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第一代国脚-方纫秋足球生涯片段,1998年上海拜访方老

新中国第一代国脚-方纫秋足球生涯片段,1998年上海拜访方老

图文:足球城大连第一位女专业足球记者赵植萍

今天找出20多年前撰写的长篇报告文学《新中国第一代国脚——方纫秋足球生涯片段》,急忙打出第一篇编者按和未完待续的文章。如果不是保存下来这些珍贵的资料,我还真忘记了当时都写了些什么。1998年刊发《足球周报》方纫秋的报告文学,原文照搬如下。

编者按:

方纫秋,上海市人,新中国第一代国脚。自幼开始踢球,17岁加入精武队,参加上海甲级联赛;1951年代表上海和华东参加建国后首届全国足球比赛。1952年毕业于大连海运学院航海系,同年入选国家队。1954年至1956年被派往匈牙利学习;1964年任国家队主教练,其后协助年维泗执教国家队。1972年回沪任上海足球队主教练。1986年后历任上海市足协办公室副主任、中国足协科研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市足协副主席、申花足球队顾问。

新中国第一代国脚-方纫秋足球生涯片段,1998年上海拜访方老

走过沧桑岁月,方老追求心不变。本版自今日起在“名将寻踪”栏目中,将连载本报记者赵植萍撰写的长篇报告文学《新中国第一代国脚——方纫秋足球生涯片断》,以飨读者。

同方纫秋通电话时,他就告诉我说,他的家离我住的酒店很近,他欢迎我到他家作客。

我按照他说的方向在方纫秋家的周围转了好几圈。午后的上海气温很高,炎炎的太阳,高悬在天空,上海街道来往走动的人很多,让你无法感到清静。前面那幢高楼一定是方老的家,我心里想着,果不然,方老大老远地迎了过来。热情地问候,亲切地握手,然后,方老把我带到他的家。

新中国第一代国脚-方纫秋足球生涯片段,1998年上海拜访方老

时至第16届世界杯激烈“上演”时,方老的案头上整齐地摆放着资料,他每天的任务是看球评球并应邀给一家体育报刊写评述。世界杯期间,方老已发表了20多篇文章。期间,他给中国足协专职副主席王俊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关于联系世界杯,探讨中国足球的道路,他认为关键要抓上层建筑。抓好国家队,抓教练员培训,抓青少年培养,抓运动员素质等等一系列问题都需要探讨。他说“三从一大”的口号是足球界提出来的,而体育界其他行业都在贯彻,而足球界为什么没有贯彻好。另外,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学什么?各足球俱乐部应如何形成体系等等一系列的问题需要各阶层、各部门,包括球迷协会,都应该集思广益,认真座谈,把中国足球搞好。

方纫秋的一番话语重心长,他的表情极其认真。两年没有见到方老,他的头发已基本全白了,岁月在他的脸上已刻下了沧桑的痕迹,70岁的老人,一生追逐着足球,成功也好,失败也罢,无怨无悔。

新中国第一代国脚-方纫秋足球生涯片段,1998年上海拜访方老

对于我的到来,老人非常高兴,一会儿拿来饮料,一会儿又打开冰箱取出冰淇淋。除了评评球,写写文章之外,方老还时常出席全国性的足球工作会议、上海足球工作会议,忙忙碌碌,心甘情愿。

我打开了方老的影集,在1957年在北京先农坛体育场对匈牙利国家二队一战,方纫秋攻进一球刹那留影;有同年3月周恩来总理在北京先农坛体育场接见国家队队员,与方纫秋亲切握手的情景;还有参加第16届奥运会预赛中国队抵达印度加尔各答机场的盛况。

新中国第一代国脚-方纫秋足球生涯片段,1998年上海拜访方老

重新拿起这些珍贵的照片,方老陷入了回忆,他说,这种回忆,无边无际。有时是一股汹涌的暗流,突然冲向你,让你无法招架,有时却又缥缥缈缈地挨过来,在你心里驻足。人到了老年,格外眷念童年、少年和青年时代,有时闭目沉思,半个多世纪以前的事还历历在目。“我曾感叹:人的一生就这么快地度过来了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