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一位難得的明君,繼承帝位後,不承認親爹,希望終生不見

中國人對宋朝的感情是很複雜的,這是個富裕而優雅的朝代。如果沒有外敵入侵,宋朝是最有可能打破三百年治亂循環魔咒的。外戚、武將、宰相、宦官都沒有能力變成一手撐天的權臣。全國性的農民起義也沒有,流民都被招到軍隊裡,無法對朝廷構成威脅。

更可貴的是,宋朝的皇帝並不能為所欲為。皇帝的命令必須取得宰相的同意,才算是聖旨,否則士大夫完全可以不用理睬。只要不參與謀反,大臣也不用擔心會被皇帝處死。對讀書人來說,這是最好的時代,皇帝與士大夫共天下。

看到這些後,很難讓人相信宋朝的開國皇帝是個武夫,靠著一根軍棍打下四百軍州的趙匡胤,也許是因為物極必反吧。見多了武夫對國家和百姓的傷害,趙匡胤兄弟把國家長治久安的希望放在了文官身上,竭盡所能地壓制武將。

中國一位難得的明君,繼承帝位後,不承認親爹,希望終生不見

唐朝滅亡後,中國陷入又一個大亂時代,手裡有點軍隊和地盤就敢稱帝,當上皇帝卻只知道享樂,一點追求也沒有。趙匡胤建立宋朝,發動統一戰爭後,發現那些武將建立的小王朝一個能打的也沒有。要不是遼國實在難啃,宋朝說不定就能恢復大唐的榮光了。

正因為統一戰爭比較順利,使宋朝在開國之初便很富裕,社會生產沒有受到多大的摧殘。另外一方面,宋朝繼承自後周,後周又脫胎於後漢,兩次王朝交替都是以軍事政變方式完成的,保留了元氣,這是國家和百姓之大幸。

後漢王朝本身也不是完全通過戰爭打下來的,後晉被契丹滅亡後,劉知遠見中原無主,便稱帝建立後漢政權。後漢大將郭威因功高蓋主,被皇帝猜忌,滿門被殺,不得不黃袍加身,造了後漢的反。趙匡胤後來把這一套給學去了,倒是一直善待前朝遺族,算是交了點版權費吧。

中國一位難得的明君,繼承帝位後,不承認親爹,希望終生不見

由於滿門盡沒,郭威一個孩子也沒有留存下來,便把皇位交給了養子柴榮。不過,柴榮一直到死,依然堅持認為自己的名字是郭榮,承認郭威的父親地位。後世將他稱為柴榮,其實是宋朝在史書上動了手腳,目的是為了趙匡胤的篡位變得更合理一些。

如果要評選皇帝素質的王朝,後周肯定榜上有名。郭威和柴榮兩個人都是不世出的名君,他們倆雖然出身行伍,摸爬滾打直至坐上龍椅,卻心懷天下,非常重視文治,推崇儒家學說,尊重知識分子。

中原地區經過數十年的和平,生產得到很大的恢復,尤其是運河的開通,使汴梁成為中原最繁華的都市,超越底蘊更加深厚的長安和洛陽。放眼整個地球,汴梁是當之無愧的頭號大都市。

中國一位難得的明君,繼承帝位後,不承認親爹,希望終生不見

郭威和柴榮的軍事天賦都很高,分別擊敗過契丹的入侵,樹立起自己在軍中的威信。趙匡胤跟著他們南征北戰,正是從他們身上學到了如何打仗。趙光義這方面就差了不少,高梁河敗給遼軍,從此收復幽雲再也無望。

遺憾的是,這兩位賢君都英年早逝,沒有完成統一中國的大業。郭威在選擇繼承人的問題上,表現得十分開明。當時他還有個外甥李重進,同樣是後周大將,對柴榮繼位一點異議也沒有。

而柴榮更是對得起郭威的栽培和信任,他當皇帝時,親生父親柴守禮仍然在世,有人想拍馬屁,上書請求尊柴守禮為太上皇。柴榮不但沒答應,還要求柴守禮終生不要來京城,,希望終生不相見,以免父子相見尷尬

中國一位難得的明君,繼承帝位後,不承認親爹,希望終生不見

郭、柴兩位對發展經濟格外上心,興修水利、鼓勵農桑、休養黎民。柴榮還對商業格外重視,積極促進貿易,為宋朝步入初級的商品社會,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柴榮也因此被後世奉為財神之一。

柴榮計劃用三十年時間完成統一,實現太平盛世。按照他的治國能力,原本是很有可能做到的。甚至連收復幽雲,也不是不可能的,他的軍事水平顯然比趙光義高得多。司馬光對柴榮十分推崇,認為五代那些皇帝裡面,柴榮絕對是排第一位的。

中國一位難得的明君,繼承帝位後,不承認親爹,希望終生不見

趙匡胤接手的是一個成熟、富足的政權,再加上他把武將自立這個隱患給消除了,才終於有了宋朝的繁華。他不是一個人在戰鬥,郭威、柴榮、趙匡胤其實是一脈相承。

宋朝唯一沒有解決的問題,是如何在長期和平之後,保持一支有效的武裝力量。不巧的是,北方接連興起兩個空前強大的遊牧民族,把宋朝繁華碾得粉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