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格活動:隔壁都加薪了,你還在加班!

一個接著一個地對接客戶··

在微信、釘釘信息的閃動中手忙腳亂··

在繁雜的多線程工作中不斷地切換注意力···

看似每天都在忙忙碌碌,常常加班到深夜。但是最終產出的價值往往卻差強人意,為什麼?原因到底出現在哪裡?如何才能夠從“偽忙碌”的狀態之中脫離出來?

“偽忙碌”表現在哪裡?

“偽忙碌”表現一:過度注重效率而非質量

百格活動:隔壁都加薪了,你還在加班!

首先,我們要明白兩個概念。

①什麼是效率?

效率是單位時間完成的工作量。

②什麼是高效?

高效是指在相同或更短的時間裡完成比其他人更多的任務,而且質量與其他人一樣或者更好。

往往我們很多人將高效和效率的概念混淆,認為高效等於效率。其實不然,高效突出的關鍵點在於質量

比如,公司要進行召開品牌會,需要寫一份詳細的競品會議分析調查。追逐效率的人會怎麼辦?先去網上尋找一套模板,然後百度相關的信息填進去,簡單概要的分析以下內容:

  • 會議名稱
  • 會議議題
  • 會議時間
  • 演講嘉賓
  • 參會群體
  • 現場演示情況

查找完相關資料,很快完成了工作。高效的人會怎麼辦?和追逐效率的人一樣,除了進行以上的調研之外,還增加了一項內容:思考

議題的角度是否為今年的行業熱點?

演講嘉賓在行業中的造詣?

參會群體和議題之間有何聯繫?

看起來,前者所花費的時間更少一點,但是這種缺乏思考的報告,不會得到領導的認可,繼而引發接下來一系列的問題等待解決,徒增了工作量。

所以,過度關注工作效率,忽視思考,看起來高效,實際卻沒有價值。

“偽忙碌”表現二:頻繁的工作切換

每天你都是怎麼工作的?

假如你現在正在做一份活動策劃方案,打開電腦,正在準備構思。微信閃爍了一下,隔離同事想要和你對接一下昨天的調研目標用戶結果。你們進行一番商討,當結束之後,再轉到電腦屏幕上,你會發現不記得自己原有的思路是什麼?

當花費大量的時間將思緒轉回到電腦屏幕中,突然又想到,今天要給領導發送數據報告。又打開微信,將報告發送給領導··· ··

百格活動:隔壁都加薪了,你還在加班!


《華為高效工作法》引入了一組數據:“人們一般每8分鐘會收到1次打擾,每小時約7次,或者說是每天50—60次”。

其中80%的打擾是沒有意義或者是極少有價值的。同時人被打擾後重拾起原來的思路平均需要3分鐘,總共每天大約就是2.5h。

也就是說,每天因打擾而產生的時間損失約為5.5h,按照8個小時的工作制算,這佔據了工作時間的68.7%。

《深度工作》的作者卡爾·紐波認為,高質量工作產出=專注*時間

即使有的時候我們明明加班到深夜,也有可能並沒有什麼相應的產出量。

“偽忙碌”表現三:挑自己喜歡的,牴觸複雜工作

百格活動:隔壁都加薪了,你還在加班!


可以將我們的工作劃分為三個區域:舒適區、學習區、恐慌區

  • 舒適區:工作簡單、不需要過多的思考,完成起來得心應手
  • 學習區:工作難度增加,需要自己進行獨立思考,完成起來一般
  • 恐慌區:工作難度大,難以獨自一人完成

根據最小阻力原則認為,人的大腦更傾向於容易的事情。當我們在做一些處於學習區的工作時,大腦處於低刺激,高價值的狀態之中,當遇到困難時,大腦很容易傾向於轉向高刺激、低價值的活動中,例如:看看微信、刷刷抖音。

這種高刺激活動會越來越佔據我們的大腦,每次我們規定自己只玩5分鐘手機,往往20分鐘過去了,手機還是沒有離開手。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會發現工作還沒有完成,不得不加班才能完成。

杜絕“偽忙碌”,讓自己高效起來。那我們應當怎麼高效的進行工作?

一、先計劃,後分級,再工作

1、為工作設定計劃

百格活動:隔壁都加薪了,你還在加班!


很多時候,限制我們工作效率的,往往是腦子不夠用的一種的狀態。我們的大腦不僅僅要想著如何進行工作?還要想著有哪些工作?

比如上文提及到,在活動策劃階段,會有一些其他的工作進行打擾。如果我們能夠將這些工作進行合理的安排,放置到合適的時間內完成,將大腦中的內存釋放出來,用於集中完成現已有的工作。

百格活動:隔壁都加薪了,你還在加班!


列清單就是做計劃的一種的方式。顧名思義,就是將我們的工作計劃和目標進行羅列出來,需要執行哪些工作。

但是我相信,在羅列出計劃清單之後,很多人也會遇到以下這種情形。

清單我每天都寫,但是我覺得並沒有效果,還是沒有改變我每天加班的狀態。為什麼計劃會不管用呢?其實並不是計劃本身具有缺陷,而是多數人列清單時,只是籠統地進行了概括。

今天的工作清單:

  • 完成活動策劃方案的30%
  • 與同事探討調研結果
  • 向領導進行會議報告

這並不是清單,而是一種簡單的總結,這種清單並不會幫助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心理學家彼得·M·戈爾維策發明的“WOOP”思維工具,用順應大腦天性的方式來制定清單。

百格活動:隔壁都加薪了,你還在加班!


根據“WOOP”思維工具,我們可以將清單進行修改

今天的工作清單

工作目標

①完成活動策劃方案的30%

②與同事探討目標用戶調研結果

③向領導進行會議報告

完成策劃方案的30%——進行拓展

可能遇到的問題:

  • 對競品會議的調研分析
  • 目標受眾人群分析
  • 所選主題、議題分析

需要準備以下內容:

(1)製作競品分析表格,包括:

  • 會議名稱
  • 會議議題
  • 會議時間
  • 演講嘉賓
  • 參會群體
  • 現場演示情況
  • 議題的角度是否為今年的行業熱點?
  • 演講嘉賓在行業中的造詣?
  • 參會群體和議題之間有和聯繫?

(2)聽取同事調研報告,進行受眾人群的細化

(3)可以從以下兩個角度對行業熱點話題進行解析

  • 競品會議有哪些熱點話題?
  • 本行業峰會中有哪些熱點話題?

與同事探討目標用戶調研結果—進行拓展

可能遇到的問題:

對同事的調研結果做具體的評估,分析目標受眾

向老闆進行發送會議報告—進行拓展

需要準備以下內容:

數據分析報告


2、為工作設定分級

分級也就是古人講的“輕重緩急”,將重要又緊急的事情第一時間去做.

百格活動:隔壁都加薪了,你還在加班!


根據以上內容我們可以主觀判斷,活動策劃中包含目標人群分析,但是目標群體的分析要基於同事的調研報告才能夠得以完成。競品分析和熱點話題有一部分是重疊內容,可以放在一起進行做。領導說會議報告下班前給到他即可。所以根據對任務的分析,我們將任務的優先級進行了劃分。

第一步,聽取同事調研彙報,獲取目標人群分析

第二步:進行本次會議的目標人群進行分析

第三步:競品分析報告和熱點話題分析

第四步:向領導彙報

劃分優先級之後,我們要設定一定的時間節點。一方面是督促自己完成,另一方面可以進行檢驗本次的工作目標是否過重,需不需要進行合理的調整。

二、進入深度工作

當我們完成了以上的工作安排之後,則需要將自己的工作狀態調整為深度工作狀態。

根據卡爾·紐坡特在《深度工作》中的說法,深度工作指的是,在無干擾的狀態下專注進行職場活動,使人的認知能力達到極限,這種能力能夠創造新價值,提升技能,而且難以複製。

比如:花費3個小時的不受干擾地進行競品會議調研分析。

百格活動:隔壁都加薪了,你還在加班!

總之,當你進行深度工作時,你會發現,自己心無旁騖,所有的注意力集中到工作上,對時間的流逝毫無知覺。

1、時間分段法

將某一段明確的時間用於深度工作,其他的時間用於做其他的事情。

百格活動:隔壁都加薪了,你還在加班!

這個階段往往是考驗我們定力和耐力的時候,要不斷地進行專注。科學研究發現:一旦你的大腦習慣了隨時分心,即使在你想要專注的時候,也很難擺脫這種習慣。

當前,手機和網絡是讓我們分心的最大一個刺激,因此,預先計劃好你使用手機和網絡的時間,然後在這些時間之外完全避免使用手機和網絡。


2、隨意切換法

由於工作的特殊性,有的時候難以抽出固定的時間的用於深度工作中。除了完成本週的目標的時候,往往還需要時時刻刻與客戶保持聯繫,因此,工作時間有可能被切割成無數個碎片。

此時則需要我們通過隨意切換法在不同任務之間進行切換。

也就是說,在日程安排時,隨時可插入深度工作,只要有空閒時間,就能立刻轉入深度工作模式。

百格活動:隔壁都加薪了,你還在加班!

你可以縮短深度工作所用的時間,將其拆分成多個小的任務,做成一張檢查列表,隨時檢查自己做到哪裡。每完成一個步驟,進行標記清楚,這樣當我們被瑣粹的事情所打擾之後,能夠快速知道自己下一步應當做什麼。

比如:你需要完成競品會議調研報告,預計花費3個小時。但是沒有3個小時的整塊時間,那麼我們需要把競品調研報告進行細分。我們先調研完成其中一個會議,利用短暫的時間完成之後,再去處理一些繁瑣事宜。

END

百格活動:隔壁都加薪了,你還在加班!


忙碌而充實的工作可以讓我們創造出更多的價值,達到想要創造出的人生目標。但是我們要進行衡量,所付出的時間與產出的價值是否成正比。我們每個人的時間都非常寶貴,請拒絕無效的忙碌。

【來自百格活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