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諾貝爾文學獎,被譯成40種語言,《百年孤獨》預言式結尾太精妙

豆瓣評分9.2,獲諾貝爾文學獎,被譯成40多種語言暢銷全球,這部治癒了無數孤獨患者的小說,講述的卻是全人類的故事。

諾貝爾文學獎頒獎詞說:《百年孤獨》乃是過去五十年來所有語言中最偉大的傑作。

獲諾貝爾文學獎,被譯成40種語言,《百年孤獨》預言式結尾太精妙

這部《百年孤獨》便是馬爾克斯在1967年發表的魔幻現實主義小說,全書用了26萬字的篇幅,將時間跨度設置為一百年,講述了住在加勒比海沿岸小鎮馬孔多的布恩迪亞家族七代人的興衰榮辱。

有人說這本書太過深奧,而它的藝術魅力就在於其魔幻色彩、孤獨主題與悲劇意蘊。它將幻想與現實融合,所營造出的魔幻之境是那樣的引人入勝,最後,卻又都回歸為一句話:

除了孤獨,沒什麼能夠永恆。

獲諾貝爾文學獎,被譯成40種語言,《百年孤獨》預言式結尾太精妙

有很多人愛《百年孤獨》的開場白,我卻對它的預言式結尾情有獨鍾。

在書的扉頁上,有這樣一句開場白:

"多年以後,面對行刑隊,奧雷里亞諾·布恩迪亞上校將會回想起父親帶他去見識冰塊的那個遙遠的下午。"

短短一句話,我們卻能讀出三個不同的時間:"多年以後"說的是未來,"面對行刑隊"說的是現在,"那個遙遠的下午"說的是過去。

這是一種站在未來的角度回憶過去,似乎是在這不動聲色的敘述中隱藏著一種深沉的悲涼和無可奈何的宿命感,卻又憑藉著巧妙的時空交錯形成了巨大的懸疑。

因此,很多人稱這個開場白為"《聖經》般的開場白"。

獲諾貝爾文學獎,被譯成40種語言,《百年孤獨》預言式結尾太精妙

而我卻對它的預言式結尾情有獨鍾,馬爾克斯在最後寫道:

"他沒等最後一行便已明白,自己不會再走出這個房間,因為可以預料這座鏡子之城將會在奧雷里亞諾·巴比倫全部譯出羊皮卷之時,被颶風抹去,從世人記憶中根除。羊皮捲上所載的一切,自永遠到永遠,不會再重複。因為註定經受百年孤獨的家族不會有第二次機會在大地上出現。"

故事的最後,家族的第六代奧雷里亞諾解讀出羊皮卷的關於家族的預言,從第一代被捆在樹上,到最後一代被螞蟻吃掉的命運,這是一個極具深意的神話寓言構思,這個故事就像是從地球的一個角落挖出一塊化石,這塊化石記錄了一個空間的歷程,從創建到繁衍,到最後到毀滅的整個過程,這樣的一個寓言不僅僅是發生在拉丁美洲,而是整個人類世界。

獲諾貝爾文學獎,被譯成40種語言,《百年孤獨》預言式結尾太精妙

正是有了這一層深意,《百年孤獨》被《紐約時報》評為"繼《創世記》之後,首部值得全人類閱讀的文學鉅著"。

智利詩人巴勃羅·聶魯達評馬爾克斯是"繼塞萬提斯之後最偉大的語言大師"。

當你讀完這本書書你會覺得:我們太多浮躁的期待,只不過是一個個轉瞬即逝的環境,唯有孤獨永恆,反而擁有祥和和平靜。


獲諾貝爾文學獎,被譯成40種語言,《百年孤獨》預言式結尾太精妙

倘若,你覺得這個星球的書太平庸,那就去看《百年孤獨》吧!

· 1984年,當莫言第一次在王府井書店看到盜版《百年孤獨》時,他說,"像被雷電擊中一樣,原來小說還可以這樣寫!"

· 《活著》的作者餘華說:"馬爾克斯是個了不起的作家,我對他除了崇拜沒有別的了。"

· 高曉松說,馬爾克斯是目前這個世界上最偉大的作家!

· 李誕說看完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自己就一個字也不想再寫了……

獲諾貝爾文學獎,被譯成40種語言,《百年孤獨》預言式結尾太精妙

讀不懂他的人說太難體會,讀懂他的人無不被震撼。

從《百年孤獨》問世到現在,沒有哪本書籍能影響中國一整代的人,《百年孤獨》做到了。

獲諾貝爾文學獎,被譯成40種語言,《百年孤獨》預言式結尾太精妙

這個珍藏版精裝版本的《百年孤獨》是50週年紀念版,也是唯一授權的版本,只要49.9元

,一張電影票的錢就能讓你感受到人生。

點擊下方即可購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