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夫子的養生術——在醫學落後的春秋時期,孔子如何得享73歲高齡

孔子一生遊歷,居無定所,在醫學落後的春秋戰亂之際卻能得享73歲高齡,這與他注重養生有密切關係。從輯錄孔子言行的《論語》中,我們可窺見他對養生之術的精闢論述。

孔夫子的養生術——在醫學落後的春秋時期,孔子如何得享73歲高齡

一、精神豁達,樂以忘憂

孔子對生活一向持達觀態度。一次,葉公向孔子的弟子子路打聽孔子的為人,子路不知該如如何作答。

孔子知道後說:“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

“發憤忘食”是對事業的執著追求,是積極進取的精神;“樂以忘憂”是對事業的興趣和信心,是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

孔夫子的養生術——在醫學落後的春秋時期,孔子如何得享73歲高齡

二、知足不貪,戒之在得

孔子在個人修養上時時以“修己”“克己”"來約束自己,不放縱個人慾望。

他概括了人少、壯、老三個生理階段的三戒:“少之時,血氣未足,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鬥;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孔夫子的養生術——在醫學落後的春秋時期,孔子如何得享73歲高齡

三、食居慎節,均衡有度

孔子對飲食起居十分注意,吃飯睡覺都有一定的規矩。他很注意飲食衛生,提出五個“避而不食”:糧食發黴變質不吃,肉魚腐爛不吃,食物變色不吃,氣味不正不吃,熹調不當不吃。

他的飲食原則是要吃得可口、防止暴飲暴食,但並不是說一定要吃美味佳餚。

孔夫子的養生術——在醫學落後的春秋時期,孔子如何得享73歲高齡

四、志趣廣泛,怡情養性

孔子一生學識淵博、志趣廣泛。他精通詩書禮樂,對唱歌、彈琴、射箭、打獵、登山、駕馭車馬等都很有興趣。志趣廣泛,既注意鍛鍊身體又注重陶冶情操,這無疑是孔子養生的一個重要方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