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的前世今生(下)

第二篇——二戰後的世界貨幣發展

佈雷頓森林體系下的貨幣制度

佈雷頓森林體系是美國從1941年開始參戰時就開始構想的戰後全球金融體制,並於1944年確立。其實佈雷頓森林體系就是1922年金匯兌本位的升級版,只不過美元擠掉了英鎊,和黃金共同作為世界各國發行本國貨幣的的貨幣儲備。各國中央銀行倉庫中必須有相對應的黃金或者美元儲備才可以發行自己的貨幣。同時美元與黃金掛鉤,確定35美元一盎司的黃金官價;世界各國貨幣與美元掛鉤,維持全球匯率的穩定。世界貨幣制度就在金匯兌本位制下悄然度過了將近五十年的時光,直到1971年的一天……

債務貨幣時代

在佈雷頓森林體系確立後的幾十年裡,由於美元的持續超發,美元已經無法維持與黃金的固定比價關係,美國也沒有足夠的黃金儲備來履行當初拿美元兌現黃金的承諾,於是在1971年8月15日,時任美國總統的尼克松被迫宣佈“暫時”放棄美元兌換黃金,這實際上切斷了黃金和美元的最後一絲聯繫。,從此,國家發行貨幣再也不需要黃金儲備,取而代之的則是各國的主權債務,也就是國債。世界正式進入“債務貨幣”時代。

為了讓大家更好地理解什麼是“債務貨幣”,我們先來做一個簡單概括:貨幣就其本質而言,可分為債務貨幣和非債務貨幣兩大類,債務貨幣就是當今主要發達國家所通行的法幣系統,其主要是由政府,個人,公司的債務“貨幣化”而來。而非債務貨幣,就是上文中討論過的以金銀為代表的非債務貨幣,這種貨幣不依賴於任何的債務,其代表的是人類已經創造出來的實實在在的物質財富。

提到“債務貨幣”當今的美元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例子,那麼美元究竟是如何創造出來的呢?下面就是美元的創造過程,當你能夠完全理解其操作過程你也就能理解為什麼稱美元為“債務貨幣”了。

首先美國政府沒有發幣權,只有發債權,所以美國財政部先經過國會批准後發行不同期限的國債,這些國債在公開市場上進行拍賣,沒有賣出去的就會被送到美聯儲,美聯儲當然是照單全收的。

第二,美聯儲在收到這些國債後,會給財政部開一個“收據”這個“收據”就是美元,當然你也可以理解為就是美聯儲購買了財政部沒有拍賣出去的國債,購買的過程就是美聯儲向外吐出了貨幣。

第三,拿到美聯儲的“收據”後政府開始花錢,從而將來自美聯儲的“收據”投放向更廣闊的市場。收到這些“收據”的公司和個人紛紛將其存入自己在商業銀行的賬戶上,這就使商業銀行擁有了用於放貸的儲戶的儲蓄。

第四,商業銀行存款貨幣的創造。在部分準備金制度下,商業銀行只需要保留有客戶存在銀行的一部分儲蓄(美聯儲允許商業銀行只保留其10%的儲蓄用於準備金)而將其餘部分貸出,拿到貸款的人則又將貸款存入其所開戶的銀行(假設為A銀行),這樣就增加了A銀行的儲蓄,A銀行在留下10%的準備金後又將其餘部分貸出,拿到貸款的人又將錢存入其所開戶的B銀行,這樣B銀行也增加了可以放貸的儲蓄,可用於放貸,這一過程還可以繼續持續下去使接下來的CDEF等等等銀行的儲蓄增加直到扣除完10%的準備金後無錢可貸。注意,原本只是第一家被存入貨幣的商業銀行獲得了儲蓄,但因為部分準備金制度的存在使這當初存進去的一筆錢又可以跑到別家銀行的資產負債表上,這就使得各家銀行資產負債表上,不,說的通俗一點就是賬面上的錢都得到了增加,而這些增加的錢被稱為存款貨幣,是會被統計入流通中貨幣總量的。這就是商業銀行體系對存款的放大功能,這個放大倍數粗略估計為存款準備金率的倒數。在本例中當初當初第一筆存入商業銀行的錢經過銀行體系的放大作用最後會擴張十倍。

最後,當這所有過程結束後,當初的1美元國債,在美聯儲和商業銀行的密切協同下,已經創造出了10美元的貨幣流通量。

從上述過程中可以看出美元在債務產生的同時被創造出來,在債務償還的同時被銷燬,流通中的美元的背後都是名副其實的各種債務。

貨幣的前世今生(下)

美聯儲大樓

當今最前沿的貨幣創造方式——影子貨幣的創造

在當今的金融市場中,傳統部分準備金制度下的銀行創造儲蓄貨幣的方式已經逐漸讓步於一種新興的由影子銀行創造影子貨幣的新機制。對於影子貨幣的具體定義在這裡我不想做過多的探討,因為這無益於你們理解什麼是影子貨幣。下面我將以一個例子來講解什麼是影子貨幣。

首先假設市場中有一家對沖基金拿了投資人的錢,正在急切的尋找投資機會,恰巧這時候債券市場十分的火爆,此時對沖基金會怎麼做?普通人的思維那就拿錢買債券唄,買了債券放在那等著每個月的固定利息。但是對沖基金不會這麼幹,假設對沖基金的投資額為100元,基金經理會首先買入100元的國債,隨後拿這100元國債在回購市場中進行抵押融資(也就是把國債作為抵押品的抵押貸款),結果扣除利息拿回來90元現金(此處忽略交易成本),此時基金經理拿這90元現金再去市場中買入90元的國債,隨後再次進行抵押融資又借出80元現金,隨後再次買入80元的國債,然後再次進行抵押融資,又可以借出70元的現金,隨後就這樣不斷重複壓券借錢,借錢買券,再借再買的操作直到再也借不到錢為止。通過這樣不斷借錢買債券的操作,幾輪下來對沖基金持有的債券資產可能已經是最初100元的好幾倍了,當然,由於各國相關政策的不同,這個放大倍數會有差異,但是基本原理都是相同的。這樣,一家對沖基金相當於用100元的資金撬動了數倍於自身資金的資產,其收益率自然也被成倍放大了。在這裡需要強調一下,雖然回購操作是“先賣出,再買回”其貌似是將國債抵押物抵押給了貸款人但實際由於借錢方在回購協議中承諾一天或幾天之內就買回資產,所以在會計規則中回購資產,在上例中就是國債必須繼續保留在借款人的資產負債表中,而不轉移到放貸人那裡。這也就是為什麼上例中借錢的對沖基金收益會翻倍的原因了,因為其抵押出去國債資產還在自己的資產負債表上,每期的收益自然也還是交給自己而非借款人了。

當我們仔細閱讀完上面的操作後,我們便會發現,對沖基金每進行一次壓券借錢的行為,就會有新的貨幣流入市場中去,這其實就是影子貨幣的秘密,每次新的借出的現金就是新的被創造出的影子貨幣,對比傳統的商業銀行貨幣創造我們可以發現其實國債就相當於基礎貨幣,抵押資產所收取的手續費就是準備金率。當然,通過影子銀行創造出的影子貨幣由於被創造出來後立刻就又被買入了其他金融資產,所以並不會流出到實體經濟領域,它們只會在金融市場中不停的打轉,並推高著金融資產的價格。

貨幣的前世今生(下)

寫在最後:

在歷史的長河中,充當貨幣的物品幾經改變,甚至發展到現在都不要任何物品充當,只需要動動手指在計算機系統中輸入幾個數字就可以創造出貨幣。但是貨幣的本質卻從來都沒有變過,不論是你錢包中的鈔票還是你銀行卡里支付寶裡顯示的存款餘額那個數字,它們都不是財富本身,而只是財富的收據。真正的財富是銀行倉庫堆放的人們通過勞動創造出來的實實在在的物質財富(現以黃金作為代表),你所持有的貨幣就是倉庫中你通過勞動創造出的那份財富的收據,你憑藉這個收據可以享受到和你創造出的財富等值的物質服務,這也是金本位制下銀行要以黃金為抵押發行貨幣的原因。只可惜1971年後,堆放在各國央行倉庫中的不再是黃金資產,取而代之的是各國的主權債務,也就是國債資產,“誠實貨幣”也因此變成了“債務貨幣”,此舉究竟是禍是福,還需要歷史的檢驗,但就目前來看,仍是禍大於福。

未來,仍需我們共同努力,砥礪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