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很聰明,為什麼學習不好呢?原因在這……

相信每個班上都會有幾個“學困生”讓老師家長感到手足無措,他們和班上的同學一起學習,一起上課,每天干著差不多的事,但是不知道為什麼成績就是上不去,一學習就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是他們真的不想好好學習嗎?其實不然,很可能他們被一些問題困住了,他們究竟為何被困?我們又該如何為其解圍

孩子很聰明,為什麼學習不好呢?原因在這……
  1. 基礎薄弱型——錯誤率高,基礎問題沒有解決,學習是一個持續連貫的過程,如果其中一個環節沒有做好,必定會影響到下一個環節,從而導致學習節奏的混亂,最後導致知識消化不良,對於基礎薄弱的同學來講,老師家長首先要幫助他們樹立學習信心,變傳統的簡單“對錯”評價為尋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從而幫助學生感到“我在進步”並且可以讓這類學生多做些重視基礎知識的題目,既可以夯實基礎,也可以幫助他們找回自信,即使做錯了題目也覺得有所收穫,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積極投入學習,除此之外還要讓這類學生意識到成績的提升,基礎的鞏固,並非一朝一夕之事,必須堅持到底才能成功
  2. 動力不足型——學習目標不清晰,學習情感動力不足,其實孩子學習動力不足,根本問題在於孩子並沒有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如果家長老師分外注重成績,一拿到成績單就對孩子輕指責,重則打,很容易讓孩子產生“就算努力了,結果也是捱罵”的心理,於是學習就變成了放任自流的事情,改變孩子的心理狀態,一定要讓孩子感受到被接納,被肯定,家長的安撫,寬容,接納,能夠幫助孩子享受到被尊重的快樂,樹立起“學習是快樂的,成績並不重要”的信心,可以讓孩子定個目標,下次考試提高多少分?哪怕僅僅是10分,15分,孩子只要做到了,就值得被肯定,這個過程孩子享受到被尊重,被接納,被肯定,那麼孩子一定會把學習當成享受的事情
孩子很聰明,為什麼學習不好呢?原因在這……
  1. 情緒波動性——考試後心理情緒調適能力不強,患有“考試焦慮”孩子普遍性格特點是爭強好勝,追求完美,有一些自我為中心,一般相對內向一些,從心理學上講焦慮的情緒不受主觀控制,很多家長要求孩子對自己心理暗示“不要焦慮”“不要緊張”這沒有用,家長和孩子只能進行預防,或者發生之後進行調節,在這種情況下老師和家長應該著力改變孩子心態,讓孩子明白人和人沒有任何可比性,要擺脫兩大邪“較”即比較和計較,人字由一撇一捺組成,撇是指遺傳基因,捺是指後天環境教育,這兩點不一致,那麼比較就是不公平,公平的做法是要比就跟自己比,這樣越比越自信,越比越沒有壓力,過程好了結果一定好
  2. 苦學無效型——多而緊,效率低下,缺少方法,其實這類孩子並不少見,即使他們的基礎知識並沒有明顯漏洞,但仍然在做無用功,他們不是不努力,只是沒有用對地方,對知識死搬硬套,習慣機械記憶……他們大多在學習過程中無計劃,無規律,無目的,所以難以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這很難讓他們做到舉一反三,他們並沒有真正的“吃”透知識,盲目的學習同樣難以取得成效,對於這類學生家長老師不妨從學習方法入手,幫助孩子認識到自己的問題,從各個學科的學科特點入手,給學生分析本學科獨有的學習規律,引導學生抓重點,幫助孩子建立知識體系,把知識學“活”改變孩子死讀書的不良習慣
孩子很聰明,為什麼學習不好呢?原因在這……
  1. 缺少思路型——切不出出題者的思路,混亂脫節,其實孩子做題沒思路,主要原因有兩點,一是學習習慣不好,平時練習少,所以很難形成理題思路,二是平時思考太少,不注重對知識題目的總結,所以即使題目做了很多遍,依然難以找到解法,孩子做題缺少思路,反映出孩子總結能力,思考能力不強的問題,在這種情況下,家長老師可以幫助孩子鍛鍊自己的思考,總結能力,鼓勵孩子多多思考,幫助孩子建立母題,激發孩子的思維,這不僅對孩子的成績有益,並且有利於孩子形成良好的思維習慣
  2. 粗心大意型——投機取巧,偷工減料,耍小聰明,家長如果仔細觀察就會發現這樣一種奇怪的現象,很少有孩子,所有的功課都粗心,因此只有找到問題的癥結所在,才能採用正確的方法解決問題,比如對於那些會看錯題目的孩子,表示孩子不認真審題,家長可以讓孩子每次做題目的時候先停一下,閉上眼睛數三個數,然後再睜開眼睛往下寫,這樣就不容易出錯了,對於那些容易算錯數的孩子,家長可以提高孩子的口算能力,培養孩子認真檢查的好習慣,對於那些會抄錯的孩子,家長可以規範孩子的書寫,糾正寫字潦草的習慣,儘量保持草稿紙的整潔,對於孩子的粗心家長可不能僅僅停留在“做題不出錯”要求上,還要培養孩子整齊有序的生活習慣,如果孩子從小就生活在一個無序的家庭中,沒有一定的作息時間,沒有一個好的生活習慣,那麼孩子做事丟三落四,馬馬虎虎就會成為“家常便飯”讓孩子養成保管自己物品的好習慣,並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從而將有條理的生活習慣遷移到學習過程中,逐漸形成嚴密的思維
孩子很聰明,為什麼學習不好呢?原因在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