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节必看!华语之光!为了孩子的一切——《遥望南方的童年》

六月的江西宜春农村的清晨是雾蒙蒙的,偶有风吹过,沁人心脾,在太阳逐步升起的背景下,一个看着身形不那么伟岸的男人站在破烂的车上,开始了他的发光之旅。

腼腆的他拿着喇叭也没太好意思大声招喊,广告只能依赖那个看着有些可笑的「为了孩子的一切」。

儿童节必看!华语之光!为了孩子的一切——《遥望南方的童年》

对于易老师的发光行为,村里人当然也是议论纷纷,有人表示易老师在做好事,当然更多的是现实中的农村八卦一样,认为易老师这每孩子每月60元还包午餐的义举行为也是为了赚钱(虽然他们也不明白这么便宜的学费到底哪里能赚钱)。

更多的讨论在于读书有啥子用,是的读书无用论这个观点已经在很多农村人心中扎根。

读师范大学毕业的易老师扎根农村月入1千多,还不如农村小孩初中毕业去深圳打工收入三四千。

儿童节必看!华语之光!为了孩子的一切——《遥望南方的童年》

儿童节必看!华语之光!为了孩子的一切——《遥望南方的童年》

儿童节必看!华语之光!为了孩子的一切——《遥望南方的童年》

儿童节必看!华语之光!为了孩子的一切——《遥望南方的童年》

儿童节必看!华语之光!为了孩子的一切——《遥望南方的童年》

儿童节必看!华语之光!为了孩子的一切——《遥望南方的童年》


农村的碎言碎语让易老师很是无语,不争论只能掉头走开,路上遇上了16岁刚初中毕业的想去深圳打工然后去参加超级女声的李响,父亲不同意这么小的女孩外出,只能扣押了她的身份证和钱,硬生生的把李响从火车站拖了回来。后面送到了易老师新开张的幼儿园帮忙。

儿童节必看!华语之光!为了孩子的一切——《遥望南方的童年》

办幼儿园是要包接送的,所以校车也是关键,易老师只能发扬艰苦创业精神,自己利用板车自制了校车,还刷上了好看鲜艳的颜色,大哥也是纯帮忙性质的每月只拿100元就帮助易老师赶起来了接送孩子上下学的活。

儿童节必看!华语之光!为了孩子的一切——《遥望南方的童年》


易老师在劝李响留下来帮忙的路上,碰上了以前的学生文才,打工多年的文才带着18岁不到还拿不了结婚证的已经挺着大肚子的女朋友回到村里先办酒席,然后把孩子生下来。

只比李响大两岁就挺着大肚子的形象深深的扎在李响心里,这么早出去打工的下场可能也就像眼前的这个姑娘一样,18岁看到了尽头。

儿童节必看!华语之光!为了孩子的一切——《遥望南方的童年》


就这样,简陋的乡村幼儿园——启明星支棱了起来,虽然引起了一些争议,但是送过来的孩子还真不少,15个学生报名,却只收到了530元(是的60元的学费还有人赊账、付部分等)。

儿童节必看!华语之光!为了孩子的一切——《遥望南方的童年》

在老婆因为亏钱碎碎念中,在每个清晨江西的雾蒙蒙大哥拉着板车挨家挨户接送孩子的欢笑中,易老师的幼儿园开张了,第一天,因为加了肉菜,平时很少在家吃肉的孩子们都多吃了饭,搞的老婆不得不去大哥家借饭。

欢乐的时光总是那么短暂,因为接送孩子耽误农活,大哥被大嫂念叨的不行,只能辞去了接送孩子的任务,好在有脑子不太好使(小时候得过小儿麻痹症)的瘦根迅速顶上,幼儿园才继续正常运转起来。

于是,每天清晨,乡村中都响彻起给瘦根喊加油的童声。

儿童节必看!华语之光!为了孩子的一切——《遥望南方的童年》

正常起来的幼儿园引来了一位特殊的小朋友,那个一直在村口樟树下静静坐着等待父母归来的坨坨被元根送来了幼儿园。

儿童节必看!华语之光!为了孩子的一切——《遥望南方的童年》

坨坨的父母因为外出打工被寄养给元根目前,而坨坨的存在使得元根本来不向好的相亲雪上加霜,所以被元根全日制的寄养给了启明星幼儿园。

坨坨是个安静的小男孩,以前不上学的时候他就坐在樟树下等待给他说了只出去几天马上就回来的父母归来。

上学了也只是安静的坐在课桌上,孩子的馋,他也忍住了,没有偷吃隔壁桌的牛肉干,却因为被狗吃了,而遭到李响小老师的责备。

实在是委屈的不行,无人诉苦,也只能等待去村口樟树下,对着远方的不真实的父母抹眼泪。

坨坨丢了,这个事,使得易老师们焦急万分,找遍了村里面,找遍了河里面,好在易老师最后心领神会的想到了樟树下。

夕阳下,坨坨对着焦急的易老师喊了伯伯,好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人在乎自己。

回家的路上,坨坨也忘记了那些委屈与不快,唱起来童谣。

儿童节必看!华语之光!为了孩子的一切——《遥望南方的童年》

儿童节必看!华语之光!为了孩子的一切——《遥望南方的童年》

因为这件事,李响也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她带着大袋零食去给小坨坨道歉,她觉得自己没有准备好做一个老师这么重大的责任,她对易老师讲希望继续读书将来念幼师。

易老师听到李响想要继续读书,当然十分支持,他塞给李响200元,对她说:“回去努力读书耶。

李响走后,幼儿园依旧熙熙攘攘,一起学习,一起游玩,一起合影拍照,这是孩子们难得的快乐时光。

秀秀的爸妈回来了,可是长久未见父母的秀秀早已忘了他们的模样,躲在门后面迟迟不敢出来。

儿童节必看!华语之光!为了孩子的一切——《遥望南方的童年》

原来这次回来只是短暂的相聚,却是长久的离别。

秀秀妈在外打工多年,帮助丈夫还清了房债,却因为与家庭的疏远,丈夫出轨,这次回来就是离婚的,但是法院却因为是秀秀妈主动提离婚的原因将秀秀判给了丈夫。

秀秀妈一无所有,只能再次踏上南下的路途。

易老师面对这样的局面无可奈何,只能带着秀秀去送妈妈,妈妈的车渐行渐远,易老师指着车子对秀秀说:要记住那是你妈妈!

儿童节必看!华语之光!为了孩子的一切——《遥望南方的童年》

秀秀很懂事的点点头,可是这么小的孩子是要有多懂事?才能记住一个一年只见过一两次的人?


幼儿园的要停办了,因为校车不达标,镇里不让办了。一辆校车至少四五万,可是易老师最值钱的也就他那房子,卖出去也不到一万元。

没办法只能停办了,易老师拉着小孩一家一家的送,退还了剩余多的人家学费。可是那些赊下账的家庭里,易老师怎么着也没好意思开口要回来学费。

儿童节必看!华语之光!为了孩子的一切——《遥望南方的童年》


送到最后,还是剩下两个小孩,一个是秀秀,一个是坨坨。

秀秀,被父亲要回来抚养后,马上甩给了他大哥大嫂,自己外出打工,可是平时白日有幼儿园还好,现在幼儿园停办了,秀秀大娘是一万个不答应,有个孩子需要照顾,白天可怎么干活啊?且秀秀爸当初离婚争孩子争的火热,现在却自己不顾。

面对这种抱怨,易老师也是无奈,毕竟现在也只能这样,最后去送坨坨。

儿童节必看!华语之光!为了孩子的一切——《遥望南方的童年》


坨坨家的情况更不好。坨坨家只有一个奶奶,是一个眼睛失明已久的连自己都照顾不过来的。

易老师也只要把坨坨又带回了家。

儿童节必看!华语之光!为了孩子的一切——《遥望南方的童年》

回去路上不放心的易老师,又去看了下秀秀。

果真秀秀一个人被抛弃在家门外。易老师动了恻隐之心也只能也带走了秀秀一起回家。他是一个普通人,无力改变什么,只能拉稳二轮拖车,让孩子们做得更稳妥一些罢了。

回家的路上,孩子们问起来,伯伯,爸爸妈妈去了哪里?

去了深圳!

深圳在哪里?

深圳在南方啊!

南方在哪里啊?

易老师带着孩子们登上山顶,望向了那根本看不见的南方!

儿童节必看!华语之光!为了孩子的一切——《遥望南方的童年》

易嫂嘴上埋怨着易老师没有收回来钱,还带回两个拖油瓶,可一听到孩子们说饿了,马上就给他们盛饭。

天色已黑,夜里出行的人都是没有办法的,文才就是,他抱着出生不久的孩子求易老师照顾,那18岁就当妈妈的对象,早已受不了农村的柴米油盐枯燥生活,提前一步跑路。而文才不得不去找回他那不靠谱的对象。

易老师易嫂接受了这个还在吃奶的婴儿,也没有要文才的奶粉钱。

文才浸没在深夜里,易老师对着黑夜中那已看不清的背影叮嘱了句:早点回来呀!

儿童节必看!华语之光!为了孩子的一切——《遥望南方的童年》

就像是在向那千千万万漂泊异乡的人们所呼唤的早点回来吧。


这是2007年易寒执导的小成本乡村电影《遥望南方的童年》所讲述的故事,这部仅有了19天拍摄时间花费几十万成本制作的导演处女作,却深深的打动了不少人。

因为题材与制作成本,以及非专业的演员,电影上映时无人问津,后经过CCTV6等渠道发酵,现在已有不少人观看过。十几年来,豆瓣一万四千人标记,均分依然高达9.4分。可谓华语之光。

这是一个发生在江西小村庄的故事,却也是发生在我们所有农村生活身边的故事,是整个农村生活的缩影。

自己都还是孩子的二十岁小年轻,就早早的当上了父母,又不得不离乡背井外出打工养家,孩子只能留给爷爷奶奶或是亲戚照顾。

还没到18岁都不能领取结婚证的小姑娘就挺着大肚子开始了枯燥的一生,最终败给柴米油盐,选择逃避摆脱一切。

初中没读完就被流行文化所洗脑想先去打工,然后一夜成名。

夫妻双方常年分居造成了婚姻实质性死亡。

然而这一切又都没有对错,我们去问那些饱受离别之苦的父母为何离乡背井之时,得到的只有一个又一个的无可奈何。

不出去赚钱如何养活家庭?可是出去赚钱,却只能成为孩子们一年见上一两次的过客。

我们常常说孩子的童年是至关重要的,好的童年治愈一生,糟糕的童年要用一生来治愈,可是在现实的窘迫面前这一切显得没有那么急迫。

中国是一个魔幻的国度,有一两亿人已经过上了发达生活,他们的子女需要操心的童年是学不完的课外辅导课。

而另外有那么六亿多人口,每月均收入只有一千,他们光是填饱肚子就要背井离乡去讨生活。教育孩子是优先级比较低的事项了,他们优先考虑的是养活孩子。

这就造成了当前农村的社会大现状,大国小民们不关心贸易战,不关心GDP增速,光是填饱肚子都费劲全力的时候,这些都是那么的虚幻遥远。

我从小生活的村庄,不大,只有二三十户一百来号人,和江西宜春一样,我的家乡也是一个劳动力输出地,在我的童年记忆中,每年过完元宵节,大人们基本都会外出打工,知道寒假来临,大人们又都神奇的回来了,像是候鸟般的准时迁移。不同的是,因为整个孝感地区的男人们好像都是泥瓦匠,那时候们都流行“上东北”去做建筑工程,所以年小的我眼中,东北是一个百废待兴之地,到处都是新做的房子。

那时候的我们,是计划生育后的产物,没有了兄弟姐妹,大多数人的童年也没有爸妈的陪伴,更别说什么幼儿园了,就连上了乡村小学也都是放羊式的,时至今日,我都不知道我小学到底学了什么,那时候残缺的记忆都是关于家乡旁的铁道,未大提速时期的铁轨是没有防护栏的。

火车也成立我童年时期不可或缺的记忆:

我小时候的娱乐项目貌似都与火车有关,这其中就有猜火车,和那些爱尔兰青年一样,我们一群小孩子那时候都热衷于守在铁轨旁边去猜测下一趟火车的车厢节数,这样的节目我们都让我们乐此不疲,我现在分析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这样的猜测的答案是永远无法去验证的,我说我是对的,他说他是对的,但火车是不会倒回来给我们重新数一遍的,这好像我们的青春,我们的时光,那时候的我们也不会懂得去记下那些火车的车次号等待下次验证的,在小小的我们眼中,每天来来回回的火车都不是一样的,我们每天去花一秒钟去猜火车,一分钟数火车,却要花一个小时去争论谁对谁错,每天如此,在一个留守现象很是严重的村子里面,我们这样的去成长,当然不仅仅包括猜火车,我们还会围绕火车进行很多很多项目,我们会用火车来为我们压刀子,我们可能会比勇气,然后一哥们会毅然的把铁轨底下的石子掏空,把自己装进去,等待火车在他眼前呼啸而过,这样神一样的人物才是我们孩子中的孩子王,在我还不满十岁的时候,他就随父母搬走了,我就再也没有见过他,他留给我们唯一的记忆就是在铁轨地下的那一次,我到现在还很震撼,今年春节的时候他和他老妈回到村子的时候,我们已经陌生,我唯一在想的是他还敢不敢去完成小时候的那次的那次壮举。还有的就是隔壁村子的有人用红色内裤弄停过一辆火车,这在现在的我看来是不可思议的,这使得我们村的小孩子们都模仿起来,用红色的布去招停火车,但都没有成功。我们也听说用石头能弄停火车,就在铁轨上摆放好多石头,却依然无法弄停下它,在我的记忆中,它们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不管我们多么怎么做,都无法停下它的车轮子。 关于火车我还不得不说的是六年级的那次,我们都去看尸体,对一种特殊的尸体,被火车撞死的人的尸体,我们一群小家伙组团去看,那样的惨状我无法形容,我很奇怪的是那时候的我们居然都没有害怕,我们还分头去找那个人其它的部位或器官,我们很是伤心的是我们怎么也找不到那个人的脸,当不知道是哪个组织的人用三轮车拖走他的时候,用布盖上他的尸体的时候,我产生了一个很奇怪的想法就是那个脸此时此刻一定在嘲笑着我们,我很委屈,想对他说我们很努力了很努力了,可是三轮车已经拖走了,这也是我那段时间的遗憾之一,这种遗憾伴随着老妈的禁令而被转移消失了,大人们看到那场面以后,就禁止我们到铁轨旁边去玩了,我们也只有叹息,那一年的暑假家庭的变故使得爸妈和我一起来到了城里,从此我就再也没有去铁道旁边玩过。那一年,火车提速了,两旁装了铁制防护网。有时回村子的时候我还是可以看见有比我小的孩子们越过防护网去做着我过去做的事情,比如说压刀子,比如说放石子在铁轨上。 ——选自以前自己的日记《猜火车》

现在回想起来,被池塘与地铁包围的我们村,我们这群毫无顾忌无法无天的小朋友们都能安全的活下来,也算是一个奇迹,只是偶尔听说隔壁村有溺水的小伙伴后,被家长们禁止了去玩水。

就是这样的童年,跟我童年的十几二十几个小伙伴,真正能走到大学的,也只有三四个,比例已算高,隔壁大村,比例更加低。大多数的小伙伴们上完初中就如同他们的父辈们一样,晃荡一两年后学门手艺外出打工,二十来岁娶妻,过一两年生子,然后继续留守由以及升级为爷爷辈的我爸妈这代人带养,只是现在这些留守孩子们的玩具变成了手机。

我不敢说我的这些侄辈们未来会怎么样,再苦再难总会有路走。只是深刻的感觉他们这一代人的路会比我们这些九零后更加难走,以前我们跟城里小孩的差距可能也就是一个幼儿园插科打诨的差距,现在可能一到小学一年级,农村小孩就差城里小孩2000个英语单词量,更别说什么综合素质了。教育资源的差距随着城镇化的建设越来越大,已经开始有类似于“就算是同样大学城里学生综合素质也会比农村学生强的”论调出现了。

当然总会有所谓的寒门贵子出现,然而这个概率的出现可能已经越来越低了,更何况,相比十几年前,读书无用论的泛滥不减反深了。

不是所有孩子都能遇到易老师那样的人生导师,也不是所有人能像《你当鸟飞往你的山》书中塔拉那般自我驱动去逆天改命。

这给我们,给我们这个时代抛出一个大大的问号?

我们要给那些六亿多人口的农村孩子什么样的童年?

除了等待农村再成乐土吸引劳动力回流这种不太现实的未来之外,我们还能做些什么?

让那些孩子的童年充满有想象力的未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