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我国首颗原子弹爆炸背后的无名英雄

相遇|致敬我国首颗原子弹爆炸背后的无名英雄
相遇|致敬我国首颗原子弹爆炸背后的无名英雄

今天是2019年10月16日,是我国首颗原子弹爆炸55周年。

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时整,一声巨响响彻西北戈壁,万米高的蘑菇云腾空升起,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这一声“东方巨响”震惊世界,震碎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和核讹诈。自此中国跨进了核大国行列,令全世界刮目相看。

相遇|致敬我国首颗原子弹爆炸背后的无名英雄

17日,周恩来致电世界各国政府首脑,转达中国政府关于召开世界各国首脑会议讨论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核武器的建议。

毛泽东在1955年发出号召,中国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而且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中央指定陈云、聂荣臻、薄一波等负责筹建核工业。

1959年苏联撤走专家后,中国决心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完成这艰巨任务。

原子弹的研发工作在极其保密的情况下进行,“上不告父母,下不告妻儿,要把在基地看到的一切,永远烂在肚里”。

1958年,邓稼先在钱三强的竭力推荐下,义无反顾地投身于核武器研制事业中。在接受研制核弹历史重任的那天夜晚,他对妻子许鹿希说,以后家里的事我就不能管了,我的生命就献给未来的工作了。

做好了这件事,我这一生就过得很有意义,就是为了它死了也值得!

从此,在公开场合,邓稼先的名字连同他的身影都销声匿迹。

相遇|致敬我国首颗原子弹爆炸背后的无名英雄

他成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理论设计负责人,在京郊高粱地里兴建研究所,在去罗布泊国家试验场的路上颠簸,在云雾缭绕的山区指挥核弹研制……

相遇|致敬我国首颗原子弹爆炸背后的无名英雄

1961年4月,王淦昌接受了研制核武器的任务。从此,他以身许国、隐姓埋名,放弃自己得心应手的物理学基础研究工作,从事核弹研制的全新事业。

直到1978年,人们才从报上看到“王淦昌”的名字。多年后,回想当年“愿以身许国”的初心,他说:“我认为国家的强盛才是我真正的追求,那正是我报效国家的时候。”

1959年,中苏关系开始紧张。苏联拒绝向中国提供原子弹的数学模型和技术资料,随后撤走所有专家,还停止供应一切技术设备和资料。研发工作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郭永怀临危受命,他与王淦昌、彭桓武形成了中国核武器研究最初的“三大支柱”。

当蘑菇状怒云扶摇升腾之时,郭永怀和他的战友无不欢呼雀跃!

相遇|致敬我国首颗原子弹爆炸背后的无名英雄

不辞沉默铸金甲,

甘献年华逐紫烟

“原子弹”的成功研制,离不开这些国防科技战线上的无名英雄。他们隐姓埋名、远离亲人,在一度从地图上消失的“金银滩”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许多人甚至在原子弹成功爆炸之后,才知道自己从事的是原子弹研制的工作。

他们“献了青春献终身”,来时风华正茂,走时白发苍苍。

相遇|致敬我国首颗原子弹爆炸背后的无名英雄

高远和方敏,是许许多多国防科技战线上的无名英雄和他们家人的缩影,一旦“许国”,便只有相遇,没有相聚。

无名英雄们的身影裹挟在汹涌的时代浪潮里,他们是支撑国家、民族的柱石。

中国的崛起离不开当年那些英雄们,没有他们在科研领域对国防事业的支持,也就没有今日中国的和平。

他们,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图文来源 | 网络

实习编辑 | 青年之声•贵州大学 工作室 吕恬卓

审校 | 刘艳春

相遇|致敬我国首颗原子弹爆炸背后的无名英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