虛驚一場!


憤怒的情緒頓時消失的無影無蹤。


女兒拿了WMO的一等獎,我卻差點對她咆哮


我笑著對樂樂說,沒事,想跟你開個玩笑,告訴你一個好消息。


看著樂樂如釋重負的臉,瞬間我有點慚愧。


樂樂平時的表現並沒有什麼明顯的不妥,我也並沒有任何能證明她沒好好學習的證據,僅僅因為結果不那麼如意,我就無法控制自己的憤怒情緒,準備否定她的一切。


幸好樂爸的信息及時叫停了我的憤怒。否則我肯定會狠狠地吼她一頓,而她的反應也必然在我的意料之中——


1.不做聲,任由我咆哮。

2.氣沖沖的回房間鎖上門,任由我咆哮。

3.大聲反駁—你就知道拿我跟別人比。


這樣的劇情不知上演過多少次,顯然曾經這樣的每一次溝通都是失敗的。


女兒拿了WMO的一等獎,我卻差點對她咆哮


為什麼當我們憤怒的時候溝通通常無效呢?


正面管教用“掌中大腦”為我們做了形象的解釋。


我們將我們的一隻手看作我們的大腦。我們的大腦分為“理智腦”和“動物腦”。


我們將手握成一個拳頭(拇指被其它四隻手指握住)。拳頭就代表我們的大腦皮層,指尖接觸手掌的部分就代表我們的前額葉皮質,這是負責“理性思考”和“情感控制”的地方,稱為我們的“理智腦”。


當我們打開手掌,掌心到手腕的區域代表我們的腦幹,腦幹負責戰鬥、逃跑或僵住的反應。


我們把大拇指向掌心折過來,大拇指代表中腦,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動物腦”,那些讓我們產生恐懼和無意義感受的早期記憶就存儲在這裡。它與腦幹聯合工作(戰鬥、逃跑或僵住)。

女兒拿了WMO的一等獎,我卻差點對她咆哮


當我們憤怒的時候,我們的“手掌蓋子”就是打開的狀態,“理智腦”離開了工作崗位就不工作了,“動物腦”被“釋放”,因此我們就會被它“控制”,從面無法理性的思考和行動。


由於“鏡像神經元”的作用,當我們的大腦蓋子打開的時候,孩子的大腦蓋子也會馬上打開,面對你的挑戰,他(她)的反應只能是:戰鬥、逃跑或僵住。


所以,當我們憤怒時一定不是解決問題的最佳時機。


因為我們無法理智的看待問題、無法傾聽對方,無法跟對方建立很好的連接,也無法共情。


這個時候“積極的暫停”就非常重要,因為我們需要花時間先平靜下來,讓我們的“理智腦”能正常工作。


無論孩子還是我們的“大腦蓋子”先打開,我們都需要“積極的暫停”。


女兒拿了WMO的一等獎,我卻差點對她咆哮


如何積極的暫停呢?


我們可以和孩子共同創造一個“積極暫停”的地方,我們可以叫它“積極暫停角”或者其它名字,並跟孩子約定好,以後當我們“大腦蓋子”打開的時候,無論誰先打開,我們都需要到“積極暫停角”去冷靜一下。


生氣雖然是正常的情緒,但我們只有讓自己先冷靜下來才能感覺更好。


感覺好才能做得好。


感覺好了,我們才能更好的溝通、更好的思考問題。


“積極暫停角”將會成為我們創設“情緒安全”的一個神奇的角落。


這個角落可以是你家的書房、房間或者客廳、陽臺的任何一個地方。


你可以將你的“積極暫停角”佈置成任何你喜歡的樣子,或者你不想佈置也行。


只要每當你生氣,來到這個地方,就可以讓你平靜下來。這個地方讓你舒適、給你安全。


漫畫《傑瑞的冷靜太空》中小男孩傑瑞因為摔了一跤,打碎了為爸爸生日做的陶碗,回到家後大發脾氣。


在媽媽的引導下,他建立了自己的“冷靜太空”,學會了控制自己發脾氣的方法。


傑瑞的“冷靜太空”就是他的“積極暫停角”。


女兒拿了WMO的一等獎,我卻差點對她咆哮


相信學會積極的暫停,我們能夠更好的進行情緒管理,我們與孩子的溝通也會越來越容易。


育兒的路“道長且阻”,多學一個工具,少踩一個“坑”。


媽媽們,加油!育兒的路上你不孤單!


原文鏈接: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U2OTk0MDA4OA==&mid=100000130&idx=2&sn=2ea60e6cbaa10269beac946fc0192287&chksm=7cf640954b81c9834e921bf15520c5d8f4fe488224290433ef2d87747d514650992d20de7795#r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