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和不讀書,差別究竟有多大?

4月23日,是第25個“世界讀書日”,在這個重要的節日裡,我們想跟大家聊聊讀書這個話題。

讀書和不讀書,差別究竟有多大?

切入正題之前,我們先來看一張網紅照片。

讀書和不讀書,差別究竟有多大?

(圖片來源:人民網)

偌大的醫院內,排滿了病床,被感染的患者一個個都充滿著焦慮和不安。

讀書和不讀書,差別究竟有多大?

而照片裡這位年輕人,卻似乎與周圍一切“格格不入”。

讀書和不讀書,差別究竟有多大?

只見他捧著一本厚厚的書,安定淡然地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彷彿就像是平日裡躺在自家沙發上一樣愜意自若。

令人動容的不僅是他閱讀的那份專注,更是他從閱讀中得到的面對疫病的樂觀與從容。

原來,他是一名留美博士,回老家期間不幸被感染上了肺炎。

住院隔離的這段時間,很多人都拿起手機刷抖音、微博......

只有他成為了人群中的一股“清流”,屏蔽周圍的喧囂,靜心讀書。


01

這不禁讓我們想起作家毛姆曾說過的一句話:

讀書,就是一座隨身攜帶的“避難所”。

有人,能從中找到心靈的一方淨土,遠離世間的煩惱;

有人,能從中汲取智慧,讓自己的人生,往更好的方向發展。

讀書和不讀書,差別究竟有多大?

讀書的時候,我們的心靈會變得更加遼闊和寬廣,堅韌而頑強。

也使我們獲得溫馨、寧靜的內心世界以對抗外部世界的喧譁和浮躁。

困難時刻,閱讀之所以能給人以力量、給人以希望,也正在於此。


02

讀書和不讀書的人,過的是不一樣的人生,這裡有一個故事:

老同學聚會,聊起在學校時的一些趣事,酒過三巡後,一個曾經的差生拍著班長的肩膀說:

“你說讀書有什麼用,我高中都沒讀畢業,現在照樣開跑車,我廠子裡現在三百多號人,隨便一個人的工資都比現在一些白領的高。”

班長沒有反駁,只是笑著搖了搖頭。

我想,這大概就是讀書與不讀書的區別。

不做無謂的爭辯,他說你是無用書生,但你不會說他是暴發戶。

這樣的例子也不少,常常有人會用某某小學畢業最後卻發財致富的例子宣揚讀書無用論。

其實把讀書功利化,本身就是一種膚淺的理解。


03

之前看過一篇文章《不讀書,你拿什麼跟人開玩笑》。

同理,不讀書你拿什麼跟人聊天?

記得霍金去世的時候,期間有一個段子廣為流傳:

“請問你有《時間簡史》嗎?”

“神經病,我有時間也不撿屎。”

這就是把天聊死的原因。

懂的東西越少,能與人交流的東西也就越少,聊天就有了很大的侷限性,別人說的東西你完全不懂,不聊死才怪。

這也是很多人覺得自己無趣,總是找不到話題的原因。

讀書和不讀書,差別究竟有多大?

不讀書就少了很多談資,更沒有對事情的獨到見解,你能聽懂的那點家長裡短,誰願意天天跟你聊?

相反的,經常讀書的人,知道的事情多了自然談資就更多。

生活中有很多年輕人,總說自己孤獨的像條狗,他們無法安靜的獨處,只要是一個人就會感覺空虛無聊。為什麼?

因為他們的精神沒有得到滋養,身體彷彿就是一個空殼,喜怒哀樂都需要外界的東西來填充。

這樣的人,即使物質充裕也無法真正的感覺到豐盈。


04

讀書就是讓自己變得遼闊的一個過程。

不讀書的人,精神上永遠缺少能量。但凡空閒,只能靠玩遊戲,刷劇,睡覺來打發時間。

而熱愛讀書的人,無論被置於何種孤單的境地,都不會喪失最後一個交談夥伴,那就是自己。

讀書和不讀書,差別究竟有多大?

節日的意義並不僅僅在於紀念,更在於在這一天做具有相同意義的事,從而形成強大的共識生長力和行為影響力。

世界讀書日的到來,既是一個提醒,也是一份倡導。

以書為伴,讓閱讀成為一種生活方式,我們擁有的,將會是強健的精神筋骨,我們收穫的,將會是豐盈的精神生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