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有座石浮河:古运河上曾经的交通要津

“石婆婆磨刀劈竹竿,万家箍桶;范公公拖板搭浮桥,千秋太平”。《光绪丹徒县志》记载:“在城西运河侧,跨通江新河。知府潘一桂建,寻易以木,后甃以石,履修之。”1958年因建京口闸而拆除,如今,明万历年间的古桥重现天日!

镇江有座石浮河:古运河上曾经的交通要津

今天分享一篇朋友戴蓉的石浮桥记录:

人的一生当中,必定走过不少桥,有木架的、石造的、混凝土造的,也有钢铁构成的。总有一座桥会让你记忆尤深。

镇江有座石浮河:古运河上曾经的交通要津

在很多老一辈人的记忆中,就有这样的一座桥——石浮桥。

它是镇江古运河上有名的古桥之一,我市已故文史专家杨瑞彬编辑的《古城掠影》对“石浮桥”有这样的介绍:

“石浮桥:在袁公渡(今迎江桥)之西,小京口之北,横跨通江新河,又名利涉桥,原为浮木桥,后改为单孔石拱桥。民国时期仍高耸水面,巍然壮观。因地处新城出入要津,昔日两岸行栈林立,商贾云集,为南来北往必经之道。”

这座当年连接了繁华的中华路和上河边的桥,据说明代就有了,可惜1958年兴建京口闸时被拆掉了。桥上的青石板台阶、独轮车压出的深深车辙至今都让人津津乐道。

  01

  青石桥面中央有一座“桥神庙”

  仍旧住在上河边的81岁王老太太说起石浮桥来,用手比划着:“都是这么长的条石铺成的,一阶一阶向上,在桥的上面还有一座庙,庙门朝着南面。”

  “老早就拆掉了”,老人家记得当年拆的时候,她现在已经59岁的大女儿只有两三岁的样子,还被牵在手中走路呢。

  久远的记忆已经模糊,但老人家只记得,石浮桥是她出门通行的主要通道,过了桥,就是中华路。

  家门口正对着古运河的新河街老住户胡先生清楚地记得是1958年拆的桥,“条石的路面、圆形的拱桥”,就在他们家居住的不远处。

  80岁的胡先生以前是跑船的,在运河上运输货物,扬州、淮安……这些地方,只有有人需要,约定好了就给人家送货。1956年,公私合营后,他们一家上岸住进了现在的房子。他记得,在京口闸还没有建的时候,这段运河上有两座桥,分别在现在京口闸左右两侧,南面就是石浮桥,北面还有一座木板桥。

  “这个地方很热闹,运河的两边开设着很多‘行’(就是当时的商铺)”。胡先生的妻子、73岁董女士对于当时的繁忙记忆仅限于那些“行”,但是说起“童儿糕”的时候,董女士表示“有的有的,一头大一头小,米粉做的”,一边说还一边用手比划着样子。

  今年83岁,从小就生活在石浮桥附近的杨其璞先生,更是对石浮桥充满了感情。

  

“我们全家对石浮桥似有一种难以割舍的亲情,清光绪年间,我的曾祖父母在桥的西面开设过一个名叫‘临桥园’,以茶水、伙面、烧饼、素包子应市的‘茶坊’。我的祖父、二叔祖父都诞生在那里,1905年我的三叔祖父和父亲也相继出生在这里,28年后的1933年严冬我出生,我的孩子则是在石浮桥被拆去不久后的1960年出生在我家祖居——原本临桥的一座老屋。我们一家人都把石浮桥下中华路东段视作我们的安身立命之处。”

  和其他的桥相比,除了标志性的圆拱。石浮桥还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它有一座“桥神庙”。

  陈其福说:“古桥上设桥神庙,并不常见。在镇江的石桥中也是仅此一例。这种格局,罕见而奇特。桥神庙沿北侧栏杆,坐北朝南三开间。不饰窗棂,显得宽敞明亮,简洁大气。逢年过节,都有人前来烧香拜神,一时香火旺盛、烟雾缭绕。”

  居住在新河街的陈先生也回忆说,这座桥神庙坐北朝南,北面的墙壁上供有菩萨,人们可以从庙的中间通过。

  至于是什么菩萨,大家却都没有印象,杨其璞说:“由于日久年深被香烛的烟熏火燎,外观漆黑,连所供奉的神祇都容貌难辨。”

  

镇江有座石浮河:古运河上曾经的交通要津

  02

  

繁忙的石浮桥是一座交通要津

  石浮桥是一座非常繁忙的桥,它东西横跨,古运河就穿越其下,经“小闸口”过“平政桥”注入浩浩长江。

  已故学人江慰庐老师曾撰文记石浮桥说:

  

“它在上世纪50年代以前,其实是座很繁忙的桥。从它桥面的独轮车道深深的车辙和破旧的桥栏、桥柱,就可以看出,它是一座古老而苍凉的老桥。”


  “日复一日,年来岁往,桥栏杆的石头都被无数双行人的手抚摩得十分光滑圆润,桥面的石阶边缘也大都被踏践得失去棱角。”这座桥为什么会这么繁忙,应该跟它所在的地理位置有关。

  《古城掠影》介绍石浮桥,“民国时期仍高耸水面,巍然壮观。因地处新城出入要津,昔日两岸行栈林立,商贾云集,为南来北往必经之道。”

  杨其璞也以为,古老的石浮桥是贯通市区的一处要津。“西渡的行人,经中华路口南折出宝塔路;或径向西穿过‘又新街’就抵达了旧日商贾繁茂、人烟稠密的‘西门外大街’,亦即今天的大西路,到了那里就到了当时四通八达的通街。如果从中华路口越桥东渡,过了桥便是民居密集繁茂一时的新河街,径直向前就到了‘黄花亭’,彼处路分两岔,右折不远,就走到了位居双井路与大西路交会处的‘小门口’。经此向东就算入城了。”

  石浮桥连接的中华路、上河边都是小商贩云集的地方。石浮桥顶的驴肉摊也让很多那个时代的人记忆深刻。石浮桥西有块较大的开阔地,是商贩麇集的所在。

  陈其福以为,正是因为石浮桥被拆,曾经繁华的上河边才衰败了。

  上周末的一个雨天,循着上河边一路西行,已经看不到一点曾经的影子。据住在附近的几位老人表示,上河边的尽头就是石浮桥的起点,当年的石浮桥就是在这里横跨古运河,连接起了对岸的中华路。

  现在与上河边对应的马路是中华路小学背后的一条小路。石浮桥也是百年老校中华路小学的骄傲,中华路小学的校歌就是从石浮桥开始唱响:“地傍石浮桥……”

  

镇江有座石浮河:古运河上曾经的交通要津

施工时候的石浮桥


  03

  石浮桥到底是什么样子

  “石浮桥是一座体制宏伟,结构简练,外观雄浑的石拱券桥。”

  “印象中的石浮桥,是一座拱形的石桥,桥面是中间高、两边低,两边有石阶踏步。桥的两侧是大块的石板护栏,雕有石狮或其他兽象之类的镇邪之物,经过风雨的洗刷、打磨,光可鉴人。光滑的石板地,凹凸的车辙,留下时间的年轮。”

  “石浮桥,条石整齐,古朴凝重。单孔独券,高高耸起。远远望去,犹如一轮圆月,横卧在古运河上。桥面宽阔,能五马并行。桥体南北两侧,嵌有四个龙头。龙头雕刻细腻,精美绝伦。须鬣奋张昂扬,活灵活现、栩栩如生。每个龙头的嘴里,都含有一颗活动的石珠。”

  虽然很多人对于石浮桥都有着自己深深的记忆,但是石浮桥存世的照片却很少。

镇江有座石浮河:古运河上曾经的交通要津

石浮桥的效果图

  市赛珍珠历史研究会的特约研究员金存启先生从国外网站上购买到了一张石浮桥的照片,根据桥面上的“桥神庙”,大家第一时间辨认出了这就是镇江的石浮桥。

  从这张照片上,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出这是一座条石铺就的圆拱石桥,横跨运河之上,小乌篷船在桥下穿行。桥面上的“桥神庙”占据桥顶的位置,坐南面北。可惜的是,可能因为时间久远,有些模糊。

  《古城掠影》中也有一张石浮桥的照片,发现这张照片里的石浮桥桥顶没有“桥神庙”。也许这座“桥神庙”是后来才修筑的!(戴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