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工作室興衰記:起底鄭爽們背後的娛樂圈之手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5月5日電(記者 宋宇晟 袁秀月)今年4月以來,演員鄭爽成了輿論關注的焦點。此事發酵的同時,有報道稱多個明星工作室註銷,這引發公眾對於中國內地娛樂圈資本的好奇:光鮮亮麗的明星背後,究竟存在多少隱秘的角落?中新網記者進行了梳理調查,試圖一窺其中的資本秘聞。

不過,在我們即將要講的這個故事裡,眼下引發巨大關注的鄭爽並非主角,如果真要選出一個主角的話,“明星工作室”也許更為合適。

明星工作室興衰記:起底鄭爽們背後的娛樂圈之手

資料圖:鄭爽。中新網記者 翟璐 攝

內地工作室制度從何開始?

2005年,中國內地娛樂圈發生了一件大事。

這一年,知名經紀人王京花與華誼兄弟五年合作約滿後,率領旗下包括陳道明、劉嘉玲、梁家輝、夏雨等在內的知名演員跳槽。

今天的年輕人也許對十幾年前華誼兄弟在內地電影圈的地位沒有直觀感受。簡而言之,說當年的華誼兄弟佔據著圈內半壁江山,都稍顯保守。世紀之交,導演馮小剛在國內開創的電影賀歲檔影響至今,和華誼兄弟有著深入合作的他更是帶火了相當一批演員。

王京花,也遠非今天的普通經紀人。她曾一手捧紅李冰冰、任泉、胡軍等多位藝人,被業內稱為“金牌經紀人”,據說也是楊天真的偶像。

在這樣的背景下,王京花從華誼兄弟出走,可以說在當時引發了內地娛樂圈“地震”。

明星工作室興衰記:起底鄭爽們背後的娛樂圈之手

資料圖:華誼兄弟創始人、董事長王中軍。陸欣 攝

雖然華誼兄弟創始人之一王中軍當時對外界表示“華誼缺了誰都可以”;但娛樂圈規則卻實實在在地發生了變化。

華誼兄弟開始建立藝人工作室制度:將每位藝人都分配在一個量身定做的組裡,每個組都由一個大經紀人、小經紀人、藝人助理、企宣組成,藝人被當成品牌打造。

工作室利用明星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借用公司的資源進行個人整合,而效益也與原公司分成。明星在簽約的經紀公司旗下開工作室,到現在也是較常見的模式,藝人得到更好服務,公司也可藉此綁定知名藝人。不過,這種模式較適用於大牌明星,而且公司與藝人之間的利益平衡問題難以解決。

也是在那段時間,還在北京電影學院上學的鄭爽,開始進入影視圈並嶄露頭角。2009年,校園青春偶像劇《一起來看流星雨》讓鄭爽進入大眾視野。她憑藉楚雨蕁一角,迅速從圈內新人成長為“流量擔當”。那一年,鄭爽18歲。

明星工作室興衰記:起底鄭爽們背後的娛樂圈之手

視頻截圖:《一起來看流星雨》

把明星當作IP

走紅後的鄭爽片約不斷。2010年,她主演的《一起又看流星雨》播出;2011年,她出演的電視劇《武則天秘史》《凰圖騰》以及電影《畫壁》《無極限之危情速遞》等作品播出或上映。這位才20歲的年輕演員,已有了“明星相”。

這當然不只是她自己努力的結果,背後還有電視臺自制劇迴歸的大背景。

2008年前後,電視臺自制劇重回觀眾視野。湖南衛視的《一起來看流星雨》就是這一時期“自制劇”的代表之一。有研究認為,此類“自制劇”一方面消化電視臺選秀節目藝人,另一方面也培養有潛力的演員。《一起來看流星雨》中,曾經《快樂男聲》的選手俞灝明、魏晨屬於前者,張翰、鄭爽則明顯是後者。

乘著電視臺自制劇發展的東風,鄭爽在那幾年出演了大量影視作品。

明星工作室興衰記:起底鄭爽們背後的娛樂圈之手

《一起來看流星雨》劇照

幾乎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藝人在合約期滿之後,選擇自立門戶。

2010年前後,周迅、李冰冰、任泉、黃曉明、陳坤、蘇有朋均成立個人工作室。當時在大多數人意識中,明星工作室大多依託於知名度較高的藝人。各家工作室也時常被媒體拿出來比較,甚至連員工年終獎等都被當作指標來對比。

梳理以往報道,當年內地的明星工作室規模還不大,一些工作室只有十幾名員工,而明星本人則成為其工作室的符號乃至品牌。今天看來,在一定程度上,明星可以看作是其工作室支撐保障的一個IP。

明星工作室興衰記:起底鄭爽們背後的娛樂圈之手

資料圖:中新社記者羅雲鵬 攝、供圖、陳超攝、李學仕 攝、中新社記者 崔楠 攝(自左至右)

隨著行業從業者數量愈發龐大、影視綜作品愈加豐富,明星工作室的註冊數量也在逐年增加。

企業信息查詢系統“企查查”統計了2011年至今十年間我國藝人經紀企業註冊量的變化。結果顯示,一直到2019年,藝人經紀企業註冊量都呈現逐年增長態勢。

2013年,上海鄭爽影視文化工作室成立。根據企查查顯示的內容,在鄭爽曾經或仍舊擔任法定代表人的7家工作室中,這家成立時間最早。

按當時情形分析,這家工作室應與和湖南衛視關係密切的天娛傳媒有關,並未獨立運營。

明星工作室興衰記:起底鄭爽們背後的娛樂圈之手

企查查截圖

明星工作室的多重可能

但很快,明星工作室就開始顯現出更加市場化的一面。

明星成立個人工作室,遠不止為了經營好某一位藝人。除了拍戲,明星開始投資影視項目、簽約其他藝人、經營副業;更有甚者,明星直接成為投資人。

比如黃曉明工作室曾投資《一場風花雪月的事》《錦繡緣華麗冒險》等影視劇,而黃曉明本人還開了火鍋店、烤肉店,甚至還有科技、投資、貿易類公司。

2017年,陳坤與周迅共同成立文化經紀公司“東申未來”,簽約了倪大紅、海一天等多位藝人,去年舒淇也以合夥人身份加入。

明星工作室興衰記:起底鄭爽們背後的娛樂圈之手

微博截圖:東申未來官宣成立

此外,在明星的品牌效應下,資本也介入其中。華誼兄弟為綁定明星,曾高溢價購買馮小剛、鄭愷、李晨、Angelababy、馮紹峰等明星的空殼公司。還有趙薇持股唐德影視,劉濤、鄧超、孫儷等間接持股樂視網、暴風集團以15倍溢價擬收購稻草熊影業60%的股權(後被證監會否決)等。

2014年,楊冪與兩位經紀人共同出資300萬成立海寧嘉行天下影視文化有限公司。之後,其主演的多部影視作品都有旗下藝人迪麗熱巴、高偉光、張彬彬等的參演。2017年,完美世界曾出資5億元收購嘉行傳媒10%的股份,嘉行傳媒一度估值達50億元。

明星工作室興衰記:起底鄭爽們背後的娛樂圈之手

嘉行傳媒微博截圖

2016年有研究者指出,明星不靠演戲,而是靠二級市場推動賺錢,已成為行業現象。

在這樣的大環境下,2016年2月,鄭爽宣佈和天娛傳媒不再續約,轉而成立自己的工作室。此後還簽約了一位新人,兩人曾共同出演《翡翠戀人》《微微一笑很傾城》。

明星工作室興衰記:起底鄭爽們背後的娛樂圈之手

《微微一笑很傾城》劇照

“合理避稅”

今天,在法律界人士看來,明星成立工作室一方面可以擺脫經紀公司約束,更多元發展;另一方面也可以降低納稅標準,合理避稅。

按照《個人所得稅法》的超額累進制,年收入超過96萬的部分,稅率為45%。有媒體算了一筆賬:按照這個稅率,1.6億的片酬需繳納至少7195萬稅額;而以合法的工作室或者影視公司名義簽訂合約,至少能節省10%的稅率,少了約1590萬元。

明星工作室興衰記:起底鄭爽們背後的娛樂圈之手

國家稅務總局網站截圖

《南風窗》的報道總結,無論怎樣對比,成立個人工作室或影視公司,都是避稅的“絕佳手段”。

當然,這還只是理論層面的算法。實際情況還應考慮一些工作室運用更復雜多樣的合理避稅手段。此外,如果再遇上地方稅收減免政策,納稅額應更少。

一度被視為“避稅天堂”的新疆西北端口岸小城霍爾果斯,就曾因此備受關注。相關文件曾明確,2010年至2020年,對經濟開發區內新辦的屬於重點鼓勵發展產業目錄範圍內的企業,給予自取得第一筆生產經營收入所屬納稅年度起企業所得稅五年免徵優惠。報道顯示,目錄涵蓋了金融服務業、影視、文化傳媒服務業、旅遊業等多類行業。而這還只是優惠政策中的一部分。

在此類優惠政策之下,包括明星工作室在內的各類企業湧入這座小城。

這段時間,鄭爽也新開了不少工作室。企查查顯示,2016年,她任法定代表人的兩家工作室在江蘇新沂開張,後於2018年註銷;2017年,另外兩家鄭爽任法定代表人的工作室在江西九江成立,並存續至今。

明星工作室興衰記:起底鄭爽們背後的娛樂圈之手

企查查APP截圖

“天價片酬”與“限薪令”

當明星工作室規模越來越大、資本越來越雄厚、涉及業務越來越多,藝人的話語權在整個娛樂圈中的份量也越來越重,尤其是“一線明星”議價能力大增。而向流量低頭的視頻網站以及被裹挾其中的影視公司反倒變得相對弱勢。

於是,在影視行業發展日趨繁榮的同時,“天價片酬”問題也漸漸浮出水面。

在一些業內人士看來,某些演員過高的片酬不僅推高影視作品製作成本,還嚴重壓縮了劇集製作經費,導致作品圍繞“明星”轉、品質給“流量”讓位等問題。也因此,粗製濫造、演技不精的作品一度頻出,行業風氣乃至社會風氣受到影響。

面對這些問題,最先作出反應的是直接介入其中的影視公司和視頻網站。

2018年8月,“愛優騰”三家視頻網站聯合六家影視公司發佈聲明,明確演員的總片酬最高不得超過5000萬元。此後又有消息稱,明星參與綜藝節目的薪酬也受到調控,“單期節目單人片酬不超過80萬元,常駐嘉賓一季節目總片酬不超過1000萬元”。

明星工作室興衰記:起底鄭爽們背後的娛樂圈之手

聲明全文

這年10月,稅務部門依法查處演員范冰冰“陰陽合同”等偷逃稅問題。范冰冰被責令按期繳納稅款、滯納金、罰款8億餘元。此事引發廣泛關注。

同年,國家稅務總局發佈《關於進一步規範影視行業稅收秩序有關工作的通知》。其中提到,近年來,我國影視行業快速發展,整體呈現出良好態勢。同時,也暴露出天價片酬、“陰陽合同”、偷逃稅款等問題,破壞了社會公平正義,損害了行業形象,影響了行業健康發展。

通知要求,從2018年10月開始,到2019年7月底前結束,按照自查自糾、督促糾正、重點檢查、總結完善等步驟,逐步推進規範影視行業稅收秩序工作。

明星工作室興衰記:起底鄭爽們背後的娛樂圈之手

國家稅務總局網站截圖

值得注意的是,網上曝出的涉及鄭爽“天價片酬”聊天記錄的時間,正處於該通知中涉及的時間段。從這個角度看,有網友將其稱為“頂風作案”並非毫無依據。

明星工作室興衰記:起底鄭爽們背後的娛樂圈之手

《倩女幽魂》(後改名為《只問今生戀滄溟》)備案信息

2018年11月,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公佈關於進一步加強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文藝節目管理的通知。

通知要求,各電視上星綜合頻道19:30-22:30播出的綜藝節目,每個節目全部嘉賓總片酬不得超過節目總成本的40%,主要嘉賓片酬不得超過嘉賓總片酬的70%。每部電視劇網絡劇(含網絡電影)全部演員片酬不超過製作總成本的40%,主要演員片酬不超過總片酬的70%。

明星工作室興衰記:起底鄭爽們背後的娛樂圈之手

廣電總局網站截圖

“限薪令”時代的工作室

“限薪令”之後,有報道引述業內人士說法稱,“藝人片酬肯定降了。”甚至有人直言,“片酬過億的時代已經終結。”

另一方面,明星工作室的納稅問題也漸被公眾關注。

浙江東陽公佈的2018年度企業納稅榜和納稅百強企業名單顯示,在“納稅超千萬元企業”和“納稅超五百萬元企業”的兩張榜單中,張藝興、楊冪、景甜、華晨宇等9位明星,均作為藝人工作室的“企業法人代表”上榜。

有浙江媒體稱之為“明星工作室首次上榜”。榜單中,東陽橫店張藝興影視工作室納稅額1913.62萬元;東陽橫店楊冪影視工作室,1553.33萬元;東陽橫店景甜影視文化工作室,1043.73萬元。

明星工作室興衰記:起底鄭爽們背後的娛樂圈之手

資料圖。 張雲 攝

而在稅務部門規範影視行業稅收秩序的大背景下,一些地方政策更直接地影響著明星工作室的去留。

同樣是在2018年,一向被視為影視行業稅收“窪地”之一的新疆霍爾果斯稅收政策開始調整。報道顯示,當年1月,霍爾果斯開始暫停增值稅返還和個人所得稅優惠兩項地方性政策;4月,霍爾果斯再次要求企業註冊“一址一照”,即要有實體註冊地址和辦公場地;當地稅務部門開始對發票進行限制。

有媒體稱,自當年6月份以來,有超過100家霍爾果斯的影視公司申請註銷,其中包括徐靜蕾等多位知名藝人擔任法人和持股的企業。

不過從宏觀數字來看,明星工作室數量的增長態勢並未因此明顯改變。

企查查數據顯示,2016年藝人經紀企業註冊增速開始加快,當年共註冊1357家,同比增長128%;2019年是十年來藝人經紀企業註冊量最高的一年,共2535家,同比增長14%。受疫情影響,2020年的藝人經紀企業註冊量有所減少,僅1138家,同比減少55%。

明星工作室興衰記:起底鄭爽們背後的娛樂圈之手

企查查數據

事實上,就在近日一些明星工作室註銷引發關注的同時,也有數據顯示,包括沈騰、王千源、黃磊、徐崢、陶虹、陳思誠、黃子韜、侯鴻亮、袁泉、賈乃亮、那英、闞清子、白敬亭、何炅等在內的藝人自去年以來開始在海南註冊新公司。

不少網友將這樣的變動與明星工作室稅務問題聯繫在一起。不過,北京天馳君泰律師事務所娛樂法律師徐曉丹指出,如果某工作室確實存在稅務上的問題,即便註銷之後,稅務機關仍可對當時的不法行為進行查處與追繳。

今年4月以來,涉及鄭爽片酬的聊天記錄再次引發公眾對明星工作室衍生問題的關注。

對此,上海稅務和北京廣電部門已依法調查,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國家稅務總局、國家電影局等先後發聲。

19歲時,剛入行的鄭爽這樣憧憬自己30歲時的生活——“希望擁有時間,周邊的情況都比較安穩。演員對於我來說,我喜歡,但只是一個工作。”

2021年,鄭爽恰好30歲了。作為局中人,她親身經歷了十餘年間內地明星工作室的興衰,只是不知道她是否還記得11年前自己說過的話。(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