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羅宗強:我們要真誠地對待歷史

紀念‖羅宗強:我們要真誠地對待歷史

南開大學羅宗強‍

我這本《隋唐五代文學思想史》寫於三十年前。為什麼寫這本書呢?我原來是研究文學批評史的,在研究的過程中我注意到有幾個問題沒有解決。第一個問題,一些古代批評家、理論家的 理論觀點與其創作事蹟並不一致。第二個問題,隨著思潮的發展變化,理論表述往往還沒有跟上來。第三個問題,創作傾向的變化,例如,大家都知道唐代出了很多理論家,但很少知道在文體創作上發生了變化,且沒有像過去那樣有很多修飾辭藻。第四個問題,古代的很多文學理論範疇 到底講的是什麼?我們並不清楚,並且往往用現代理論來作批評分析。當時的創作語境是什麼?具有什麼樣的創作傾向?我們並沒有注意。這幾個問題就是我寫文學思想史的起因。這是我有關文學思想史的第一部著作。為什麼選擇寫隋唐五代?因為這一時期的問題表現得非常突出。而且,我在研究文學思想史的過程中又發現一個問題,即古代創作傾向的變化不僅跟社會環境有關,還 跟政治局面、思潮、生存狀態有關係。此外,社會的各種因素往往通過世人心態的變化反映出來,所以,我研究文學思潮的同時還研究世人心態。

在研究過程中,我的一個感悟是要對研究有興趣,有興趣以後,就會心無旁鶩,且其中的樂趣是難以形容的。另一個感悟是要以真誠的態度來對待歷史。我們要真實描寫歷史的面貌,還原 歷史本來的面貌是很難的。留下來的文獻是不是當時主要的文獻,是不是還原當時主要的面貌,裡面有多少主觀因素,這些都說不清楚。但是,我們要力求真實地描寫歷史,力求推測真實的歷 史面貌。在這個過程中,進行歷史描述和歷史判斷的時候要有分寸,不能臆斷。真誠地對待歷史,還要注意把握主流問題。研究的過程中,由於文獻豐富,任何人都可以得出一個結論,任何一個角度都可以找到幾條材料證明,但問題是當時主流是什麼。判斷主流是很費功夫的。

紀念‖羅宗強:我們要真誠地對待歷史

我看很多古代文獻作品的時候,常以一種同情心來看古代的這些創作。我認為,判斷古代文學思潮的時候總要考慮古人處於什麼樣的環境下,處於什麼樣的生存狀態,產生了什麼樣的思想傾向,他們的感情世界是什麼。只要我們進入了他們的感情世界,對他們的理解就會更真切一些,當然這裡面可能有很多主觀成分。完全排除主觀成分是不可能的,但我們力求做到接近歷史。

點評

復旦大學王水照教授:羅宗強先生既是我國著名的古代文學批評史家,又是我國著名的古代文學史家。他的這部著作原來是批評史。古代作家、批評家對於文學作品的批評,是必須研究的。但除了這部分內容之外,大家比較忽視的是文學作品背後的文學思想。羅先生的這部著作,既看到了文學批評史材料後面所蘊藏的文學思想,又看到了文學作品背後所蘊藏的文學思想。

我記得,上世紀 60 年代就有人提出應該把中國文學批評史和中國文學史掛鉤,但只是一個呼籲。南京大學、復旦大學已有兩位學者在研究中應用這個方法,但是羅先生這部著作從頭到尾系統地、周密地、詳細地貫徹這個主張,使用這個方法,這是沒有人做過的。而且羅先生還注意到不同的矛盾,這使得對當時文學思想的理解有一種立體感,觸摸到了當時具體的情況。文學批評史和文學史是兩個子學科,羅先生把這兩個子學科進行了很好的交叉研究,這是非常大的創新。羅先生說,他這本書寫了八年,開始動筆的時候是 80 年代初。古典文學的研究在當時已經有迴歸文學本位的呼聲,把文學當做文學來研究,羅先生的這部著作也是符合這個思潮發展的。羅先生還強調從創作主體的心態、心靈感受這個角度把文學思想史當做文獻來研究。他在這個方面做得比較好。

紀念‖羅宗強:我們要真誠地對待歷史

批評史所使用的材料往往是詩話、詞話等,文學史的材料就是作家的作品。而文學思想史則把這兩個方面結合起來,這也是羅先生非常強調的。我注意到羅先生提出新觀點的地方往往是這些材料的來源。羅先生使用的材料往往是別人沒有使用過的,且注重對於筆記的深讀、細讀。現 在看起來,注意從文學本位出發、注意細讀筆記,這對於今天的年輕學者是非常重要的。

北京大學程鬱綴教授:

《隋唐五代文學思想史》是一部創新的著作,把文學思想史作為一個獨立學科進行研究,把文學創作傾向和文學理論批評結合起來考察,具有開創性,有此成果,使得我們文學思想史研究的目標、對象、方法、領域等初步成型,在研究領域方面的創新拓展之功是不可沒的。

華東師範大學譚帆教授: 我所理解的原創是思想的創新、方法的獨特、史料的新穎。而羅先生這部書可以說三者兼而有之。文學批評史研究把理論資料和文學創作結合起來。真正行之實踐,而且以一部大書面貌出現,羅先生這樣做在我國還是第一次。這是一種新的研究範式。

紀念‖羅宗強:我們要真誠地對待歷史

華東師範大學朱惠國教授: 羅先生把理論形態跟文學創作的實際結合起來,再來把握文學思想,這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創新。‍

(此文原刊於社會科學報/2013 年/11 月/28 日/第 005 版)


紀念‖羅宗強:我們要真誠地對待歷史

羅宗強:1931年生。1956年考入南開大學中文系,師從王達津教授,為中國文學批評史專業研究生。1975年重回南開大學,初在學報工作,後回中文系任教。1981年升副教授,1985年升任教授;1986年被國務院學科評議組評定為中國文學批評史專業博士研究生導師。1989年至1995年任南開大學中文系主任、校務委員會委員、校學術委員會委員。1996至1997年,受新加坡國立大學中文系聘為客座教授。2000年與2002年,兩次受H本大谷大學之聘。為其特別研究班(博士、碩士與部分教師)短期講課。2004年,從南開大學中文系退休,同年受聘為首都師範大學特聘教授至2007年。曾任唐代文學學會、李白學會、杜甫學會副會長,復旦大學教育部古代文學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副主任,首都師範大學中國詩歌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主任,《文學遺產》通訊編委、顧問。2020年4月29日13點50分於天津仙逝。

羅宗強先生千古!

紀念‖羅宗強:我們要真誠地對待歷史

編輯搜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