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学生:老师,我想跟您学知识,您却想和我“谈恋爱”?

01-

近段时间,关于老师对女学生不当言行的新闻接二连三:

先是广汉中学紧张备战高考的女生发帖控诉班主任性骚扰;

女学生:老师,我想跟您学知识,您却想和我“谈恋爱”?

后有网红爆料四川绵阳市东辰国际学校初中部副校长吴某性骚扰经历,并收到了多名同学的“证词”;

女学生:老师,我想跟您学知识,您却想和我“谈恋爱”?

紧接着,又爆出了江苏盐城滨海县一名初中男老师给自己班级13周岁的女学生发暧昧信息,还让女学生叫自己“老公”……

女学生:老师,我想跟您学知识,您却想和我“谈恋爱”?

这不禁让人感叹,这个社会,到底怎么了?


02-

但教师性骚扰学生的事件,其实并非如今才有。

● 2017年12月19日,从南昌大学国学院毕业的女学生小柔爆料了关于她被副院长周某长期猥亵、性侵事件。由于长期对老师的遵从和周某的语言恐吓(如可以影响毕业、其亲属系黑社会头目),小柔在惊惶失措下并不敢报案。而后,周某利用小柔该心理,进一步对其多次实施性侵,时间持续七个月之久。

直至毕业后,小柔出现了严重的创伤应激反应,痛不欲生,并多次试图轻生

● 2018年6月20日,甘肃省庆阳市一商场8楼的平台,19岁女孩李依依跳楼自杀。曾有不少人在现场起哄,怂恿其“快跳”, 甚至有人将全过程进行网络直播。该事件引发网络热议,迅速发酵。据警方调查,2016年9月5日15时许,当时尚未成年的李依依在庆阳六中高三上学期间,突发胃病在宿舍休息时遭班主任吴某厚亲吻其额头、脸部、嘴部等部位。

之后,李依依被诊断患抑郁症和创伤性应激障碍,曾四次自杀未遂,并最终跳楼自杀。

● 举报副校长吴某性骚扰的网红周某也表示,受此事影响,她曾服用安眠药试图自杀.

……

这多么像《房思琪的初恋乐园》——13岁开始遭国文辅导老师李国华的性侵,长达5年的精神折磨之后,她终于疯掉了。而这本阴暗到不忍卒读的小说,其实是作者林奕含的自传。在林奕含26岁上吊轻生的前几天,面对媒体采访的镜头,她用真诚到近乎忏悔的神态说:“这个故事,它折磨、摧毁了我的一生。”

女学生:老师,我想跟您学知识,您却想和我“谈恋爱”?

利用小孩子对权威的敬畏,利用社会对性的禁忌,利用女孩们的自尊心和随之产生的“罪恶感”……这些衣冠楚楚的老师们,称他们“禽兽”真的不为过。


03-

“任何关于性的暴力,都是整个社会一起完成的。”

从李依依自杀和周某的爆料时间点来看,老师性骚扰学生的曝光往往具有时滞性。李依依是在事发后两年,而周某是在事发十三年后才曝光了老师的恶行。

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在校期间,她们和老师的地位差异太大了——万一曝光后被报复怎么办?

女学生:老师,我想跟您学知识,您却想和我“谈恋爱”?

但,还有一个原因不容忽视,那便是家庭和社会对她们的理解和支持度还远远不够。

● 小柔曾向院长程某举报被副院长周某性侵一事,然而程某在了解事态后,非但没有帮助小柔处理此事,反而要小柔顾及国学院名誉,要小柔平息此事。

后来小柔经过长期的创伤治疗后,决定勇敢站出来揭露周某的恶行并起诉学校(这也成为国内首例被侵害女生起诉学校的案例)。

● 李依依在事发后第一时间不是告诉家长,而是找到了学校心理辅导室,咨询老师竟回复说不能解决。这导致李依依回家情绪激动,但依然没有向父母吐露任何具体情况。期间父母只能带着她盲目做身体检查,直到10多天以后,女儿才告诉了父母实情。

之后呢?父母虽然有找学校、教育局反映,但却没有积极为孩子进行心理治疗;事发大半年以后,为了安慰3次自杀未遂的女儿,才在当地报案。

● 勇敢地在在校期间便出来揭发班主任恶行的广汉中学的女生们,在向主任和副校长反映情况后,得到的答复却是“亲一下又没什么,说明你们师生关系好啊” “忍一下就好了” “不要影响学校的名声”,有人说她们勾引老师,整理证据的女生被骂,班上男生说“屁大点儿事”。

【看到这些信息,真的愤怒至极。对受害女生进行“要顾及学校名誉”洗脑教育和羞辱她们的人,本质上和那些在现场起哄,怂恿李依依“快跳”的人是一样的,都是帮凶!】


04-

社会的理解和支持度不够,还体现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性教育的缺乏上。

在我们的社会文化中,性是“见不得人”而羞于启齿的禁忌。虽然早在2011年国务院发表的《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就明确提出“把性与生殖健康教育纳入义务教育课程体系”,但在落实层面一直缺乏实质进展。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不少家长认可对青少年儿童进行性教育,但在具体实施上,又常常表现为羞羞答答、浅尝辄止,担心讲多了会造成“教唆孩子”的恶果。这种观念,从2017年“网红”性教育教科书被收回一事上得到充分的验证。

2017年,一套写给中国小学生的性教育教科书成为了“网红”,这套网红书就是《珍爱生命:小学生性健康教育读本》。该读本研发过程经过了严谨的设计、试验、反馈、修订、监测等阶段,并在实验学校经过9年的教学试验后,被杭州萧山高桥小学引入作为性教育教科书。但因为家长们对其“尺度太大”、“部分词汇及插图过于直白”的反对意见,最后不得不被收回。

女学生:老师,我想跟您学知识,您却想和我“谈恋爱”?

有网友在读过此书后表示,该书的教育理念和性别观念,都相当地进步——甚至比得上很多发达国家的同类课本了!也因此,对因为家长的反对导致校方收回该读本的决定,表示非常气愤。

女学生:老师,我想跟您学知识,您却想和我“谈恋爱”?

事实上,性教育真的会起到“教唆孩子”的负面作用吗?并不。这种恐惧,其实是家长自身对“性教育”的污名化认知的投射而已。

女学生:老师,我想跟您学知识,您却想和我“谈恋爱”?

《房思琪的初恋乐园》片段

其实,只要引导得当,性教育的积极作用是远远大于【可能】的消极作用的。通过性教育的知识普及,孩子才能够明白:

■ 如何尊重自己与他人的身体界限;

■ 什么样的行为就算是性侵犯;

■ 遇到性侵犯时应该如何保护自己;

■ “性”是可以被健康地谈论的,因此,遭遇性侵犯之后,也是可以坦然向家长或老师求助的,如同谈论被坏人攻击后的皮肤伤口——这并不可耻。

试想,如果被侵犯的女孩子有足够的自我保护意识,那么她们在对男老师敬畏的同时,也会保持一份警惕,进而拒绝男老师的单独探望或者邀约;

如果她们知道家庭和社会会坚定不移地站在背后给予支持,也就不必再自己默默地独自承受那一份“痛不欲生”,也许伤口的愈合,会来得更快更彻底一些;

如果知道性骚扰错在对方而不在自己,那她们会更敢于第一时间站出来进行揭发,以免让更多的人受害……


05-

上周周扬青曝光罗志祥的“渣行”之后,Hebe田馥甄曾发文表示“对于前情人的差异观念、背叛忠诚、移情别恋的行为,理性分手是对的,但诉诸网络公审的情爱报复,不应该被津津乐道。”并呼吁“请与孩子讨论,协助他们辨认,哪些是需要揭发的恶行,哪些是私人情爱的纠葛。”

这话我同意一半——罗志祥对感情不忠且不尊重女性的做法,确是属于“需要揭发的恶行”。至于“诉诸网络公审的情爱报复”,我是不敢苟同。如同周扬青在小号中对网友的回复:如果他追我的时候我去网上查他的事情能看到他这些行为我绝不会和他在一起。但可惜那时候没有一个被伤害过的女生站出来过…所有我现在要做那个人。

女学生:老师,我想跟您学知识,您却想和我“谈恋爱”?

表面上看,这是私人情爱纠葛,但实际上,是整个女性群体是否能对“人渣”群体提高警惕的问题。

不然,按照这个逻辑,这些受害学生,是不是也可以被理解为“跟老师有私人恩怨”而借机报复?
显然,这种“受害者怀疑论”只能成为推动性暴力的另一只推手。

试想——

如果,小柔没能在经过长期的心理疏导后鼓起勇气揭露副院长周某的恶行,那么周某还会继续利用职权侵害更多的女生;

如果,周贝蕾没有勇敢地站出来揭露13年前的遭遇,那么绵阳市东辰国际学校初中部副校长吴某未来还将给多少女孩造成伤害?

如果,被老师要求叫“老公”的女孩的爸爸碍于面子选择了息事宁人,那么这个女孩未来会遭遇什么,还真是不敢想象……

所以,当受害者勇敢站出来揭发恶行时,我们首先要做的,不是怀疑、不是讽刺,而应该站在她身后,保护她的勇气——尤其是,对方还是具有权威身份、且承载着教书育人重任的“老师”。


写在最后:

2020年 4月10日,甘肃庆阳“跳楼女孩”李依依事件相关案件一审宣判。被告人吴某厚犯强制猥亵罪,判处有期徒刑两年,禁止吴某厚在刑罚执行完毕之日起三年内从事教师、家庭教育指导、教育培训等与未成年人有密切接触的相关职业。

对涉案老师来说,也许就是两年的牢狱之灾加三年的职业限制而已,但李依依为此,却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上文所提到的另外几起案例中,涉案教师均已被停职或开除,但最终调查结果,还不得而知。

人们常说,互联网是没有记忆的。

这些在近期被网友们讨论得沸沸扬扬的校园性暴力事件,也许过不了几天就会被新的热点所覆盖,然后被淡化、被遗忘。

我想,这些事件之所以屡屡发生,其中的重要原因,便是我们往往只在当下做批判,却并不能持续地予以关注并推进处理。

“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希望我们都不做沉默的看客,而能切实为保护孩子们做些什么——

○ 希望我们,对这些勇敢发声的性暴力受害者们——不管男生女生,都更多一些支持;

○ 希望父母和学校,将对儿童青少年的性教育落到实处;

○ 希望教师行业的门槛,更高一些——在考察专业素养的同时,也注重人品和师德的调查;

○ 希望法律体系,对教师性骚扰学生的案件从严从重处理……

只有当整个社会,对校园性骚扰“零容忍”的时候,李依依们的悲剧,才有可能不再重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